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顾 | 小说的摧毁与重建:从卡尔维诺说起——后现代主义与元小说(珞珈开卷)

 置身于宁静 2023-03-13 发布于浙江
图片

活动简介

活动主题

小说的摧毁与重建:从卡尔维诺说起——后现代主义与元小说

活动信息

活动时间:2020年11月21日(周六)晚七点

活动地点:图书馆总馆艺术鉴赏厅(A2多媒体阅览区内)

主讲人介绍

吴晨昕 2017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疏离反省,喜欢发呆、摇滚、网球、电影和书籍;噬书者,希望造一个卡洛斯笔下的纸房子;崇尚知识,在努力追寻的过程中时常会自卑无力。

图片

主讲人说

01

小说主要内容

图片

这是一本反传统的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不是一本有头有尾、有一个完整的时间段和故事情节的故事,它不断地将我们往叙事之外拉扯。书中的读者不断地开始阅读,却又总是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继续下去。当我们早已放弃了让男读者阅读到完整的小说时,我们却又突然发现,原来我们正在阅读的其实就是《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本身。这时,读者与书中人物的体验合二为一,正在进行阅读这一文学过程的我们也就不再只是一个局外人。

卡尔维诺及其小说中关于阅读的思考


图片

     我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即写一本仅有开头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人公可以是位男读者,但对他的描写应不停地被打断。男读者去买作家Z写的新小说A,但这是个残本,刚念完开头就没有了……他找到书店去换书……

     我可以用第二人称来写这本小说,如“读者你”……我也可以再写一位女读者,一位专门篡改他人小说的翻译家和一位年迈的作家。后者正在写一本日记,就像我这本日记……

(摘自《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在小说的第八章《西兰·弗兰奈里日记选》,卡尔维诺塑造了一个年迈的作家,因为无法写出很好的小说而焦虑,在日记里面不停地思考自己要写什么样的小说,于是就有了上面的这些构思。你会发现,老作家构思自己小说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构思过程。这就是“元小说”的概念,作者在自己正在创作的小说中解释了自己如何创作这部小说,创作与阐释合二为一。

事实上,这本小说可以被视为一个有关文学,包括文学内部和文学外部所有元素的集合。它不光是在讨论文学、语言、文字的问题,它还考虑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外部研究——作家研究、读者研究,接受视野和期待视野,所有的这些东西都被塞到一本小说里,成为了《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卡尔维诺借笔下的人物与读者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探讨,譬如作家创作的目的,是模仿世界中已经存在的东西还是创造不存在的东西;譬如把读者期望从他那里获得的东西慷慨地给予读者的多产作家和独自钻研、不知去向的苦闷作家;譬如作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作家与读者的关系、作家与自我的关系……自我的存在是文学创作的基石,还是阻碍写出真正伟大作品的原因?

小说中探讨的其他问题

图片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这本小说就像是始终在空中漂浮着一样,在阅读它的过程中,你很少有时间是真正落在地上的。每当你从这本小说的某一个章节发现了一点平常阅读传统小说的感觉时,这种感觉会立刻被切断。它给你一种持续不断的陌生感,没有一个让读者感到安心的逻辑。正如一条豆瓣评论里所说,卡尔维诺是一个真正将阅读纳入写作的人。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却被忽视了几百年的问题,直到二十世纪才被读者研究,产生了诸如接受美学和期待视野的思考。事实上,没有阅读行为,一个文学作品就不存在。阅读行为以及阅读对作品的阐释行为是让文学这整个过程发生的必然条件。所以,卡尔维诺的这本书,本质上就是在讲一个有关阅读的故事。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使用了在长篇小说中非常少见的第二人称写作方式,小说中的男读者有着多重身份,他既是小说的男主人公,又是小说中想要去寻找每个故事结局的读者,最后他还是普通读者——元读者的投射。(元读者和元作者一样,都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读者/作者的概念)。通过这种多重身份的交织与投射,进行阅读行为的我们也被编织到了行文当中。

卡尔维诺试图通过不断切断你阅读的体验来告诉你小说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小说。对《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中的十个小故事进行扩充,每一部都可以成为十分优秀的小说,但卡尔维诺并不这么做。他用睡眠形容阅读这本书的体验:“你做的梦也好像是完全重复你过去做过的梦……你力求找出一种模式,一条必然存在于那里的道路,就像人们开始阅读一本新书一样,不知道这本书会把你引向何方。”每个故事似乎都有着通俗小说的影子,但其中又蕴含了许多形而上学的思考,你没法复述它。这是一种无法被复述的小说。阅读的过程到底应该是这样一种如坠梦境的体验,还是应该使读者拥有清醒的认知,“醒能述以文者”,这是卡尔维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02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世界观 

    《项狄传》和德尼·狄德罗的《宿命论者雅克》今天在我看来是十八世纪最伟大的两部小说作品,两部像庞大的游戏一样被构思出来的小说。这是历史上,之前与之后,在轻灵方面无人能及的两座高峰。(lightness & playfulness)

——米兰昆德拉

元小说在后现代的流行

“嬉戏游遁,虚虚实实,走笔之间摆弄乾坤,《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充分表达了后现代文学的世界观。”以卡尔维诺的小说为窗,我们可以发现后现代主义文学运用的主要手法:悬念、嵌套式结构、拼贴、戏仿、自我指涉等等,在传统叙事模式发展到一个作茧自缚的高峰时,关于作家创作的思考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另辟蹊径——“叙述叙述本身”。

元小说的概念可以溯源到非常早的时期,在《堂吉诃德》中看到骑士小说而自己也想成为骑士的堂吉诃德身上已经出现了虚构与现实的矛盾;被誉为所有现代和后现代小说的鼻祖《项狄传》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呈现,然而在小说过了三分之一的时候主人公项狄都没有出现——整个小说不断地被无关的细枝末节打断,充斥着偏离既定主题的闲扯,这就是主题的悬置(suspense)。后现代是一个没有真相的时代。它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代,各种各样的观点、思潮、意识形态都存在于这个时代,在这样一个理论的时代小说的存在价值在哪?它是否可以沿着以前的老路继续向前走?以米兰昆德拉为代表的后现代元小说作家认为,小说可以放下几百年的重担轻盈上路,就像堂吉诃德和桑丘一样。

     许多当代小说家都被文学先例给压得无法伸展,整日疑虑到底他们想要表达的是否已经被表述过了,当代文化氛围又使得他们不自觉地格外关注自身在创作时的感知;在这种情况下,元小说成为他们格外喜爱采用的创作模式。

——(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

文学先例和文学史是一个累计的过程。文学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道路上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攀越了无数难以超越的高峰,所以后现代的小说家们决定专注于叙事,将叙事行为本身“撕开来”给所有读者看。文学批评与文本本身交错出现,很多后现代的作家同时兼事批评,其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建树不比文学创作领域低,如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纳博科夫、戴维·洛奇。这些作家往往阅读量很大,有自己的文学观,对于不同的文学憎恶分明,所以他们去戏仿、拼贴、重写的现实依据就越多。

当然,这样离经叛道的后现代元小说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高喊着“小说之死”,指责它是小说的衰弱、颓败,是艺术创造力的枯竭;也有人认为它革新了小说的形式,是对叙述更深的理解,在小说被“摧毁”之后,充满多种可能性的小说被重建了。

03

交流互动

Q

现在的元小说会不会成为一个符号,事实上指涉的也是前人已经写过的东西?

吴晨昕:不会。即使是关于同一主题的小说,不同人写出的仍然是不同的。比如“战争”的话题,托尔斯泰可以写《战争与和平》,海明威可以写《丧钟为谁而鸣》,而他所处的“迷惘的时代”和冯内古特的战争小说背景不一样。不能泯灭作家的个性和独创性,这是一种人道主义。

Q

卡尔维诺把一个可以写成长篇的故事写成一个片段,让我们去构想出一个长篇的故事,这样和写出一篇长篇的故事有怎样的区别?

吴晨昕:我认为卡尔维诺在玩弄每一种小说的风格。《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第一个故事很像侦探小说,第二个故事拥有俄国小说的影子,卡尔维诺在书中甚至提醒我们:这个故事很具体,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它描写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农庄厨房,对其中的事物事无巨细地描写……这10个故事并不是拿出来就能成为单独的故事,而是在读者、作者、叙述者之间不断往返,和普通地展现小说的样态有着巨大的区别。

Q

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会不会意味着其他语言结构的消解?

吴晨昕:事实上,元小说不是后现代主义的产物。元小说的技巧在现实主义作品中就已经非常常见,简单的例子包括《名利场》,简奥斯汀,中国话本小说里的“欲知后事如何”的表达,只不过在后现代主义小说里有着更纯粹的呈现。

Q

想问问主讲人阅读是根据兴趣还是根据作家,或者某一种主义和风格来进行的?

吴晨昕:每个人的阅读经验都是不可复制的。阅读的整个顺序是个万花筒,每个人都在轻弹筒壁,颜色与线条不断重新组合成与前面不同的图案。比如,我看了马尔克斯,发现《百年孤独》的译者是范晔,然后我就去看了范晔的文集,在他的文集中我发现了科塔萨尔,然后我又发现科塔萨尔的同时代作家昆特斯……这就是一个阅读序列。如果是私下里为了兴趣阅读,那么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重要的是要开始读,就像《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中的柳德米拉一样。

Q

卡尔维诺作品的风格跨度很大,然而他的书内容非常丰富,在不同时间段看都会有不同的体会。

吴晨昕:我觉得卡尔维诺是全能型作者,他与只能写短篇小说的博尔赫斯不同,可以写篇幅不同的作品,《看不见的城市》是一个类型,《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也是一个类型。卡尔维诺自己本身也是一个有趣的人,他参加了由反驳数学家、科学家的人所组建的团体,反对小说的数学化;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中的读者、虚构的读者、现实的书、虚构的书这四种主体不断交织,他认为故事的本身的戏剧性可能是一种追求,但他还有另外的追求。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