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相”:“一个人的教养如何体现?”

 解语渊 2023-03-14 发布于福建

问:“一个人的教养如何体现?”

很多人可能是把“教养”这么一个明明是活生生的词给说死了,个人觉得,教养应该是个动词,而不只是名词。

简单的说就是教养本身来自于一个是对自己的约束,一个是对别人的影响,简单的说就是只想着自己舒服这样的人肯定难免会影响到别人,同样的如果只是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行为肯定也不能称之为“教养”吧!

当然,绝大多数人都是介于两者之间,所以有些人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比如这样让大家比较舒服,于是就觉得有“教养”。

只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只是考虑到了“点”,而忽略了“教养”本身的线。

简单理解就是你觉得某个行为是有“教养”的,但是你却只看到了“教养”而忽略了环境、时机、以及见识,性格,习惯等等。

比如很多人说的文明行为,只是口头上的问候而已,你真的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就像很多人文明礼让,过红绿灯的时候你做到了吗?

还有一点是最值得一说的,就是你对别人好的时候,是否顾虑到了身边人的感受呢?还是只顾虑到这种行为是“教养”,对于别的行为就缺乏判断了呢?

你以为让别人舒服就是“教养”吗?你又不是服务员,你天天让别人舒服,你的生活怎么办,总有人要为你的这种“自私”买单的。

所以,教养真的是你们所理解的样吗?

比如,让座是“教养”,那么请问一个大老爷们让给小年轻,这算“教养”吗?

比如,对服务员说“谢谢”,人家真的能够感受到你的谢意吗?你是看着她的眼睛说的吗?你是谢她什么呢?你明白吗?

还有一些相关的卫生呀,干净呀,保持安静呀等等,这些所谓的点点滴滴,不过是“教养”的一部分而已。

而我觉得,这些并不能称之为“教养”,顶多就算是有点修养,仅此而已。

在我看来,教养应该是知耻而后勇,懂得别人的难,能够体谅别人的难,并且愿意改变,愿意坚持。

这也就意味着“教养”更像是某种原理,而非某个具体的细节,或者是情节。

也就是说,“教养”应该直入人心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或是某种理念,继而转化了态度,落实到行动。

简单的说,其实大家都知道一点点怎么样对别人好的行为,但是有多少人坚持了呢?是不是应该全部坚持呢?

有些也许是细枝末节的事情,有些也许是大局上的,比如坐公交车这是细节,比如看到很多人反对你,质疑你,甚至觉得你作或者怎么样,你还会坚持吗?这就是大局上的了,属于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吧。

简单的说,真正的“修养”应该包括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对别人的影响,还有别人的影响到了你这里,你会如何对待。

至于,问题中的如何体现,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意识到“教养”这个问题,其次是能够做到,再就是能够感受到别人的需求,以及能够将心比心,同理心,同情心,公德心等等,还有要懂得爱自己,以及学会怎么去爱。

最最最重要的是,你能意识到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以及如何得体的做,不要把自己看的那么下贱,也不把别人视为上帝,更重要的是相互尊重,以及用随机应变吧,说笼统点就是有点像,区别对待不同的人,但是对职业,依旧是尊重的。

结语:试着将“教养”融入生活里,而不是停留在思考的层次,这是个概念词,而不是具体的定义,所以,已知的那些,以及未知的情况都需要试着去处理,怎么去爱,这应该是核心了。

当然,好像说的是废话,我也希望有人能够帮忙总结一下,哈哈哈……但你会发现确实没有标准,或者说标准只是最低的标准,更高的“教养”在人心的意识,在环境上的影响,在社会背景等等……


谢丹儒

2018年10月于厦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