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学-咳嗽一

 山河教育网 2023-03-13 发布于安徽

概述

1.主要症状

咳嗽是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症的一种肺系病证。它既是肺系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患。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临床上多表现为痰声并 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2.西医学疾病

西医学中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 异型哮喘等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均属于本病范畴, 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3.文献典籍

(1)《黄帝内经》对咳嗽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和治疗 列有专篇的论述。如《素问·咳论》对咳嗽病因的认识, 提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 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 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六腑皆令 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外邪犯肺和其他脏腑功能失调、 内邪干肺均可导致咳嗽。咳嗽不只限于肺,也不离乎肺, 根据咳嗽的症状,将其划分为五脏之咳、六腑之咳,为 咳嗽的辨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2)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嗽分六气毋拘以寒》 中指出:“后人见是言,断嗽为寒,更不参较他篇。岂 知六气皆能嗽人?若谓咳止为寒邪,何以岁火太过,炎 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咳嗽。”补充了既往仅以寒邪 为外感致病之因的不足。

(3)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咳嗽》中指出:“以余观 之,则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 曰内伤,而尽之矣。”据此执简驭繁地将咳嗽分为外感 和内伤两大类,至今仍为临床所遵循。

(4)明·王纶在《明医杂著·咳嗽》中提出咳嗽的治法须 分新久虚实。

(5)清·叶天士则阐明了咳嗽的基本规律和治疗原则,如

《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云:“咳为气逆,嗽为有痰。内伤外感之因甚多。确不离乎肺脏为患也。若因于风者, 辛平解之;因于寒者,辛温散之;因于暑者,为熏蒸之 气,清肃必伤,当与微辛微凉……”以上关于咳嗽论述 等,至今仍对临床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病因病机

咳嗽按病因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为 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 肺。不论邪从外而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 肺气上逆而致咳嗽。

1.外感淫邪(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表现为风寒、风热、 风燥等相合为病,以风寒袭肺者居多)。

2.饮食不节。

3.情志内伤。

4.肺脏自病。

咳嗽的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本病的病变部位在肺,涉及肝、脾、肾等多个脏腑。

外感咳嗽属邪实,多是新病,常常在不慎受凉后突然发 生,伴随有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属 于实证,病理因素以风、寒、暑、湿、燥、火为主,多 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多是宿疾,起病较为缓慢, 咳嗽病史较长,伴有其他脏腑病证,属邪实正虚,标实 为主者,病理因素以痰、火为主。

诊断

1.咳而有声,或伴咳痰。

2.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 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 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咳嗽按时间分为三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 嗽。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 8周。肺部影像学、肺功能、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等有助于 进一步明确本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1.肺痨

因感染痨虫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身体 逐渐消瘦为主症,而咳嗽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 临床表现,多不伴有咯血、消瘦等。

2.肺胀

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以咳嗽、咳痰、 喘息气促、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晦暗为特征,或 见唇舌紫绀,颜面四肢浮肿,症状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经久不愈。咳嗽则不同年龄均可罹患,症状以咳嗽、咳 痰为主,病程可长可短,但咳嗽日久可发展为肺胀。

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

风热犯肺

风燥伤肺

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

痰热郁肺

肝火犯肺

肺阴亏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