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云主人京昆讲座遗音系列二】「启下言前 姜派叫关」——青云主人浅讲姜派唱腔特点及由“叫关”所想起(...

 cxag 2023-03-14 发布于辽宁
 91年为迎接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纪念庆典,我着手翻译日本语京剧——「罗成叫关」。为此,做了大量的案前工作,几乎翻看了各种流派“叫关”的所有版本。
 

 在研读姜爷爷的演出本及先父授课本时,其间发现这出戏头一段的唢呐二黄“黑夜里只杀得马乏人困,西北风吹得我透甲如冰。”一直使用的是「人辰」辙,而最后两句“这是我错把罗春怨,埋怨义子也枉然。”却突然改成「言前」辙了。

图片

姜爷爷“罗成叫关”剧照(照片提供:姜明捷)
 

 带着懵懂,我向先父提问。先父笑对我说:“不错,小子,看出点儿问题来了。”先父告知我说“当年我向你姜爷爷学这出戏时也问到这个问题。姜老告知:这是为了「启下」。”(承上启下的「启下」)——因下一段,也就是第二段的唢呐二黄要唱“勒马停蹄站城边,金枪插在马鞍前。”的「言前」辙了。(第三段西皮“十指连心痛杀了人。”才又回到「人辰」辙)

 「启下」的作用是为了使「变辙」不显得突兀,较比讲究。当然有的戏另一段唱词在「变辙」的时候,不一定都使用「启下」这一规律,但这是姜派的特色。

图示:


(第一段人辰——「最后两句言前启下」)——(第二段言前)
——(第三段「西皮」又回人辰)
 
 或许觉得“孺子可教”,先父那天还给我延伸讲解了所谓“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入辙”等有关上句「翘辙」的填词规律及「气字滑带断 轻重疾徐连 起收顿抗垫 情卖接擞搬」唱功唱法20门功课中的【字】和【搬】在该戏中的体现。
 

 先父说「罗成叫关」是一出传统老戏,但姜派“叫关”则与众不同。首先在于【字】的考究。为此先父讲了一段“花絮”:当年在整理这出戏时,当哼唱到某句时,姜爷爷和先父几乎异口同声说“这句不妥”——因为这句中的某个字有“倒字”之嫌。二人苦思冥想良久,未果。后来先父在该字前分别试加不同的前装饰音轮番哼唱——当试到某个音时,先父眼前一亮,抄起胡琴,边拉边唱,顿觉顺耳。当时在周公馆,姜爷爷饭后正斜躺在摇椅上假寐,听后称妙猛然坐起,由于木马摇椅摇晃险些摔倒……

 先父还说有关【字】的「首/腹/尾」,戏谚里早已讲得非常清楚:“凤头/豹尾/猪胆肠”。所谓“凤头”即「出字要清晰」;“豹尾”即「归音要干净」;“猪胆肠”即「行腔要圆润」。徜不遵循这些老祖宗的东西,“我是小花”唱成“我是笑话”也未可知。

 
 另:所谓【搬】分为「大搬」和「小搬」。“小显”里的「耍板」也叫【搬】,但跟这出戏里的“十指连心痛煞了人”的【人】字之「大搬」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先父最后说:要想完美体现所有这些,非得“小生/琴师/鼓师”都姓“姜”才行,否则十有八九得“出去”(不是“拉”出去就是“打”出去)。然事实一般很难做到三者统一。
 
 这是因为除非像姜爷爷这样的大牌小生演员抑或像“云吟社”这样的私人班社——“我说了算”,乐队文武场才会主动来对戏,一般傍角儿的小生演员是很难支配文武场的。
 
 所以能看到一出“原汁原味”的姜剧,多年来已成为一种奢望。
 
 先父继而慨叹说,锣鼓亦如此,「小显」里“魂子”进灵堂的锣鼓打法,当年是有一番设计的:长锤第一/二声要轻,当看到自己灵牌时,第三声则要重击,此时演员正好背朝观众,其开氅要有微颤,以让观众会意到人物心理,第五声也要重击——因又看到妻儿(主爷及众国公)……奈至今也没能看到当年的这一设计体现。
 
 其原因就在于大家的“急功近利”,总以为学会「唱」即是“姜派”了——所谓“艺术顾问”也不过仅负责小生演员唱对——对姜公有个交代罢了,很难再排出一出“原汁原味”的姜剧来了!当年的一番煞费苦心,均烟消云散矣,唏嘘哀哉!呜呼哀哉!

图片
姜爷爷晚年任教于中国戏曲学校旧照
 
 记得先父晚年,我曾每每陪同其看电视转播,遇到姜剧,总是聚精会神观看,有时还会击节哼唱,看到瑕疵处,爷俩儿便会相视会心一笑……

 愚以为:当今与其培养(一位)“姜派”小生,莫如先培养(一批)“姜派”观众来得“迫在眉睫”呢……一笑

 倘有大量的懂戏的“姜派”观众监督,自然就会有真正的“姜派”小生涌现,难道不是吗?又及

 此外,先父还曾对我谈过:怹这出“叫关”的西皮部分,是不用京二胡而只用京胡和月琴伴奏的(仿早年老生唱腔之伴奏),以显男性清刚之音。先父当年高音区可唱至乙字调,且在正宫调上还能翻“嘎调”——徜加上京二胡总觉稍显偏“软”,几次试唱,效果不错。吾义母说,要跟六爷打个招呼(因怹的「罗成叫关」也学自姜爷爷)。经给姜爷爷试听,姜亦以为适宜先父的嗓子,且唱腔愈显刚烈,故得钦准(并嘱今后倘遇嗓子先天之才可按此传授)。这才有后来在北京姜府吊嗓此戏时,少香叔父(京二胡)“歇工”,而只由杨大爷一人操琴拉这段西皮的趣事。
 
 当年听到先父以上的这些讲述,使我对姜派“叫关”重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所看到的这出戏的其他版本有了相应的甄别和解读,对我在翻译上尝试尽可能体现姜派这些特色,帮助很大。
 
另:有关“罗成叫关”的几段题外回忆

 ①江世玉叔父生前曾两次对我讲:“看了这么多人的“叫关”,你爸爸的最好。”(一次在天津下榻之酒店当着一屋子唱小生的演员的面/一次是在先父过世后我去北京米市胡同看怹,席间让我哼唱日语“叫关”时)世玉叔父是姜爷爷早期弟子,也是与先父相识/相交最早的姜门门人——十九岁即往来京津,光顾“云吟社”(举着大糖堆儿)。因出科即四处搭班儿,无暇规宗科中所学。拜师姜爷爷后,爷俩儿当年均艺事繁忙——“你来我走”,难得在京坐下研学姜门唱功戏,故当年每每借来津演出闲暇,时来先父寓所抑或光顾“云吟社”,向先父请询姜剧。先父亦惺惺相惜,尽皆悉数告知。为此世玉叔父感念一生,多年“老恩师”呼之(江比先父小八岁)。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江世玉叔父有关唁电及书函手迹二封
图片
江世玉叔父在天津中国戏院后台
(世玉叔父外甥、江世玉、笔者)

 (寄空心语:世玉叔父远亲为白洋淀一代英雄,文革后复任津门高职,曾有恩于我/后雪涛叔父亦在我职场路上复施以援手——“举贤不避亲”,漫天大雪亲自来津为我奔波,令我终生难忘……吾今亦已年过古稀,每每忆及,总惹无限唏嘘,真心感佩姜门先辈间之纯真交谊,谨借此文寄空遥拜,躬祈二位叔父天国安好。)

图片

钱凤祺、刘雪涛、笔者
(合影于天津凯悦酒店)
 

 ②天津市京剧团杨连贵兄(现旅居澳洲)为文革后全国第一个恢复演出该剧者。六十年代,天津戏曲学校有三位京剧小生教师:张连昌先生(富连成连字辈)主授文戏/杜富隆先生(富连成富字辈)主授武戏/袁青云(青云主人)专授姜剧。连贵兄这出“叫关”即跟先父所学。文革后天津市京剧团复排该剧,先父应邀指导排练。

图片
图片
杨连贵兄“巡营——杨宗保”剧照
图片
赵一昆、青云主人、杨连贵
(合影于天津中国戏院休息厅——刘雪涛先生收徒仪式上)
 

 ③91年我与天津戏校赵一昆兄合作完成日本语京剧“罗成叫关”的对日放送(详情见吾发表于「梨园杂志」之「我与日本语京剧」)。

图片
图片
「三代世交友 京昆东瀛缘」
赵一昆兄(笔者日本语京剧合作者)当年在日活动掠影
(照片提供:赵一昆)
图片
笔者在「天津·神户サクラ联谊忘年会」上演唱
 
【写在最后】

 因先父一生忙于课徒授艺,无暇分身,故未得将其当年向姜爷爷学戏并相互研讨艺事之亲身经历完整记录留史,是为遗憾。
 
 然八十年代以降,先父曾多次将所了解并亲身经历的有关“姜八出”的历史原貌,分别以不同形式与南北众多姜派门人进行分享,并尽皆应求一一倾囊讲告。望能如实以「文字」与「演出」,记存历史,正名姜剧,留誉梨园,告慰姜公。
 
 今当先父驾鹤西去三十周年祭,相信怹在天国与一众姜门门人一起重聚姜公门下,自当无愧于姜爷爷当年知音相托、金石相交之情!

附珍贵录音:

-青云主人回忆该戏首演情况的录音节选-

 为学生学前了解该戏历史背景的知识储备——述中内容解释:旧时有社会名流可向戏班烦请某位演员演出某某戏之旧例。


-青云主人该剧原始授课录音(时年77岁)-

-青云主人讲该剧有关注意事项(录与弟子贾真)-


 磁带失磁文字注释:
 “无人挂帅统雄兵”之【雄】字在「头眼」上;
 “命俺罗成作先行”之【先】字在「中眼」上。


Ps:
a.文中所有文字/照片/音频声响资料均为笔者专属提供专文使用。
b.感谢【梨园杂志】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京昆艺术,发表此文。
 
梨园门外人

2023春月于津门「无为书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