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之道》太阳本病——营卫与脏腑

 铁毛l 2023-03-14 发布于四川

图片

七、卫气之外发,赖乎经中之阳盛,营血之外发,赖乎脏中之阴盛。阳统于阳明,阴统于太阴。

阳明之经气旺,则卫气外发而汗出。其阳虚者,卫郁欲发而不能,则振栗战摇,而后汗出。其再虚者,寒战而不见汗出,是阳不胜阴,卫气将陷,当泻阴而扶阳,开皮毛而发卫气。

1  阳明之经气旺,则卫气外发而汗出。这句话可以对接大青龙提纲理解,表实而阳也实,而见汗出,用麻黄泄表实,石膏泄里阳实。

其阳虚者,此是指经阳虚而阴寒外盛。是经阳对比外邪阴寒之义。

其阳虚者,是经阳之虚,欲发而不能,则振栗战摇,而后汗出。其再虚者,寒战不见汗出,是经阳不胜外感之阴寒,卫气将陷,当泻阴而扶阳,是用麻黄桂枝汤,开皮毛而发卫气。泻阴者,阴是指外感表闭之阴寒,扶内闭经阳之卫气。解经阳之表寒,术语也称之“解表”。

此处注意一点,其阳虚者,是经阳对比外感阴寒而言。从外感论经阳虚,那就是阴寒外盛,阴寒更盛之义。所以当泻阴而扶阳,此是泻外闭之阴寒,扶内陷之经阳也。所以开皮毛而发卫气。

从经阳论,阳盛则外蒸,阳虚不能发,一虚再虚,阳不胜阴,卫气将陷。

从阴寒论,阴寒则外盛,阴盛而阳虚,一盛再盛,阴盛阳虚,卫气将陷。

阳为经阳,阴为外邪。经阳虚而阴寒盛,然后就是发表泻阴寒而扶阳气。

不要把阳虚,理解为阴阳的阳虚。此阳是太阳卫气。此阴是外感阴寒。

2  此句是讲经阳之实,则卫气外发而为汗。经阳之虚,则对比外感阴寒之盛,轻则先寒战而后汗,重则一虚再虚,就是外寒之阴盛,卫阳将陷,“当”是一定之理,泻阴而扶阳,阴指表寒,泻阴是必发表寒,扶阳是解经阳也。

这个就是人体之经阳与外感之阴寒,此消彼长,阴阳互搏的一种病态。重点不能卫陷,故必泻阴而扶阳。如太阳病,轻则自解,或麻黄汤解,重则必用大青龙汤。

图片

太阴之经气旺,则营气外发而汗出。其阴虚者,营郁欲发而不能,则烦躁怫郁,而后汗出。其更虚者,躁闷而不见汗出,是阴不胜阳,营气将陷,当泻阳以扶阴,开肌表而发营血。

1   太阴之经气旺,则营气外发而汗出,此是太阳中风,风泄表寒,卫气失敛,所以汗出。

其阴虚者:营阴风虚,则卫阳寒强,是这个意思。此是指太阳营阴之风虚,对比太阳卫气之外寒盛。营阴之风对比卫阳之寒。

躁闷不见汗出者,阴不胜阳者:此是风寒互搏,营阴虚而卫寒强,营虚之风,不能外泄卫阳之外寒。

营气将陷:此是经热内传膀胱之腑,血伤热瘀之义,此是桃核承气汤之义。

当泻阳以扶阴:是泻卫寒,扶营郁之风外达也。营性发散,所以开肌表而发营血也。此是大青龙汤症。

总结:营性之发散,泻卫阳以扶营阴,轻则桂枝汤,重则大青龙也。营郁之风泄,则用桂枝汤,营虚将陷,风虚不能外泄表寒,则用大青龙也。

2   其阳虚者,....其再虚者,......是阳不胜阴,卫气将陷。

其阴虚者,....其再蔝者,.......是阴不胜阳,营气将陷。

这段话就是在讲,经阳伤寒,有时是经阳之盛,外寒之虚,能阳蒸而汗泄。有时经阳之盛,外寒也实,有时能阳蒸汗泄,有时阳蒸不能汗泄。所以有麻黄汤,有桂枝汤,又来大青龙汤,麻黄加石膏,麻黄发表寒之实,石膏泄里阳之实。就是人体阴阳虚实与感寒之虚实,彼消此长的变化万千,所以泻阳扶阴与泻阴扶阳,选的方也不一样。

然后就是太阳统于营卫,所以分出太阳营郁中风与太阳卫阳伤寒。太阳经,以寒水主令,所以太阳病,一定是伤寒,而伤寒之后,分出伤营与伤卫,分出中风与伤寒,因为太阳统于营阴与卫阳也。而不是中风因伤风,伤寒因伤寒。

图片

阳盛于腑,阴盛于脏,卫气之陷者,以其脏阴盛而内寒也,营血之陷者,以其腑阳盛而内热也。太阳为六经之长,兼统营卫,方其营卫初病,外解经络,内调脏腑,使脏寒不动,腑热不作。异日无入脏入腑之患,是善治太阳者也。

1   这一段主要是本气之虚实,里气的阴阳之偏,则营阴与卫陷失解而内传的关系。如果在经失解,卫气之陷,因于里阴盛而内寒,传于三阴之脏;营血之陷,因于腑阳盛而内热,则传三阳之腑,太阳膀胱或阳明胃腑。

太阳为六经之首,兼统营阴与卫阳,(寒伤营而风伤卫,反论就是营病生风,卫病伤寒,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方其初病,外解于经络,内调其脏腑,使脏寒不动,腑热不作,则异日无传入脏入腑之患,是善治太阳者也。

2   言其阳虚者,此卫阳之虚,是外寒之盛。

言其阴虚者,此营阴之虚,是卫寒之盛。

太阳统于营卫,虽论营阴与卫阳,但都属经阳。而外寒者,皆是阴寒。在太阳经论阴阳,是指营卫,营为阴虚,必是卫寒之外强。先不要牵扯到阴脏与阳腑的阴阳。

图片

八、太阳经病,不过风寒二者而已。风用桂枝,寒用麻黄。风而兼寒,寒而兼风,则有桂麻各半之方。风而火郁,寒而水停,则有大小青龙之制。风寒已解而内燥,则有白虎清金之法。风寒未透而内湿,则有五苓利水之剂。风寒外散,血热里郁,则有桃核承气、抵当汤丸之设。此皆太阳风寒之本病,处治之定法也。

九、人之本气不偏,阳郁不至极热,阴郁不至极寒,本气稍偏,病则阴盛而为寒,阳盛而为热。而以温凉补泻挽其气化之偏,皆可随药而愈,不经误治,断不至遂成坏病。熟悉仲景太阳本病诸法,则风寒之证,解于太阳一经,无复坏事己。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