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比朱熹到底高明在哪里?

 凤凰山居士 2023-03-13 发布于江西

大道相通,英雄所见略同,我们总能看到真理在远处交汇的胜景。

“心即理”“心外无物”类似的话,佛经中比比皆是,比如六祖慧能那句最有名的话: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不生不灭。

这里的“自性”就相当于老子所说的“道”,道所生法中能够知善恶、辨忠奸积极向上向正向善的部分就相当于王阳明所说的“良知”。

如果说心之体为“性”,物之性即“理”。而心外无物,故而心即理。

说理在心内,可以从正反两面来证明。

首先,从人认识事物的原理来讲,人不可能认识自己认识以外的事物,听起来像是一句废话,其实道理已经蕴含其中。什么意思呢?

一个从来没见过红烧肉的人,不管你的语言如何生动,如何有画面感,他都不可能获得切实的感受。

但不是常言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虽然你见过猪跑,大概就能知道猪肉是什么样子,可以参照跟猪差不多的动物,比如羊肉,比如牛肉,虽然口味还是有差别,但不至于一无所知。

问题是如果你连猪跑都没见过,甚至连猪和跟猪相似的动物都没见过呢?

人认识身外的事物,就像是一个“钓鱼”的过程,首先你心里得有一个钩子,跟外界的相关信息才会产生关联,才会有链接,否则就如同两块石头相遇,即使紧密相贴也无法感知彼此。

心里没有的,连认识外物都做不到,更何况是“穷其理”呢?

其次,人性和物性其实同根同源,都是来自最初物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虽然有先后、精度不同,但是原理一致。

人的心理感应和外物的相互作用其实本质生没有不同。只不过是神经反应更加复杂,所能感受到的精度更加精细,对事物互动过程中的描摹颗粒度更加密集一些。

比如两颗石头相撞,相互之间就会产生作用力,人看到一个石头,经过色光的反射就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光谱,经过大脑的处理就会变成一个影像。

而所有的物理看起来千差万别,根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所以说心生万法,自性本自具足。

朱熹是把心和理割裂开来的,所以他的良知和物理都需要向外求。无法做到“知行合一”,知和行是有先后的。

如果真的像朱熹所说,人类必然会陷入可怕绝望的“不可知论”,因为知也无涯,而吾生而有涯。外界的信息理论上是无限的,如果必须像扫描仪一样一个个扫过去,不要说是一辈子,人永远无法穷尽外界的事物。

也就永远无法获得真知和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