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畲族进士雷维翰其人

 jxyslza 2023-03-14 发布于江西

在江西省铅山县武夷山下有个畲族人居住的村落,名为篁碧。村里畲族人只有雷、兰二姓。雷家有个孩子叫雷维翰,字光照,号西垣,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工诗文。20岁以前参加县、府、院三次考试都夺冠。道光壬辰年(公元1832年)乡试全省第一名中举,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那年,进京赶考,获得庚子科进士的功名,在174名进士中列第49名。当年科考的前58名,除了一甲前三名直接担任翰林院编修之外,另外55人全部安置在翰林院任庶吉士,以后28人安排在各部衙门见习,再后5人安排在内阁中书用(相当于秘书),其余80人分到各省任知县。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庶吉士三年之后(称为散馆)由皇帝再为他们举行一次考试,然后按成绩安排相应的职务,这是明清时期朝廷选拔重要官员的途径。雷维翰三年后担任翰林院编修,不久又成为国史馆修官。在道光甲辰年(1844年)乡试和丁未年(1847年)会试时候,都担任了同考官。后来掌陕西道御史,转吏科给事中,巡视北京东城。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雷维翰遭遇了一次政治危机。步军统领衙门上奏皇上,已经革职的湖南浏阳县丞王逢吉举报雷维翰与地方官通信“请托”,就是拉关系、走后门、通关节。这在清朝是重罪。皇帝立即下旨,将吏科给事中雷维翰解职,交刑部查讯。给事中从清雍正朝起是五品官,职位不高,权力很大。刑部按皇帝的旨意,只是“查讯”,后来就“解任给事中雷维翰、着暂交都察院饬令听候传讯。”后经调查,找到雷维翰所寄信函,并无请托之事,属于诬告,还了雷维翰的清白。
咸丰四年(1854),雷维翰外放湖北荆州、宜昌、恩施道员(是巡抚和知府之间的行政官,正四品),但未赴任,就告病归家。
咸丰五年(1855),皇帝曾经根据内阁官员的奏报,“湖北荆宜施道雷维翰例限久逾。延不到任。着该部饬催迅速赴任。并查明该员、因何迟延逾限之处。先行照例议处。”
咸丰六年(1856),因为襄办驳船捐输有功,加封为盐运使衔。这在清朝是肥缺,除了管理盐务,还兼办社会调查和为朝廷采办重要物资的任务,只有道员可以兼任。这体现了朝廷对所任官员品行的认可。
咸丰七年(1857)因父丧丁忧在家,按例守孝三年。
咸丰八年(1858),曾国藩在江西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曾奏请皇帝将因守父丧丁忧在家的雷维翰委以重任:“臣军除湖口设立转运局外,目下由江(江西)入闽,自应于广信府城、铅山县城设立粮台(掌管军粮征收派发的官府),遴委大员总司其事,以便转运米粮、军火等件。查九江道沈葆桢现在驻防广信,臣已札委兼理臣军粮台。所有两湖、江西协济之饷银、军火,均由该道派员转解。又查有运司衔、前湖北荆宜施道雷维翰,前因告病开缺,病痊请咨后,旋丁父忧。该道籍(道员雷维翰籍贯)隶铅山,与闽属崇安、光泽等县毗连,人地均所熟悉。现闻崇安等县搬掠一空,米盐均无购处,拟由广信采办米石、油盐运至铅山起岸(由广信府筹办的军粮等船运到铅山上岸,再转运福建前线军营)。由该道督同地方官委解赴营,源源接济。”曾国藩认为可以起用丁忧在篁碧老家的雷维翰这样的朝廷大员(正四品)担任湘军主管粮饷的军需官,这个职位之所以让雷维翰担任,曾国藩考虑到雷家在铅山,与福建的崇安、光泽两县相邻,人地都熟悉。
咸丰皇帝看来是准奏了。雷维翰确实帮助曾国藩担任了“后勤部长”。所以,咸丰九年(1859),因为办差功劳赏戴花翎(即孔雀羽毛,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如果摘去花翎,那是很重的处罚)。
咸丰十年——十一年(1861),主办广信地区的防卫和剿匪,在江西和福建交界地方办团练出力,朝廷仍加封他盐运使衔。
雷维翰精明强干,遇事细心,不嫌繁琐。在阅读诗文重要的地方,别人都是混在全文一道读过,他却要详加批点,让主试官都大为惊讶,选中他担任了两次同考官。他在担任吏科给事中的时候,纠正衙门歪风邪气,只要听说有贪污放纵的官员,绝不姑息,一定要奏请皇上弹劾。在咸丰皇帝的《实录》中,记录了雷维翰有六次奏报皇上关于惩治官员违法乱纪的奏章。他分管的湖南、江西两省的封疆大臣,多人获咎离职。
京城有一个恶棍,号称“曹七大王”,横行霸道,路人侧目。被抓获后,雷维翰总是据理驳斥恶棍的狡辩,使之无言以对。听犯人供述,雷维翰总是冷静听取,暗中注意细节,明察秋毫。有一次有人被控告拐卖,但找不到为首的人。于是雷维翰把证人都召集在一起,置之大堂,故意不理。他远远看见有人鬼鬼祟祟,又像是高兴,又像是害怕,神色可疑。雷维翰立即派人将其抓获,突审之后,果然是拐卖主犯。大家都非常佩服他办案的能力。
雷维翰尤其关心家乡铅山,当时各都(乡)的练保本来没有征税的职责,但是地方官却派保丁上门逼债,欠钱的就被抓到练保交钱。交不出钱的就关押。有能力还钱的就破家,没有能力还钱的就丧命。这种弊政,居然沿袭了二十年。老百姓求告无门,深受其害。雷维翰参奏皇上,革除这一苛政,家乡人因此感恩戴德。
雷维翰生活勤俭朴素,食无兼味,衣不鲜华,老马破车,安之若素。乡里人都说,凭他的才情,如果他人生再转世,其建树绝对不止如此。
雷维翰生卒年史书没有记载,推算他20岁时(县志上说他“甫冠”即三级考试夺冠)1832年中举,出生年代应该是1812年左右。因病英年早逝于家,年仅五十六岁(推算大概是1868年左右逝世),非常可惜。
雷维翰一生诗文和奏章甚多,均可传诵。但因兵燹,无人整理。他有五个儿子,长子其逵,增选贡生,补授福建某地同知。

【以上史实参阅资料】:
清同治十年《铅山县志》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道光朝)》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咸丰朝)》
《曾文正公年谱卷五》
《曾文正公奏稿卷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