分享

八百里洞庭的古昔与今朝

 汨罗江屈原文化 2023-03-13 发布于湖南

  宋代诗人姜夔在《昔游诗》中写道:“洞庭八百里,玉盘盛水银”。那八百里洞庭到底出现在何时?现在还剩几何? 

     

    

                                  2016年岳阳楼观湖 

  一、云梦泽的解体 

  洞庭湖源于古代著名的大湖“云梦泽”。长江出三峡之后,在如今的江汉平原地区漫流,形成了古代的“云梦泽”。春秋战国时期,云梦泽南至华容,北至汉江,水面广达26000平方公里,是一个吞吐型的浅水湖。 

  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周秦两汉时期逐步沉积出了荆江三角洲,主流从三角洲西南边缘流过,形成了上荆江河床。魏晋时期,荆江北岸分泄泥沙,荆江三角洲不断向东向南扩大,云梦泽也随之向下游推移。南北朝时候,荆江河床延伸到了石首境内。到唐宋时期,荆江横穿云梦泽,云梦泽解体,演变为星罗棋布的“小”湖泊,其中包括北面的洪湖、南面的洞庭湖等,至此荆江在监利境内也形成了。荆江的形成历史就是云梦泽的解体历史。 

  二、洞庭湖的历史演变 

  根据《水经注》的记载推算,魏晋南北朝时期,洞庭湖已具规模,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公里,包括南面的青草湖、西面的赤沙湖以及四水尾闾附近其他边缘湖泊。 

  云梦泽逐步萎缩解体时,荆江洪水依旧宣泄不畅,地势相对较低的荆江南岸就成了长江新的倾泻对象,导致了洞庭湖的不断扩大。唐宋时期,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就形成了。于是就有了《巴陵志》的 “洞庭在巴丘西,西吞赤沙,南连青草,横亘七八百里”,有了宋朝葛长庚的“独上君山,渺观岩石(磊石),八百里鲸波泛巨区”,等等。 

  洞庭湖的来水挟带着泥沙在湖中逐渐淤积成洲诸。南宋时期,官僚富豪在洞庭湖筑垸围湖,形成高潮。但堤垸增加后,水患随之而来。蒙古人统治时期,元人认为围湖造田是“射小利,害大谋,急近功,遗远虑”,遂有退田还湖之举。 

  但明代开始,各地移民流向湖广,洞庭湖成为全国流民集结的中心之一。人口的增加强化了对耕地的需求,洞庭湖的围垦运动进入急剧膨胀阶段。随着肥沃农田的增加,湖广地区成了全国重要的米粮市场,明代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取代了宋代的“苏常熟,天下足”。 

  云梦泽解体之后,荆江南北岸仍有九穴十三口作为洪水分流通道。1542年,荆江北岸的最后一口郝穴口被堵,仅剩南岸的太平、调弦两口分流长江水沙至洞庭湖,洞庭湖曾一度扩大。 

  到了清代,政府实行鼓励垦荒的政策。于是,洞庭湖边成了“滨湖之地,尽皆筑垸为田,湖面已非昔比”,从而导致了洪水无路通泄、无湖消纳,引起了频繁的水患。 

 

                     洞庭湖水系分布图(1644-1825年) 

                 (来自于快资讯“几张地图,揭示八百里洞庭湖的变迁”) 

   咸丰、同治年间,荆江大堤几度溃决,18601870藕池、松滋先后决口成河,荆江四口分流入洞庭湖的局面正式形成。从此,长江泥沙源源不断地从四口流入洞庭湖,湖区淤积速度明显加快。四口洪水自北而南,夺流改道,不仅使四水三角洲平原被淹,还迫使四水改变流向四口和四水在湖内相互顶托干扰,造成局部地区洪水拥堵,进一步促使了泥沙倾积湖内,洞庭湖由盛转衰,进入有史记载以来演变最为剧烈的阶段。随着四口入湖泥沙形成的河口三角洲自西北向东南推进,洞庭湖迅速萎缩。 

  三、洞庭湖的近代发展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在下荆江裁弯、葛洲坝建立、三峡截流等影响下,三口分流分沙量持续减少,洞庭湖淤积逐步减轻。但二十世纪的洞庭湖仍一直处于淤积萎缩状态,湖面以平均每年24.0平方公里左右的速度衰减。在1825年达6000平方公里面积的洞庭湖,到1896年减少到5400平方公里,1932年只剩下4700平方公里,1949年时更是仅剩4350平方公里,远远落后于在1953年时仍有5053平方公里面积的鄱阳湖,将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宝座拱手相让,距离范仲淹笔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胜景也越来越远。1978年,洞庭湖进一步缩减到2691平方公里。20世纪90年代末,湖面面积仅剩2579.2平方公里。加上湖盆倾斜,洞庭湖呈现出“洪水装不下,枯水留不住”的局面,造成了90年代洞庭湖一次又一次的长时间高洪水位,也造成近些年洞庭湖连年的枯季缺水。 

 

                        洞庭湖水系分布图(1950-1958年) 

              (来自于快资讯“几张地图,揭示八百里洞庭湖的变迁”)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发生后,国家提出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灾后重建32字指导原则,并相继启动了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湖南省境内四水中上游地区基本上纳入到长防林和退耕还林工程范围,洞庭湖水系的水土保护工程开展实施。2003年开始,三峡工程的建成与蓄水运行更是大大了洞庭湖泥沙淤积,利于保持河湖的行洪能力与调洪能力。2014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国家和省市进一步加强了洞庭湖综合治理,洞庭湖水环境恶化的现象得到遏制,洪灾损失减少了,湿地面积也有效扩大了。目前,洞庭湖湖面面积比1978年扩大了779平方公里,调蓄容积增加了34.8亿立方米。洞庭湖终于停止了继续淤积,局部地方在逐步扩大加深。 

  四、期望 

  洞庭湖和长江息息相关,你强我受益,你弱我受损。从90年代的江湖相互顶托,到2017年长江为洞庭湖特大洪水让路,到2018年洞庭湖为长江大洪水分忧,其中可以深刻感受到江湖关系的重要。当今,长江在荆江裁弯取直、葛洲坝建立、三峡水库运行、长江上游水库群建设的影响下,河床不断下切,行洪能力日益增强,洞庭湖也唯有不断扩大加深,回归强大,方能与江平衡,相互成就。 

  人类从与水相争,到为水让路,从征服自然到人水和谐,洞庭湖沧海桑田的变化,描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斗争过程,也是人类治水理念的一次次改观,期望新的思路能给洞庭湖带来更加广阔的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