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273】说阴阳之五。关于阴阳关系的“例外”。前面说阴阳有一种“消长”的关系,即一方面多另个一方面就少,一方面少另一方面就多。或者说,一方面强另一方面就弱;一方面弱另一方面就强。但是在中医看待疾病上,就有另外一种情况,即一方面少了,另一方面也跟着少;一方面弱了,另一方面也跟着弱。这种现象在中医中叫做“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互损”。比如前面说的,血为阴、气为阳,如果血有了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气,同样,如果气有了问题,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到血。或者,两者各自有问题都会互相影响。这就叫“互损”。所以中医在发现气有问题的时候也会一并治血,感觉到血有问题的时候,也会同时治气。这是中医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也是所谓的“头痛医脚”“左病右治”“上病下治”的重要依据。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有一句著名论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说,肝病的进一步发展一定要波及到脾,所以治肝之病一定要先从治脾入手。前一阶段说治痰的时候说过,中医治痰不是“就痰而痰”,而是“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中医的这些医治思路和具体办法都是从“及损”为出发点的。用药如用兵,治病如打仗,这种“围追堵截”的战略战术在这里就是使用了“堵”的方法。这,其实才是中医的真正核心:不治已病治未病-----不仅仅是身体整体的未病先防,而还要在具体的疾病上要先行防范。2017/9/11 |
|
来自: 昵称6582038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