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人生观,观之若何?

 解语渊 2023-03-14 发布于福建

“人生观,生而为人,其一生,观之,观之如何?”

作者丨谢丹儒

图片丨灿烂

所谓人生观,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探寻的包含且不限于,但这是基本的,就两个方面:
其一,人生究竟是什么?就是问人生的“内容”与“作用”,究竟是什么。
其二,人生究竟要怎样?就是问我们对于人生要取什么样的态度,运用什么样的方法。
其实质是,众所皆知,人们困囿于现实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精神的需求,从而导致精神需求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
推其原因,大概是生活环境太困难、物质压迫太繁重的缘故,又或者人人自欺,这就是生存。
实际上,现实温饱问题早已不是问题,生活矛盾密布又是否只是生活本身,这本身就值得怀疑。而我们对精神的需求视若无睹,这是在逃避精神的需求还是只是停留于现实的矛盾中,从而困囿于此?我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因为我精神的匮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生活,成为我的生活问题。
为此,我们不妨自问自答。
所谓的矛盾,和真理相比,较之若何?真理是恒久的,自然是没有矛盾了。既然如此,为何不遵循真理这一唯一答案呢?何必执着于从矛盾中取舍,而陷于矛盾中。这是生活的矛盾,更是精神需求的匮乏,不是吗?
同理,既然矛盾无可避免,若抛开矛盾如何?所谓抛开矛盾,无非是抛开成见。当然每个人所坚守的都自认为是真理,可真理是唯一性的。若是这么去想,那成见多少是可以得以缓和的。可是,这么说来,成见的普遍又该是多么深刻呢?这一点,倒是值得思考。
抛开成见,和所谓的“无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既然无法从中得以解脱,既然无法,自然无我。无法,即没有办法,也可以说是没有能力,又或是没有规律,不可知论。陷入其中,那我们便成了固执、偏执、成见的形式,或者说工具,如此,怎么能说我们还是我们呢?那么,既然无我,又还剩下些什么呢?矛盾自然也就没有了,何况苦乐?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回归本源,重新思考人的本质属性。我们毕竟是异于禽兽的,若只剩下现实和生存,那这样的生命显然不是人生的最高价值。若无意义的生存,或仅停留享受、体验而无贡献的生活,显然这样的生命同样过于庸常,这既是不幸,也体验不到更多的丰富。这既是片面的,成见的,也是不完整的世界,不完整的人生。至此,哪有什么人生观可言呢?毫不夸张的说,以上种种,不过是以人这一物种,以生命这一形式,所构成的那么一种生存状态而已,只是活着,只是生存,没有观点,更无任何人生观的实质。
如此,谁又能说,我们的三观是多么健全,我们的人格是多么独立,又或是我们是否真的健康呢?至于那些所谓的观点,究竟是成见,还是真理呢?
说到底,我终究还是或多或少有点忽略了对自我的审视呢!人生观,终究是需要从行为中,到思想,从思想深处,落实到行动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