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故事 | 刘长铭:石国鹏“玩”出大境界

 盐心Jaffe 2023-03-13 发布于四川

刘长铭,教育家,原北京四中校长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第十一届民盟中央常委。现任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拥有“全国最牛的中学校长”“全国最有魅力的校长”等称号。

1


石国鹏名字的拼音首字母可以缩写为“GPS”,这很符合一名教师的职业特征——教育的使命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导航。

我努力回想是在什么时候认识的他,或开始注意他的。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一个体型硕大的男老师从教学楼楼梯走下来,边走边和几个学生讨论问题。他身穿一件长款大衣,背影就与旁边的学生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对比。我很好奇,下课了,还有什么问题能让这些学生意犹未尽地与老师交流不完?

我知道学生很喜欢听他讲课。他讲起课来口若悬河,诙谐幽默,内容丰富,思维开阔,不受课本局限,更不受考试约束,经常在一些问题上做中外对比,引发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他重视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能力。

我欣赏他的智慧、正直、慈爱和善良。

有一次我在教室听课,发现后面墙上贴着一张手写的检查,仔细看,是他写给这班学生的,好像是说因为什么原因来教室上课晚了,向学生道歉。

我很怀疑这件事背后的起因。因为前不久,一位初中班主任在大会上分享了一个教育故事:她有一天上班要迟到了,于是在路上想,是给学生编个瞎话,还是坦诚向学生说明原因认错呢?她说,纵然我随便编个理由,学生也不会较真,但他们真的会相信么?如果学生不相信,那我们还怎么教学生做一个真人呢?于是她决定向学生如实承认,并按照班规和学生一起做一周的值日。这位老师说,从那以后,“班里形成了一种风气,但凡有人犯错误,就主动站出来承认,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家补偿,班集体的氛围很坦诚,而且迟到也少多了。”

教育就是要唤醒人的自觉。我相信老师这样做以后,很多学生会不好意思迟到了。

石国鹏曾在青年教师研讨会上分享他去加拿大留学的经历,加拿大老教授Craig一家对他非常照顾,这些经历给他涂上了善良的生命底色。他不论是在哪所学校做老师,都在努力用自己善良的人性去影响他的学生,全心全意帮助学生成长进步。

他在四中成立了“口述历史社团”“历史读书俱乐部”“爱心社”,身兼数个社团的指导教师。他创建的爱心社每年都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社团。这是一个学生慈善社团,参加爱心社的学生都成为热心公益和慈善的愿意热心帮助他人的人。参与社团活动或社会活动同样能培养一个人的创新精神。爱心社创造出了一些形式新颖的慈善募捐活动,比如“爱心跑步”“慈善拍卖会”等。爱心社每年都要举办多次募捐活动。但他从来反对学生向家长要钱来捐。比如每年一次的慈善拍卖。学生和老师用自己创作的艺术品(如书画作品)或收藏品进行拍卖筹集善款。我记得他儿子用鹅卵石做的一个挂件拍得了600元,还有学生的一幅在国外展览过的书法作品拍了2万元。我被他分派的任务就是去邀请买家。

北京四中,建于1907年,初名为“顺天中学堂”,1949年改名为“北京市第四中学”,现属北京市示范性高级中学。建校距今百余年,培养了近三万名学生,涌现出了众多的知名校友

2


石国鹏对教育有很多深刻思考。

他曾说过一句话:要把学校办得好玩,一所好学校一定是一所好玩的学校。他所谓的“玩”,就是用各种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他很好“玩”。我很赞同这句话。

我们今天总在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坦率讲,我根本不相信让学生就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说教,或是反复不停地训练和考试就能提升核心素养。提升核心素养需要为学生创造各种不同的学习场景,并使学生从各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体验。

十几年前,四中老师“玩”出了一台大型古装话剧《郑伯克段于鄢》,差不多有二十几位老师参与。从策划到编剧,再从排练到正式上演,这些老师不仅没有一分钱的加班费,而且每次排练还要自己掏腰包买盒饭。石国鹏是主要的策划者和参与者之一。他有京剧的功底,所以演技非常好。其他一些老师也在从策划、排练到上演的全过程中展现了非凡的才华。

正式的公演是老师们为学生爱心社举办的连续三天的义演。我猜想这一方面离不开石国鹏的策划,更是因为四中老师都怀有一个慈爱之心。那次演出给学生的教育是深刻的。前来观看话剧的有爱心捐助人士,也有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爱心社的学生后来在感谢信中写道:“当我们看到夜幕寒风中,你们悄悄离开时,浓妆尚在的你们的脸上绽开的欣慰笑容,当我们感受到大大小小二十余个捐款箱所含有的重量,当我们身在礼堂之外,隔着吸音墙与厚重的门却能够清晰听到礼堂内澎湃的掌声,当我们之中有幸欣赏话剧的同学们回来兴奋地告诉我们,散场时候台下的观众们近乎全部起立鼓掌……我们,作为深爱你们的学生,有多么为你们感到骄傲啊!更令人感动的是,你们没有自夸,没有得意,你们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低调和谦逊。这一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帮助他人绝不是为了获得高高在上的自我满足感,相反,你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老师,请放心,我们懂了……我们由此知道什么是四中的精神,什么才叫作四中人。我们幸运而且骄傲,因为我们也是四中人。”

石校长为获得国际竞赛奖项的学生颁奖

教师话剧上演对四中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明显提升了学生艺术活动的品位。自从老师上演话剧后,四中每年戏剧节学生上演的剧目都是正剧,从此不再有庸俗荒诞的内容。

其实老师也需要在“玩”中成长。不久前我心血来潮,翻阅那次演出后谢幕的合影,发现照片中的演员中后来出了5个校长、3个主任、6个教研组长,其中不乏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这说明学生成长不仅需要丰富的活动,教师的发展也是如此。参与的活动越多越丰富,人的成长就越快越好,这就是教育的规律。去年我知道这其中有两位出去几年的校长又回来加盟四中,我感到很欣慰。

石国鹏是国际教育交流的热心推动者。那些年四中国际交往活动日益频繁。我们都有一个想法,要通过交流让更多国家的青少年了解中国的发展,了解中国的文化。这可以说是我们心中产生的一种召唤,一种使命感。那些年四中每年都要在暑期组织中华文化体验营,邀请各国友好学校的师生来四中交流,我们为各国学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有些课是由学生来上的,这对学生是很好的锻炼。那时,四中毕业出国上学的学生也日渐增多,这些活动也给四中学生提供交流和锻炼的机会。石国鹏是这些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所以他假期很少休息,甚至比平日还繁忙。在他北京四中国际校区工作时,每年寒假都要带学生去国外做体验式学习,所以他连续好几年春节都在国外度过。

石国鹏等在国际教育交流方面“玩”的最大的一把是在2011年暑期。在他的热心推动和策划下,北京四中承办了“第八届国际顾拜旦青年论坛”。那是四中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交流活动,也是该论坛首次在亚洲举办,四中也成为亚洲唯一一所“国际顾拜旦网络学校”。那次论坛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师生参加,所有的组织工作都由四中学生志愿者承担。最令人难忘的是,开营式上,各国学生分别上台展示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当活动最后达到高潮时,各国学生情不自禁奔上舞台,互相拥抱,手拉手唱起歌。看着这些身着各国服装的年轻人忘我欢快的场景,我们突然有一种心潮澎湃热泪喷涌的感觉——这不就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未来的世界么?

石国鹏在北京四中参与开创了国际课程班和国际校区,是四中国际校区的主要管理者之一,后来又全面主持了国际校区的工作,相当于校长。那些年,四中的国际校区的国际化程度很高,课程也很丰富,教师中半数以上是外籍,中方教师也基本都有留学背景。这样强大的教师团队和丰富的课程保障了学生学习水平。“玩”的理念也在这里得到全面体现。正是这样的“玩”,使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得到极大拓展,素养和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后续都有了很好的发展。

我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未来领导力学校”的信息,我也认真研究过“未来领导力学校”的课程体系。从课程体系中看出,这是一所教育理念面向未来的开放式学校。课程体系体现了石国鹏以往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又很好地融入了海南当地的社会资源,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很完整,体现了石国鹏在北京四中办学时养成的严谨作风。他有了这么多年课程研发的经验和学校管理经验,我相信这所学校一定能办好,能办得很“好玩”。“玩”实际上是一种对教育规律和办学方略的通俗表达,“玩”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很缺少对“玩” 的全面研究和深入实践。今天,我在北京办学,他在海南办学,其实我们都在一起做 “玩”的探索实践。E

广告         联系人:罗南映 电话:13275958636

审 | 周春伦

排 | 彭运康

END

2023年/第136期2023/2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订阅《新教育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