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曾经历过的学习型社会

 skysun000001 2023-03-13 发布于北京

方向不对  努力白费


观身边事//听身边音//悟身边理

        自从哈钦斯在 20 世纪 60 年代首次提出学习型社会以后,这一命题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很快成为世界各国增强国民综合素质、提升国家创新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经过几十年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社会实践的探索,学习型社会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扩展,引领着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断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国家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应该是在2000年前后。之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干部等等建设学习型大国如火如荼地齐头并进,改变着政党,改变着社会,改变着人生,趋势让人振奋。但学习型社会建设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付出长期的努力。

        那么,学习型社会,抑或学习型大国到底是什么样子?专家学者有很多观点值得学习和参考。做一个简单概括的话,就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这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且永远在路上。在这里,只想从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段时光粗浅地对学习型社会做一个诠释。

        我出生于1960年代。那是一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十分匮乏的年代,但九年义务教育在城市还是普及的。不过受“学习无用论”的影响,我们学到的东西很少,玩的时间很多,没有现在学生和家长的内卷学习。再说,1980年之前,中学毕业的出路就两条,一是一家可以有一个孩子在城市就业,二是其余孩子上山下乡。这样的出路,学不学习改变不了自己什么。

       很幸运的是自己赶上国家恢复了高考。高考恢复,一波一波进入大学的学子,终于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大学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身份是“国家干部”。学习改变了命运,打破了固化的阶层。而且,那个时候学历层次与人生层次基本成正比。研究生比本科生就是“混”好,活着的质量就更高。

       当然,那个年代,大学招生不像现在,来不来的就录取上千万。1977年录取了27万,1978年录取了40万,之后的连续3年都是28万,“新三届”的录取率平均在6%。很多人没有上大学的机会。这固然与教育的不发达有关,但毕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高考的恢复具有特殊意义,昭示着学习型社会初露端倪。

      那个时候,虽然教育资源短缺,但当学习可以提升素质,可以改变人生的时候,主动学习成为了人们的选择,哪怕是一种时尚。

       人们主动学习的欲望,催生了各种教育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正规大学没机会,自学考试、电视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都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正规学历,多少人也因此拿到了大学学历,从此改变人生轨迹。后来有些学历教育办了,也只能说那是一种历史的产物罢了。但不能否认其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曾经发挥过的重要作用。

  那个年代,看学历不唯学历,每个人都在争取学习的机会,或学文化,或学技术,由此各类业校、夜校、技校办得风生水起,只要想学习,每个人就有机会。

       这就是我曾经经历过的学习型社会。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人们有如饥似渴的学习欲望,社会倾尽所有提供学习机会,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学习可以改变人生。

       学习型社会,有着十分显著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烙印,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当今时代的学习型社会,无论如何也比过往有许多新的进步。只是希望,学习能够给人带来一份成长成熟,学习能够给人平添一份精神力量,学习能够给人提升生活品质。不然的话,学习于个人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于社会的意义也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当人们的学习背离应有初衷的时候,学习就会发生扭曲,这就是学习型社会的“疤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