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血压诊室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 ![]() 事实上,降压药不是想用啥就用啥。 高血压患者因为存在个体差异, 比如有的年轻、有的年长, 有的是单纯高血压, 有的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 所以用药也不尽相同。 临床上常用降压药有5类,分别是【1】: ► 利尿剂 ► β受体阻滞剂 ► 钙拮抗剂(CCB)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这5员降压大将各有各的擅长和软肋。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常用降压药是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和它们打交道时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类:利尿剂 ![]() 家族成员: 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三类。如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等。 必杀技: 通过在肾脏上“略施小计”,增加钠盐和水分的排出,导致血管内水分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从而实现血压的降低【1】。 能力描述: ◆久经“沙场”的降压老前辈 ◆降压起效较平稳、缓慢 ◆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 ◆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弱点: ◆降低血钾:以呋塞米和噻嗪类最为明显,长期服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补钾。 ◆干扰代谢:大剂量时,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伴高血脂慎用【2】。 禁用: 痛风、高尿酸血症,以及肾功能不全等人群。 第二类:β受体阻滞剂 ![]() 家族成员: 名字中有“洛尔”的,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普奈洛尔。 必杀技: 心脏是血流的“动力泵”,它身上有许多开启这个动力泵的“钥匙”——β受体。β受体阻滞药把这些“钥匙”关上时,心肌收缩力下降,心率减慢,心脏泵血量减少,血压也就降低了【1】。 能力描述: ◆降压起效较强且迅速。 ◆适用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合并心绞痛和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者。 弱点: ◆可能引发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乏力、四肢发冷等症状。 ◆长期大剂量服用此类药物,突然停药会出现心率明显增快的“反跳”现象,既往有冠心病的则会加重心绞痛。 ◆对老年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 禁用: 急性心衰、心动过缓、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第三类:钙拮抗剂 ![]() 家族成员: 名字里多有“地平”字样的,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尼群地平,以及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 必杀技: 阻滞细胞外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让紧张收缩的外周血管放松【1】。 能力描述: ◆降压起效迅速,降压疗效和幅度相对较强,疗效的个体差异性较小,临床应用最多【1】。 ◆不影响糖和脂代谢【2】。 ◆保护动脉硬化,适用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 ◆对老年患者有较好降压疗效。 弱点: 血管扩张引起头痛、颜面部潮红和踝部水肿。 禁用: 心衰患者禁用非二氢吡啶类CCB【3】。 第四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 家族成员: 名字里多有“普利”的,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必杀技: 间接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使血管“放松”。 能力描述: ◆降压起效缓慢,3~4周时达最大作用【2】。 ◆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 弱点: 可能引发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 禁用: 高钾血症、妊娠女性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第五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 ![]() 家族成员: 名字里有“沙坦”的都是,如洛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必杀技: 直接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使血管“放松”得更充分。 能力描述: ◆降压作用持久而平稳 ◆保护靶器官 ◆不良反应较少,一般不引起刺激性干咳 弱点: 降压作用起效较慢。 禁用: 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 了解了降压药物的种类, 高血压患者还需要知道, 使用降压药物应遵循的4 个原则: 小剂量开始、 优先选择长效制剂、 联合用药、 个体化。 最后,想告诉大家的是: 遵从医嘱,不间断服药很重要! 药物的选择、剂量的制定, 都是医生深思熟虑后的精心安排。 只要坚持服药,就能离健康血压更近一步。 参考文献 [1] 陈罡. 高血压看这本就够了[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2] 张澍, 霍勇. 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分册[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019(001):1-44. [4] 吴兆苏, 霍勇, 王文,等.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 慢性病学杂志, 201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