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丢勒作品:《丢勒26岁自画像》 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宗教改革运动、农民战争的蓬勃开展,一度处于欧洲文艺复兴洼地的德国也迎来了春天。人文主义思想不断传播,艺术也开始走向繁荣,肖像画和风景画开始作为独立画科出现,版画则达到了当时欧洲的最高水平。而让德国版画走向巅峰的人,正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1471年,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出生于德国纽伦堡。在他生活的年代,德国仍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丢勒的父亲是个金匠,他和妻子芭芭拉一共生育了18个孩子,最终只有3个活了下来,丢勒就是其中之一。 ![]() 丢勒《13岁的自画像》 这张A4比例大小的画像所能引发的思考毫不逊于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 丢勒早年从父学艺,年少时就已展露出非同寻常的绘画天赋,这从他的《13岁的自画像》可以看出。这是一张用铅笔在纸上画下的素描,画中少年留着长发、戴着一顶帽子,眼睛微鼓,鼻梁笔直,脸蛋圆嘟嘟的,看上去已有些成熟又不失少年的可爱,画作的空白处则写了“对镜而画”的说明。 在肖像画中,自画像是很难画的一种类型,毕竟画者无法全面地观察镜中的自己,尤其是自己的眼睛和正在作画的右手。丢勒一生创作了许多自画像,而13岁时创作的那幅已颇为成功,他将画像中的左手,也即实际上正在作画的右手藏了起来,巧妙地避免了自画像中的难题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丢勒13岁时的那幅自画像是用银尖笔画成的。银尖笔是一种很难上手的工具,画完既不能修改,也无法通过笔压来展现不同的绘画效果,它一般被用来绘制插图,除非绘画技艺十分娴熟,一般画家极少采用它来创作。在15世纪的纽伦堡,用银尖笔作画的画家更是少之又少。少年丢勒之所以选择银尖笔作画,很可能是受到他父亲的影响,他父亲老阿尔布雷希特·丢勒曾与尼德兰的大师们共事,而尼德兰画家们颇喜爱用银尖笔来做精确的复制和绘制写生小稿。不管怎样,从这幅虽有缺憾却已画得相当不错的自画像中,可以看到丢勒非凡的天赋,同时也可见其极大的自信。 ![]() 丢勒作品: 丢勒父亲肖像 从年少时起,丢勒就立下了一生的志向。15岁时,他进入米夏埃尔·沃格姆特的绘画作坊专业习画。尽管在如今,米夏埃尔·沃格姆特的名声远不及丢勒,但在当时,他却是德国绘画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从米夏埃尔·沃格姆特的一些遗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画家。不过相比画家的身份,沃格姆特在经商上的能力似乎更为出众,他经营着一家纽伦堡最大的绘画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来自纽伦堡及其他地区的订单。著名铜版画家马丁·盛高厄和其他本国艺术家的作品被大量生产出来。此外,这里也盛产意大利版画和素描的复制品。丢勒在这里学艺数年,一生的创作方向都深受其影响。 丢勒在米夏埃尔·沃格姆特的绘画作坊学艺3年,而后他走出画室,沿着莱茵河,开启了长达数年的游学与考察。他到过法兰克福,访问过科隆和巴塞尔,后来又越过壮丽的阿尔卑斯山,在威尼斯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果加以系统研究和学习。多年的游学丰富了丢勒的阅历,增长了他的学识,也使他结交了不少颇具人文主义精神的朋友。总之,丢勒在走出画室之后经历了一场精神蜕变,由一个画艺精湛的少年蜕变成了一个有着广阔见识、渊博学识和成熟思想的青年。1495年,当24岁的丢勒回到纽伦堡创建自己的绘画工作室时,他已经具备了走向成功的所有条件,接下来他所要做的,是尽情将自己过去的积淀和才华展现出来。 ![]() 丢勒作品: Jesus among the Doctors, 1506 丢勒很聪明地选择了一个突破口——版画。这正是他年少时从米夏埃尔·沃格姆特绘画作坊学来的手艺。在丢勒生活的年代,艺术品仍十分昂贵,只有达官显贵才有收藏的能力,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但丢勒使得这一状况得到了大大改善。他努力探索印刷术的潜能,自己创作设计出大量方便携带又价格合理的流行题材的木版画和铜版画。在过去,版画只被当作工艺品来对待,丢勒却用他精湛的绘画技艺和卓越的才华,将其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丢勒的版画作品技艺精湛完美,题材广泛而丰富,同时往往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如他最为有名的三幅铜版画《骑士、死神和魔鬼》《书斋中的圣哲罗姆》《忧郁》,就是三幅寓意深刻的艺术品。 ![]() 丢勒《骑士、死神和魔鬼》 《骑士、死神和魔鬼》创作于1513年,画中一名坚毅果敢的骑士身穿盔甲骑在马上,从一片危机四伏的森林中经过,魔鬼尾随其后,死神从旁边跳出,骑士脚下爬着蜥蜴、落着骷髅头,但骑士对此视而不见,骑着马、带着狗一往无前。据说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自《基督教士兵手册》,这本小册子的作者乃被誉为“16世纪的伏尔泰”的荷兰著名人文主义学者伊拉斯谟。丢勒与伊拉斯谟熟识,同时对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也十分崇敬,《骑士、死神和魔鬼》一画的寓意也就不难猜测了。 ![]() 丢勒《书斋中的圣哲罗姆》 《书斋中的圣哲罗姆》和《忧郁》也是两幅思想深邃的画作,透露的是丢勒对精神信仰和人生的思考。在《书斋中的圣哲罗姆》中,圣哲罗姆坐在充满阳光的宁静的室内埋头工作,屋子里的一切都被安置得井然有序,小狗熟睡在慵懒打盹的狮子身边,狮子把守着门口,使得这间简陋的屋子与外界隔绝。 ![]() 丢勒素描:《 忧 郁 》 而在《忧郁》中,长翅膀的忧郁女子披着一头凌乱的长发,一手拿着圆规,一手托腮席地坐在一间木屋之前,若有所思地望着前方,地上凌乱地堆放着圆球、木梯、沙漏、天平、锯子等物,爱神在她身旁发呆,狗伏在她的脚下打盹,而木屋墙上那幅四阶幻方最下面一行中间两格的数字,据说是丢勒母亲去世的年份。 不幸的是,这位百年难遇的天才人物仅五十几岁就被疾病夺走了生命。丢勒去世后,整个欧洲都沉浸在沉痛的哀悼中。甚至于在葬礼结束后,人们又将他的遗体挖出,并制作了一张他的遗容面膜。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也很为丢勒的早逝感到惋惜,他悲痛地说:“人们理应为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流泪,这再自然不过了。” 纽伦堡为能拥有丢勒这样一个伟大的画家而自豪,该市的市民像崇敬圣徒那样给了丢勒无比体面的待遇——1840年,该市竖起了一座丢勒的铜像,并在铜像上刻了这样的铭文:“我父丢勒,请把你的祝福赐予我们,我们将像你一样珍惜德国艺术。请你做我们的指路明星,直到坟墓中!” 丢勒不只是纽伦堡的,他还是整个德国的。到了20世纪20年代,丢勒曾被赞为“最德国的德国艺术家”,尽管他的祖籍是在匈牙利。而到了冷战时期,东德和西德还一度争抢丢勒——当然,凡此种种,都与丢勒本人无关,也丝毫未曾影响丢勒的声誉。 丢勒《 四 使 徒 》 《四使徒》是丢勒最受称道的作品之一。尽管是宗教的题材,但是画家并不是受委托画这一作品的,也就是说,画家是出诸自己的创造动机完成《四使徒》的。然后,于1526年10月6日将作品捐赠给了自己的家乡,终于实现了将一种呕心沥血的完美之作奉献给世人的愿望。 在左面一幅中,站在最左边的是福音传道者约翰,手里拿着一本正在阅读的《新约·福音书》。他心平气和,大红的斗篷映衬其红润的脸颊。他的身后是彼得,手里有一把硕大的、通往天堂之门的金钥匙。他是那么镇定自若。约翰和彼得均为《圣经》上提到的使徒。右面的一幅中,站在稍远处、手里有一卷纸的是福音传道者马可。他的眼睛流露出愤怒。最右边的则是保罗,左手拿着一本《圣经》,右手支在一把剑上,暗指他随后的殉教事迹。他的眼睛充满了怀疑。马可和保罗都是福音传道者,却未获过圣职。可见,画家的处理透露出明显的新教色彩。 四个人物具有迥然不同的表情,分别代表着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忧郁质(乐观、冷静、暴躁和忧郁)。这反映了丢勒对医学以及心理疾患的长期兴趣。或许,通过四种不同性格的聚合,画家表达了对完备的人格、和谐的联合等的期望。 《四使徒》是丢勒现存的最后作品,画完时是55岁那年。它透现着艺术家的心灵意愿,是最有力量的作品之一。 丢勒《自画像》:木板油彩 66.3x49 慕尼黑古代绘画陈列馆 丢勒的《自画像》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标志着丢勒的创作实践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这幅画略去了任何不必要的细节和环境描写,正面表现了人物肖像,形象极为概括。在这里,丢勒真实地刻画了他自己当时的惶恐与焦躁的心境:全神贯注的严肃表情当中流露出一丝惆怅, 脸孔旁边一缕缕卷发强,调了他内心有忐忑不安的倾向,纤细的手指仿佛是在神经质地移动,拨弄着衣领上的 毛皮。手的动作是人物心理刻画的重要凭据。这幅画虽然刻画简练,没有多余的笔墨,但都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处在这一时期的丢勒内心世界的状况。更为重要的是,丢勒采取了完全正面的姿势描绘他自己,这种处理在当时很少用于俗人的肖像,只有早期圣像画中上帝、救世主的形象是正面的。同时在头部左边的签名,丢勒第一次采用了他特有的首字母花押字签名,加上签名的上方有 1500 的纪年,丢勒在这里似乎暗示他把艺术家与造物主等同起来,因为上帝创造了世界,而艺术家创造了艺术作品。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对艺术家地位的高度评价。艺术家表现出来的大胆的艺术自信,甚至是傲慢,突出了文艺复兴时期关于个性、独创性与创造之间。 ![]() 杨·凡艾克的《戴红头巾的男人》木板、油彩 画面的生动与可信性让人想起扬 凡 艾克的《戴红头巾的男人》,不过画面的庄严感以及理想化的形象处理是前者绘画中所没有的。 这幅绘画没有因循过去的 3/4 侧面的肖像画传统,而是以全正面来表现,而这种角度一般用来表现神圣题材。他把自己表现得如同耶稣基督一样,使作品就像世俗化的圣象,既显示出对宗教的虔诚和热忱,又展现出艺术家娴熟高超的绘画技艺。 ![]() 丢勒作品: 圣母和圣婴 ![]() 丢勒作品: 圣母子 ![]() 丢勒作品: 逃亡 Lots escape ![]() 丢勒作品: 胖女人肖像油画 ![]() 丢勒作品: Burkhard of Speyer ![]() 丢勒作品: 年轻的威尼斯夫人 ![]() 丢勒作品: 中年男人肖像油画欣赏 ![]() 丢勒作品: 圣母子与一个梨 ![]() 丢勒作品: 三圣一体的朝拜 ![]() 丢勒作品: 朝圣者来访 ![]() 丢勒作品: 耶稣下十字架 ![]() 丢勒作品: 玫瑰花环节的源起 ![]() 丢勒作品: 马克西米安一世 ![]() 丢勒作品: 一大块草坪水彩画欣赏 (世界上最早的水彩画) ![]() 丢勒作品: 绿色植物 ![]() 丢勒版画:吹奏乐器的人 ![]() 丢勒素描: 街头的老人素描 ![]() 丢勒素描: 复仇女神 ![]() 丢勒素描: 九十三岁的老人素描 ![]() 丢勒素描: 圣尤斯塔斯 st. eustace 丢勒 他的素描作品欣赏,其严谨的素描结构让人受用一生。 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他的水彩风景画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表现得极其生动。 无论是画头像还是手、还是衣服衬布,丢勒对素描要求非常严格,一定要做到:造型精准、质感强烈 、神态自然。 ![]() 丢勒作品: 年轻的野兔 丢勒其他的一些动植物作品: 丢勒作品:母亲 丢勒的作品线条清晰,结构明朗,铿锵有力。 丢勒作品:祈祷的双手 丢勒的作品每一条线都非常清晰,他用线条清晰确定的描绘事物的结构,这些画作对于后来的版画、装饰画等方面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丢勒作品:犀牛 他有着极强的概括能力以及对于结构非常清晰的理解,也有着对于光影非常清晰的认识。他用疏密相同的线条堆积起阴影、暗面,将描绘事物的明暗面做出明确的区分。 他将描绘的形象用明暗两面区分,但形象并不死板,而这超强的概括力背后是其对于绘画高深的理解。 丢勒的作品绝对值得研究,例如下面这张枕头,从亮暗区分到结构的表现都十分完整。这些作品对于偏向设计的同学更具有参考价值。 丢勒的作品中对于褶子的描绘,衣褶前后的叠加关系,转折关系,疏密变化,空间关系都有非常好的表现。如果你能彻底读懂丢勒的这些作品,你会发现在速写上将会有质的飞跃。 丢勒一些大场景的“速写” 不妨仔细观察,每个人物,每个细节都绘画的十分清晰,每一条线都能找到他的来龙去脉以及他存在的意义,他将这些线提炼出来摆在这里,让我们更清楚的理解着绘画。 丢勒的素描作品,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它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概括能力,以及对于事物结构的明确的理解。不管对于素描还是速写,如果能将丢勒的素描研究透彻,都将是一个巨大的质的飞跃。 ![]() 丢勒素描: 骑士速写 ■-END-■ ( 2023/03/14/收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