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光斑驳:VOL.66

 解语渊 2023-03-14 发布于福建
读名著小说有什么特别意义呢?我想了好一阵子。于是,有了下面的感言:
意义从何处寻觅,很多人通过价值获得,价值从何处来,基于个人主观认定的重要性,重要性又是怎么出来的呢?大部分都是比较得来的。
前提错误,后面就很难再纠正过来了。于是有人质疑人生的意义,有人探寻读书的意义,还有人把别人设定的杰作、名人、伟人、奇迹等作为前提,好像那代表了某种共识。
但是,讲真的,你到六十岁再回过头去看,你还觉得意义重要吗?你还会问人生的意义吗?你还会那么在意他者的评价吗?因为到了这个年纪,你也知道,差不多该歇歇睡了,老了,力不从心了,很多事都变得即使知道它好也再难以为它贡献什么了。这种时候,你会怎么做呢?要么享受当下,过一天就是一天的幸福和幸福的馈赠,和时间抢时间,和命运不拼但尽量把它过得好一些,轻松些,舒服些,安逸些。
话说回来,读什么书,读多少书,受多少教育,……这些如果把它当成某种教条去遵循,而不去反省反思,不去突破改变,不去创造和改善,那么,再多的书,再多的教育,它们都没有改变你,如此一来,它们哪有什么意义呢?归根结底,接受越多的教育,是越可能改变你所视为理所当然的“你”啊。这也就有了那么一句话,读书,就是读自己。或者说,认识自己。这也就有了那么一句,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归根结底是什么呢?如果它们在你看来与你无关,那关你屁事,不关你事你说在意它,你看它,你读它,你试图理解它,从一开始你就是不曾代入自己进去的,怎么读得进去呢?读进去了你也依旧觉得这是他们的命运、人生、遭遇,和自己有什么相关呢?久而久之,记忆模糊,知识和思想也因未能融入生活而最终沦为无用、虚妄、虚无的东西,这样一来,读了什么,读了多少,谁知道,谁记得,谁在意呢?如此一来,你说读书,读了是事实,读进去了只是自以为读进去了。
这就像吃东西,未加咀嚼,虽然吃进去了,但是什么味道都好像没感觉,虽然当时有饱腹感,但过不了多久就消化了。于是,你可能多活了一阵子,也算是延长了一下自己的生命或时间了,毕竟在这个过程中没犯什么过错(读书不算什么大问题吧?),但是,如果冒险呢?对吧(这是从对你的角度来说)。可是,一般人压根不涉及这么深,他们大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然后在有限的生命中,有限的事件里,做出那么一些成绩,于是,你觉得读书无用也好,浪费时间也好……不都是从比较的角度去认识它吗?
但是,换句话说,你认识自己吗?你有坚定的方向或目标吗?你能够在闲暇之余找到自己的消遣或娱乐吗?你真的有自己的思想吗?——因为前面说到不反省不思量不思考,那么,以此类推,你对生活就能多深刻思考?我是不信的。
因为什么呢?读书,归根结底是一种生活方式,而知识,思想,观点,感受……这些也都将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或者换句话说以赋予我们更多的思考模式的方式来改变我们。自然,我们会因此而变得不同,有了更广阔的视野,能够看见更多的可能性,也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以后想做什么事。
读这些名著的过程,那是借助他人的标准和价值去检验自己的想法,从而让自己更理解自己和自己的想法啊。若非如此,读什么书,读多少书,读谁的书,到你这儿估计和看星星看月亮,吃山珍海味或路边摊小吃,或有什么、是什么……完全没有感知。如此一来,啥也不是。


*注: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且禁止以其他形式商用或私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