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夕节,这两个风俗与插花有关

 雲間花社 2023-03-14 发布于吉林

七夕节,不是情人节。

最近,陆续水生了豆苗、麦苗和谷子苗。

不是为了食用,而是因为七夕节的两个风俗,一个是制作“谷板”,一个是“种生”生芽。

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备种子,家中有红豆、花生和黄豆(或因陈年,后两者失败),现买小麦种和谷子种,敷盘,喷水,接连数日,陆续长成。

二是备绳,这个没特意购买,废物利用,家有没用过的本命年红绳带与蓝色布围裙,拆线现搓所得。

见下图。

七夕节,从小就知道是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相会日。老一辈说,晚上躲在葡萄架下,能听到他们说的悄悄话。总觉悲惨。

后来被商家炒作成中国的情人节,故事性弱化,消费味加浓。

唐朝林杰诗《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事实上,七夕节内容,自古以来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节日活动以向织女乞巧为主,故又称为“乞巧节”,兼祭勤劳的牛郎,若女子新婚,则兼顾“求子”。很少从情人角度解读。

而乞巧方式若干,这里只谈“谷板”与“种生”。

(生苗的根须,细密如织。突然想,“乞巧”借根须是不是也可以?中间孔,是留出剑山插花位置)

“谷板”,是七夕节中既能向织女乞巧又能祭牛郎星的风俗。

那何为“谷板”?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七夕”云:“又以小板,上傅(覆)土旋种粟令生苗,虽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若比起来,构思思巧妙者为赢。

如今制作起来,基本可理解为写景插花,构图也与盆景类似,还象心理咨询中沙盘游戏。从插花角度,若追历史,可研究唐代欧阳詹的《春盘赋》。

其季节背景是,阴历七月正是夏收夏种时节,比如庭院里,刚刚收获了早马铃薯,同一块地,马上种上了秋白菜。也取生生不息之意。

而社会背景,自然是农耕民族心结与牛郎职业。

“谷板”系列作品,如下。

一点经验是,当草坪,小麦苗初生色淡,色浓时也长长了,不太适合。反而谷子即“粟”最佳,色好苗短。下图中,图一、图二为小麦,图三为谷。

至于“种生”,则是七夕节中既能乞巧又兼求子的风俗。估计大多数人惊奇的是,七夕节竟然还有生育信仰!大概与织女生了两个宝宝有关,毕竟过节者多为青年女子。

那么,何为“种生”?

还以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记“七夕”:“又以菉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缕束之,谓之'种生’。”以求得子得福。同时,谁的苗芽长得茁壮,谁便得巧。

其实还是考验农耕手艺。

与插花关联的话,这也算是花束一类吧。

“种生”系列作品,如下。

经验是,同一麦苗,可以先担当“谷板”任务,稍作修整,又可继续接下“种生”任务,如下方图三、图四。而最萌的还属豆类,长势不一,虚虚实实,很是跳脱,象小孩子,见下图一。

明年兔年,今朝“种生”可祈愿生得兔宝宝。

如果今年好事者果真多,“西山云净换新秋,碧树堂深野水流。此夜画阑都乞巧,月明何处望牵牛。”今年七夕,如元代王士熙在这首《题扇三首·其一》诗中所言,织女估计要忙了,牛郎也顾不上了。

上弦月,如钩。

七夕节以“乞巧”之名过之,回归传统节日内涵,可以是商家宣传的新着力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