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熙:​山水训

 昵称40044036 2023-03-14 发布于海南

图片北宋 郭熙 早春图

郭熙(1023年--约1085年),字淳夫、河阳(今河南温县)人,北宋绘画大师。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奉诏入图画院,初为“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宋神宗赵顼深爱其画,曾“一殿专皆熙作”。王安石变法时新立中书、门下两省和枢密院、玉堂等墙上壁画。皆为其所作。郭熙擅画山水,无师承,早年风格较工巧,后取法李成,画艺大进,到晚年落笔益壮,能自放胸臆 ,炉火纯青。其画论有《林泉高致》,提出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

图片宋 郭熙 溪山行旅图

他擅长山水,山水师法李成,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后人称为“卷云皴”。出身布衣,好道学,喜游历。善画,初无师承,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笔法大进,亦能自放胸臆,笔势雄健,水墨明洁。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如蟹爪下垂。熙宁(1068年-1077年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成为宫廷画院重要成员。于画论方面亦有建树,总结出对四季山水的审美感受及山水构图三远法等。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宁、元丰间(1068年-1085年),深受神宗的恩宠,有“神宗好熙笔”,“评为天下第一”之说。

图片北宋  郭熙 树色平远图

传世作品有《早春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窠石平远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以及《树色干远图》《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山林图》《秋山行旅图》《幽谷图》等。

图片北宋·郭熙(传)《关山春雪图》

山水训
节选

文·郭熙

山,大物也,其形欲耸拨,欲偃蹇,欲轩豁,欲箕踞,欲盘礴,欲浑厚,欲雄豪,欲精神,欲严重,欲顾盼,欲朝揖,欲上有盖,欲下有乘,欲前有据,欲后有倚,欲下瞰而若临观,欲下游而若指麾,此山之大体也。

图片宋 郭熙 雪山行旅图

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扑入地,欲渔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之活体也。 

图片北宋   郭熙  雪景图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图片北宋  郭熙  幽谷图

山有高有下,高者血脉在下,其肩股开张,基脚壮厚,峦岫冈势培拥相勾连,映带不绝,此高山也。故如是高山谓之不孤,谓之不什。下者血脉在上,其颠半落,项领相攀,根基庞大,堆阜臃肿,直下深插,莫测其浅深,此浅山也。故如是浅山谓之不薄,谓之不泄。高山而孤,体干有什之理,浅山而薄,神气有泄之理,此山水之体裁也。 

图片北宋 郭熙 窠石平远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

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贵坚深而不浅露。水者,天地之血也,血贵周流而不凝滞。 

图片北宋  郭熙《秋山行旅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北宋  郭熙《秋山行旅图》局部

图片北宋  郭熙《秋山行旅图》局部

图片北宋  郭熙《秋山行旅图》局部

图片北宋  郭熙《秋山行旅图》局部

图片北宋  郭熙《秋山行旅图》局部

图片北宋  郭熙《秋山行旅图》局部

图片北宋  郭熙《秋山行旅图》局部

图片北宋  郭熙《秋山行旅图》局部

图片北宋  郭熙《秋山行旅图》局部

图片北宋  郭熙《秋山行旅图》局部

图片北宋  郭熙《秋山行旅图》局部

图片北宋  郭熙《秋山行旅图》局部

图片(传)宋 郭熙 寒林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传)宋 郭熙 寒林图局部

图片(传)宋 郭熙 寒林图局部

图片宋  郭熙  秋山策杖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