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花梦三祝,醉吟暗八仙

 铁马冰河风雨斋 2023-03-14 发布于广东

图片

玩古钱的老鸟都知道,最好的钱币学习书籍并不是图集或价格目录一类的书籍,而是拍卖会图录,老万当年刚入行时幸得高人指点,避免了走弯路,没在那些小本本目录上浪费太多时间。

之前老万也在一些文章中分享过要多看拍卖会图录,原因有几点:1.拍卖会的拍品都是经过严格把关后才能上拍的,虽偶有假币混迹其中,但数量极少;2.拍卖会图录都是高清大图,看得清楚,有文字注解及市场估价;3.拍卖会的拍品档次较高,新手更要多看高档货开拓视野,图片还原真实的色感,对培养辨真伪直觉有很大益处;4.拍卖会图录的价格非常便宜,往往在地摊上20元左右就能买到,并且越老的图录越便宜;比起那些《金银币目录》动辄几百块的书籍要划算得多。对于古钱币来说,越老的图集里面的精品就越多,好东西在沉底,逐年减少,所以看以前的老图录常有赏心悦目的惊喜,老万经常是泡上一壶茶,捧着一本拍卖会图录有滋有味地看一整天,虽然没有手里拿着实物看过瘾,但像我们这种社会最底层的打工人又哪有能力买下那么多精品收藏在盘玩呢。

老万家中的拍卖会图录非常多,几大书柜装不下,床底也塞满了,几乎从2006年之后各大拍卖会的钱币拍卖图录我都有,其中比较爱翻的就有荣宝斋五周年庆典暨201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金梅花室—郭若愚藏钱币专场》这本,这种名家旧藏的图录是我最喜欢的看的,都是没有清理过,保持原始状态的币,比起行里那些带皮的货看着舒服很多。对这本图录里许多币印象都挺深,比如:光绪重宝当拾雕母、咸丰宝苏当三十小字试铸母钱、道光通宝阿克苏部颁式母钱等,除了那些高冷的大货,老万自然也会关注自己喜爱的小花,其中就有文中聊到这枚“华封三祝”钱。记得早先看见这个钱不太理解钱文的意思,特意到网上去查了一下才搞懂,同时也感慨这么漂亮的小花与自己无缘。

图片

《金梅花室—郭若愚藏钱币专场》图录上的图片↑

因对“华封三祝”这几个字印象比较深,就特别留意,后来也在许多网拍上见过几次这品种,品相都不尽人意,这个品种字面最大的难度是“华”字容易粘连,背面暗八仙最大的难度是花篮容易糊,所见几乎都看不清楚,上面那朵莲花也是一坨。郭若愚那枚旧藏虽然状态不够生猛,但好在细节都比较清晰,包浆温润也不算太熟,不失为一枚好钱。后来在园地的论坛上听一些老玩家说,这还是浙炉的小名誉品,存世量不多,好品难寻。

图片

终于有一次在华夏网拍看到了一枚“华封三祝”的银花钱,虽档次差出许多,没法与浙炉那枚铜花相比,但好歹有“华封三祝”几个字,于是赶紧拍下来聊以慰藉,至少有个实物在手了,书法字体也挺漂亮的,总好过翻书过干瘾吧。后来在一次交流中将此钱送给了青岛的柳老师,我心想,愿撒出去的种子能回向更大的果实,这事就算搁下了。

上周末约了一位相识多年的大哥在日料店喝清酒,清酒好下口,老万一喝就控制不住频频举杯,每次都喝得醉醺醺的,趁大哥去上厕所的功夫,晕晕乎乎打开朋友圈翻翻,平时几乎是不看朋友圈的,不知这天怎么就鬼使神差地点开了,嘿嘿,好巧不巧,刚打开朋友圈就看见一位多年的老友“建德小王”发上来一枚“华封三祝”钱,建德小王是杭州人,记得他以前是玩银元的呀,怎么也玩上花钱了?没去细想。图片中钱币离得比较远,拍得也不是很清晰,但钱币上着个“荣宝斋五周年”的标签我是看清楚了,这不就是郭若愚那枚旧藏嘛,天呐!顿时酒醒了一半。

我通常很少在朋友圈看到别人发的藏品主动去问价的,有失风度,毕竟老万在圈里还是有那么一丁点儿江湖地位的,被人拒了多没面儿啊,再说能发出来显摆的肯定也是人家的心爱之物啊,多数情况下问了也白问。那天真的是酒喝多了,酒壮怂人胆,怕球?鼓起勇气私信问了一嘴老友东西卖不卖,等了好几分钟对方都没有回,我心想,唉,又多此一举了。大哥已经上完厕所回来,我俩又开始聊尼泊尔的唐卡,把刚才那件事抛在脑后。几杯酒下肚,手机闪了一下,拿起来一看,王兄回复说:别人问价肯定不理会,但老万的面子要给。于是给我报了个很心动的价,盼这个品种也盼了好多年,惊喜来得太突然了,象征性地还了一口价,王兄竟然爽快答应,也算是放明漏啦。那天晚上别提多开心了,跟大哥一直喝到十二点过,直到餐厅打烊才摇晃着回家。

第二天起床后,老婆说我昨晚睡着后“咯咯咯”地笑,问我是不是梦到美女了?我说:你在旁边躺着,哪敢啊!我突然想起来昨晚的事,怕是一场梦,赶紧打开手机看,哈哈,确实谈妥了!心中狂喜,于是催着王兄发货。王兄说之前在老万这里买过不少银元,都赚到钱了,感谢我没有卖过假货给他,这枚花钱原本是要自己收藏的,看我这么喜欢,就割爱给我,也算是对我的回馈啦。

今天早上收到这枚盼望已久的小花,摁耐不住激动的心情,拍完照便立刻来写这篇文章,感叹泉缘的奇妙,感念泉友的大方,赋诗一首,聊表衷肠:

我向临安攀桂枝,君留浙花寄梦思。

千山万水续泉缘,感君重义轻黄金。

图片

“华封三祝”典出《庄子·天地》原文如下:

《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也?’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华:古地名“华州”,今华县,在陕西省。

封:封人,典守封疆的官名。

三祝: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子孙),合称三祝。

上面这段晦涩拗口的文字录了这样一件无聊的事:

帝尧又称唐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就是皇帝的意思,这位帝尧兄在华州巡游,碰巧遇到了守卫华州封疆官员,这官员为了拍皇帝马屁说:咦,这位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骨骼清奇的老兄不是圣人吗。请让我为您祝福吧。

帝尧:我看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吧。

官员不等帝尧说完便手舞足蹈起来:啊,请求上天让这位圣人长寿吧。

帝尧说:请你不要这样说。

官员看马屁拍歪了,赶紧补充道:那我请求上天让你富有吧。

帝尧说:你看我像是差钱的人吗?

官员有些尴尬,但还是硬着头皮生拍:那我请求上天让你子孙繁多吧。

帝尧不耐烦说道:你这人怎么没完没了的?

官员说:长寿、富有、多子多孙,都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而您偏偏不希望得到,这是为什么呢?

帝尧有点凡尔赛地回答道:子孙繁多就会使人增加畏惧和负担,富有就会使人招惹更多的祸事,长寿就会使人蒙受更多的屈辱,这三件事都不是可以用来滋长德行的,因此我不需要你的祝福。

原本挺无聊的一件小事,却被人记录下来,以华地官员对帝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形成“华封三祝”的祝颂之辞,万万没想到这个词竟然成为经典,在中华民俗文化的灿烂星河中被传承延续下来,四千多年以后仍在使用,人们以“华封三祝”为祝颂多寿、多富、多子孙之辞。在清代乾隆爷的推崇下,变得尤为盛行。

图片

下面再给大家讲述一段更加无聊,且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

清孝贤皇后,是节俭爱夫的著名皇后。她出生名门官宦之家,世代簪缨之族,娴于礼法明大义,雍正五年选秀为皇四子弘历嫡福晋,同年与弘历完婚,乾隆即位后将她立为中宫皇后。

孝贤皇后虽出身名门贵族,主管后宫的她却并不挥霍,她生性节俭,反对浪费,平时从不佩戴金玉珠翠饰物,她认为浪费是可耻的。

一次乾隆看一本叫《清文鉴》的书,得知满洲的旧习俗是用鹿尾绒毛线代替金丝做袖口。乾隆把这件事跟皇后说了,孝贤皇后听者有心,每年用鹿尾绒线借华封三祝的典故,亲手制成荷包、布鞋献给乾隆帝,祈祷皇家:多福、多寿、多男子。乾隆心怀感激,常以三多堂布鞋、荷包赏赐皇子、群臣,但这样他还是觉得不过瘾,于是更大的铺张浪费就开始酝酿了。

乾隆六十年正月初四,乾隆帝举行禅位归正大典,为弘扬尊老敬老,彰显太平盛世,邀请全国5000多位七十多岁以上老者在宁寿宫皇极殿举行“千叟宴”。时值隆冬,天大寒,特御制1550口大锅让大家聚在一起吃火锅,又让三多堂制了5000多双绣着“华封三祝”图案的棉鞋分发给老者们,至此,历史上人数最多、声势最浩大的一场饭局被载入史册,从此清孝贤皇后的贤名便天下流传,领到棉鞋的老人们都在传颂着孝贤皇后的节俭和贤能。

事后,孝贤皇后心想,妈哟,老娘节俭了一辈子,你个乾大脑袋一顿饭就给我造出去了。

那5000多双绣着“华封三祝”图案的棉鞋穿到了民间,就是5000个文化传播的载体,“华封三祝”鞋一下子火遍大江南北,比今天的乔丹篮球鞋还火,正品限量版棉鞋价高难求,毕竟是皇家出品,皇后加持过的,穿在脚上走路都飘。地方鞋厂纷纷效仿,抓住机会出山寨版“华封三祝”棉鞋,买不到正品的人就买仿品穿,“华封三祝”图案在民间变得异常流行、风靡,人们觉得“华封三祝”为祝颂多富、多寿、多子孙,是寓意极度美好的吉祥话,所以那段时间见面打招呼都拱手都来一句:您吃了吗?吃了呀,华封三祝您嘞!

棉鞋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了,中华人民的智慧是无法抵挡的,很快“华封三祝”文化广泛应用到了各个领域的实用器和工艺品、服饰上,常见有:玉器、瓷器、铜器、木器、衣服、荷包、手绢、扇子等……当然随身佩戴的文化载体厌胜钱上也是不能缺席的,各炉局纷纷鼓铸“华封三祝”钱以顺应潮流趋势。

民间约定成俗的“华封三祝”图案通常是以竹或天竹代表“祝”字的谐音,配上其它两种吉祥花卉,凑成“三”数来表达“三祝”寓意。或者因“竹”与“祝”谐音,单画三棵竹,也可寓意“三祝”。此外,还有一种用佛手、桃和石榴组合的《福寿三多》吉祥纹图,也含“三祝”之颂,以“佛”寓多福,以“桃”寓多寿,以“石榴”寓多子孙,亦称《三多图》,清代最为盛行。


图片

再来聊聊钱币的另一面:暗八仙。

《八仙过海》的电视剧是老万从小就非常爱看的节目,后续的影视剧作品也非常多,八仙的典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我丈母娘家的客厅里就挂着一张《八仙过海》的瓷画。八仙,是道教中的八位仙人。他们的故事已见于唐、宋、元人记载,元代杂剧也就是传统戏曲节目中已经开始有他们的节目了,至明代吴元泰写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八仙”正式确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人。八仙与道教其他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真实原型改编,有着曲折离奇的凡间故事,经历曲折磨难考验后才得道成仙,实际上背后蕴藏的都是行善积德才能有好福报、好归宿的道理。八仙得道后为民斩妖驱魔、解难救急,因此深受民间百姓喜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神奇传说,也是中华民俗文化的璀璨星河。

图片

那么暗八仙又是什么呢?其实很好理解,暗八仙是一种图案,图案描绘的是八仙所持的兵器或法器,以兵器、法器暗指对应的仙人,故称之为“暗八仙”。这种吉祥纹饰与“华封三祝”纹饰一样,常应用在各种实用器物、工艺品、服饰上,既能装饰,也能借助八仙的法力祈求安康。

暗八仙为什么会在古代流行呢?是因为要画八个人实在是太复杂了,所以在一些较小的物件上,或服饰上、钱币上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来简化他们,以八仙的法器来代表“八仙”,法器在明处,八仙在暗处,“暗八仙”照样能够发挥八仙的神力保护众生,就好比你看见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在街上跌跌撞撞的走,他的附近一定有大人跟着保护他。

暗八仙的八件法器分别是:铁拐李的葫芦与拐杖、汉钟离的道扇、张果老的鱼鼓、蓝采和的花笼、何仙姑的莲花、吕洞宾的宝剑、韩湘子的横笛、曹国舅的阴阳板八件法器。佛教的八宝图案代表的是吉祥如意,道教的暗八仙图案代表的是法力无边、万事亨通。

图片

暗八仙,咦?不应该是八件法器吗?钱币的纹饰上怎么只有四件?

这是因为钱币的空间有限,如果展示八件法器就会显得很拥挤,每一件都施展不开,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竟然给法器配对,把两件合为一件,看上去虽然繁复,却别有一番韵味。他们的排列分别是:穿口右上是渔鼓与阴阳板,穿口右下是铁拐葫芦与横笛,穿口左下是花篮与莲蓬,穿口左上是道扇与宝剑。

由于钱币的空间有限,加上铸造之后精度欠佳,所以“暗八仙”出现在钱币上是极其少见的,多数被人称为“暗八仙”的钱币,其实仔细看都是八宝图案,或是琴棋书画配笔锭如意等吉祥纹饰。

图片上图左边这枚就是多年来经常被泉友们误认成“暗八仙”的图案,虽然也是八个图案,仔细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这上面有琴和书、笔和锭,右侧四个图案老万实在没看出来。就知道有人会抬杠,非要说这是暗八仙,好吧,那么请你把辨识度最高的葫芦给我找出来!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浙炉的花钱有种迷人的书卷气,应该与古时江南一带铸钱工匠的文化涵养有关,整个钱拿在手中感觉非常雅致,花落眼前,摇曳碧云间,令人爱不释手。此钱直径48mm,厚近3mm,重36.4g,钱体厚实,包浆温润,地章残留脱模油,文字典雅,书法有浙炉花钱典型的俊美之气;暗八仙纹饰设计精巧,布局美观大方,钱文清晰灵动,保存状态完好如初。

终于把这枚华封三祝配暗八仙钱聊清楚了,小小一枚钱币竟然承载、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这也是老万整理查阅资料时所享受的美好过程。品味着手中这枚几百年流转下来的钱币,穿越时空拉近我们与古人的距离,让我们感受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文化精髓。沉醉于古钱币的美,相隔数百年却宛如人生初见。且让俺吟诗一首:

花开美泉映明月,流芳百载任风雪。

谁道三多春色美,八仙高处万里霞。

霸泉老万

2023年3月13日 于北京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