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会长:王世春 总编:卢春志 联合推送 ![]() 翰墨堂阳云 一诗一世界 一字一真情 ![]() ![]() ![]() 作者简介 姓名:李鄂生 笔名:老骊 湖北省金融协会理事 湖北省会计协会理事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湖北省报告文学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诗歌网蓝Ⅴ见证诗人 高级经济师 工程师 著有《老骊诗词集》《诗词意象、意境与诗人情感、境界之探讨》《会挽雕弓射天狼》《屈原赋》《黄陵赋》《白帝城赋》《在那七仙女下凡的地方》《中国金融颂》等多部诗词集及散文,屡屡在国家及省市诸多报刊、杂志上发表。其中:《中国金融颂》等诗词在中国人民银行全国诗词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屈原赋》荣获全国第四届“屈原杯”诗歌大赛三等奖。 黄 陵 赋 古柏参天,掩五千秋苍劲; 黄陵坐地,傲八万里风云。 辉煌一点缀绿麓; 紫气中来耀红尘。 惟天之骄子,叱咤风云: 知周万物,为人文之初祖; 道济天下,乃神州之圣灵。 开龙裔之纪元,功著千古; 奠文明之肇基,泽被万民。 征诸侯之师; 训熊罴之兵。 绝辔荒蛮,平部落相侵之祸乱; 涿鹿中原,成天下一统之太平。 融炎黄之氏族; 铸华夏之灵魂。 黄帝击鼓摧征; 黎元奋楫笃行。 开刀耕火种之先河,兴农牧于荒野; 别茹毛饮血之原始,启愚蒙于混沌。 围沧海以垦桑田; 绩丝麻而制衣巾; 筑台榭以避风雨; 艺五谷而抚黎民; 建舟车以便交通; 创医学而作内经; 造文字以纪事件; 兴礼乐而促安宁。 播仁风于九域,孕悠悠礼之邦国; 施慈恩于百姓,育泱泱龙之传人。 凡五千年: 举国同宗; 历朝而祭。 汉武帝顶礼膜拜,率十八万将士; 唐代宗扩建园陵,历二余载光阴。 宋仁宗植千柏,诚惶诚恐; 明太祖塑圣像,必恭必敬。 孙中山尊题颂诗; 毛泽东敬撰祀文。 承轩辕之宏愿; 启华夏之征程。 始祖神灵庇佑; 血脉世代传承。 四海赤子血荐轩辕; 五洲华人梦寄昌盛。 瞻丰功伟绩谨尊先辈 展宏图伟业还看今辰! 注释 1.古柏:相传黄帝陵内有黄帝亲手所植古柏,树龄高达五千岁。 2.古柏参天,掩五千秋苍劲:隐喻轩辕黄帝灿烂辉煌的一生,是人类历史长河里一朵绚丽的浪花。 3.黄陵:指黄帝陵。 4.坐地:意指坐在地上,出自《晏子春秋·谏下九》“ 景公 猎休,坐地而食”。 5.八万里风云:意指世界风云。八万里,指围绕地球赤道一圈为八万里。 6.黄陵坐地,傲八万里风云:隐喻轩辕精神,已深入炎黄子孙血脉,举世闻名。 7.辉煌:指黄帝陵轩辕庙大殿本色“灰黄”,在众多朝圣者眼里,有一种金壁“辉煌”的感觉。 8.辉煌一点缀绿麓:化用宋·王安石《咏石榴花》诗句“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此处意指一点灰黄点缀在万山碧绿之中,金光闪耀,十分醒目,十分突出,十分精彩,十分引人注目。 9.紫气中来:化用紫气东来,意为祥瑞降临,出自汉·刘向《列仙传》。 10.红尘:出自汉·班固《西都赋》,泛指人世间。 11.天之骄子:汉语成语,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上》,通常比喻极强盛的民族或国家,或有才能的人。本文取其“天子”之意。古代中国臣民对帝王尊称为“天子”,汉代《白虎通德论》说:“天子者,爵称也。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汉代《援神契》曰:“天覆地载谓之天子。” 12.知周万物:汉语成语,意思是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出自《周易·系辞上》。 13.人文初祖:引自黄陵庙牌匾,苏东坡《潮州韩文公庙碑》也有如此称谓。 14.道济天下:意指用道德行为影响、教育人民大众。 15.神州:古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出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用“神州”做中国的别称。 16.圣灵:指古代圣人之灵,出自南北朝·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句“敬躬祀典,告奠圣灵” 。 17.龙裔:泛指中华民族。 18.纪元:纪元,纪年的开始。中国纪元,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 841年)。自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 年)以后,历朝诸帝皆立年号纪元。 19.肇基:指始创基业,出自《书·武成》“至于大王,肇基王迹”。 20.肇:开始、引发之意。 21.泽被:出自先秦·佚名《尚书·尧典》,指将恩泽施及某人群、事物,把恩惠加之于某人群、事物。 22.泽:恩泽,恩惠。 23.被:施及,加于…之上。 24.万民:指众百姓,人民,出自《史记·五帝本纪》“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 25.征诸侯之师: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26.训熊罴之兵: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教熊罴貔貅貙虎”。 27.绝辔荒蛮:意为像脱缰野马一样在荒蛮之地纵意驰骋。此处主要指发生在“绝辔之野”的一场战争。“绝辔之野”,出自《逸周书·尝麦》“ 赤帝 大慑,乃说於 黄帝 ,执 蚩尤 ,杀之於 中冀 ,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於大帝,用名之曰 绝辔 之野” 及北周·庾信 《周五声调曲·角调曲一》“止戈见於 绝辔 之野,称伐闻於 丹水 之征”。意思是,蚩尤始与炎帝战,炎帝不敌,求助于黄帝,黄帝遂执杀蚩尤,乃于绝辔之野止戈。 28.绝:断绝。 29.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30.绝辔:(1).犹脱缰。形容马奔驰神速。出自唐·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擢秀干於一时,骋绝辔於千里”;(2).传说中的地名。出自《逸周书·尝麦》及北周·庾信 《周五声调曲·角调曲一》。 31.荒蛮:意指野蛮荒凉,旧时多指不开化的偏远地方。 32.逐鹿中原: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比喻为追逐中原地带控制权而进行的争战。此处主要指“涿鹿之战”,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 。指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33.炎黄:是传说中上古中国居住在中原的两个部落的领袖。炎是炎帝,姜姓神农氏,是炎帝族的首领;黄是黄帝,姬姓公孙氏、号轩辕氏,是黄帝族的首领。据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炎黄被认为是华夏文明始祖,而汉族(汉朝前为华夏族)则称为炎黄子孙。 34.华夏: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解释为:“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夏”含高雅之意。 35.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被尊祀为“人文初祖”。在《山海经》里“黄帝”只是诸帝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定于一尊。 36.黎元:意指百姓,出自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救之者,省宫室,去雕文,举孝弟,恤黎元” 。 37.楫:船桨。 38.奋楫:奋力划浆。 39.笃行: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篤行而不倦”,意为切实履行,专心实行。 40.混沌:指传说中世界开辟前的模糊一团的状态 41.绩丝麻而制衣巾:引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42.绩:把麻和棉搓捻成线。 43.台榭: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 44.艺五谷而抚黎民: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 。 45.艺:种植。 46.五谷:指黍、稷、稻、麦、菽五种谷物。 47.黎民:指庶民,泛指普通平民、就是平民百姓,出自《书·尧典》“黎民於变时雍”。 48.黎,众也。 49.建舟车以便交通:引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50.创医学而著内经:引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51.内经:又称《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后世经过考证,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 。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52.造文字以纪事件: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最早出自春秋时期的《旬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等著作。《万姓统谱·卷五十二》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 53.纪:同记。 54.纪事件:记录事迹、史实。 55.礼乐:礼,指各种礼节规范。乐,包括音乐和舞蹈。礼乐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的演进是同步的。“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了人类的辉煌。 56.播仁风:出自唐《初学记》“夫贤人者,积礼义于朝,播仁风于野”。 57.九域:出自《晋书·孙惠传》“今明公明著天下,声振九域”,也称九州,泛指中国。 58.礼之邦国:意指讲究礼节的国家。 59.龙之传人:为中国人的自称。龙的形成记录了古代先民的发展,起着维系和向心的作用。龙文化已成为东方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常引以为豪。 60.顶礼膜拜:出自梁·沈约《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伽蓝精舍;绕足顶礼”,比喻崇拜到了极点。 61.汉武帝顶礼膜拜,率拾八万将士:据《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记载:“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 这是正史中第一次记载黄帝陵。意思是:元封元年(前110年)冬,汉武帝领军十八万北巡朔方,返回时专程来到桥山,祭祀黄帝之冢。 62.唐代宗修建园陵,历两载余光阴:指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唐代宗采纳坊节度使臧希让上言建议,重修和扩建轩辕庙,历经两年施工,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竣工。 63.宋仁宗植千柏,诚惶诚恐:指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正月二十八日,仁宗皇帝赵祯拟旨,指令坊州(今黄陵)县衙,发动黎民百姓在桥山种植柏树一千四百一十五株,并命三户人家,免除其一切差役,专职看护松柏林,且刻碑以示责任 64.诚惶诚恐:出自汉·许冲《上说文解字书》,形容小心谨慎、恐惧不安的样子。 65.诚:确实。 66.惶、恐:害怕。 67.明太祖塑圣像,必恭必敬:指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降旨祭祀黄帝,修缮黄帝陵庙,同时在轩辕庙设立五品护陵官二人,还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塑造轩辕黄帝坐像;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明世宗朱厚熜修葺轩辕庙;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秋,明熹宗朱由校整修黄帝陵庙;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中部县知事重修黄帝陵庙。有明一代,共存留御制祝文碑21通。 68.必恭必敬:出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有礼貌。 69.必:一定。 70.恭:有礼貌。 71.敬:尊重。 72.孙中山尊题颂诗:指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孙中山撰写32字歌颂黄帝的祭文,并委派了一个由15人组成的代表团专程赴黄帝陵致祭。 73.毛泽东敬撰祀文:指1937年4月5日,时任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敬撰祭文,并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74.血脉:意指血统,出自《文子·守静》。 75.血荐轩辕:出自鲁迅诗作《自题小像》,主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我要用我的血来表达对中华民族的深爱,是鲁迅先生的名言。 76.今辰:含“时辰”之意,指今日,目前,现今,当今时代,出自唐代 · 白居易《九日思杭州旧游,寄周判官及诸客》诗句“忽忆郡南山顶上,昔时同醉是今辰”。 ![]() 版权声明:本刊发布展示的诗词(对联)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图片来自华为和百度,如有侵权,请通知撤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