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陪孩子做了这些事之后,连家长们都更有自信了

 透明雨y 2023-03-15 发布于陕西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和不熟悉的小朋友也能做游戏玩的很好,做什么事总是自信的冲到第一个,而有的孩子则非常的胆小不自信,对自己不擅长、不熟悉的事情不是逃避,就是退缩。我带娃这些年也纠结过,也会问自己养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有人会说,育儿最重要的是有立足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我觉得有道理。有人说,育儿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我觉得这也有道理。有人说,育儿最重要的是品格的培养,我还是觉得很有道理,在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看待这个社会,决定了我们会采取怎样的做法,活出怎样的人生。

所以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获得具体的东西或者技能,而是知道如何去学习和掌握一项新技能。知道循序渐进,也知道通过练习,能把每一次失败看作是成长的机会,容易接受变化并且积极调整。而品格教育也不是简单的告诉孩子,分享是对,不分享是错,我们需要的是帮孩子认识分享为什么被认为是好的品格。

孩子的大脑就好比是一台电脑,遗传的大脑功能是硬件是芯片,思考的方法和认知结构是操作系统,比如安卓或者windows,而具体的技能是软件是程序,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通常会很注重装什么程序,比如学中文、学钢琴,因为程序实现的功能显而易见,很容易给人带来成就感。我们恰恰忽略了建设和优化孩子的操作系统,因为操作系统的好坏,只有跑起程序来的时候才知道,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操作系统是在无意之间形成的。

我们常说父母的视野和格局影响孩子的一生,因为这些都是孩子在无意之间模仿父母学来的,所以操作系统太重要了,这就好像地基一样是基础。一个好的操作系统安装程序的时候更快,能装的程序更多,错误处理机制更完善,这无疑能为孩子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看到更多选择的机会,也为未来注入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孩子形成自己思想的时候,也就是0~6岁的阶段,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强大的操作系统,其实也就是养成健康的思维方法。孩子的思维方式大多数是通过模仿家长或是通过和身边的人交谈获得的,所以即使家长没有教好的、坏的思维习惯,也都已经被孩子学到了。比如家长逻辑混乱,混淆概念,那孩子也容易如此,或者父母有固定式的思维,不愿意学习不接受变化,那孩子也会学了去。所以家长需要有意识的注意自己的思维方式,不仅是自我提高,也是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模仿范例,这会让孩子受益无穷。

成长型思维它能够帮我们更积极的面对失败,拥抱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的世界。成长型思维对于成人和孩子都太重要了。首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活得更自在。而在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以提问和启发式的方式进行,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更容易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有些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正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被禁锢到一个特定的地方了,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打开思维,将自己提升一个维度,然后再对问题进行降维打击。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让孩子认识到人的局限性,从而了解到世界上有更多的可能性,比人类认识到的世界很多。人的眼睛看到的没有望远镜远,也没有显微镜小,虽然人住在地球上,却只局限在地表,我们并不知道地心里究竟是什么,所以即使妈妈不会的可以在网上查,可是网上能查到的也仅仅是人类目前的认知,还有很多其他的可能。在这样的认知下,不轻易否定孩子的观点,而是帮他保持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孩子的雨衣放在幼儿园里不见了,和他分析雨衣可能去哪了?会不会是被别人拿走了?孩子说也有可能是雨衣自己走的,那雨衣没有长脚,也没有轮子,他是怎么走的?孩子说可能是雨裤给他送出去的。可是雨裤还在幼儿园,孩子说雨裤把雨衣送走了又回来了,也有这种可能。我们不轻易否定某种假设,并且尽可能的发挥想象力,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有时候再多提供一些信息和孩子分析,当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之后,我们分析的可能性有没有变化,尽量不把思维局限在我们已经认识到的世界,因为只有这样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打开。

一个人的思维毕竟是有上限,力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当自己大脑的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借别人的脑子,也就是请教问题和讨论问题,如果力量不足就借助工具。当孩子需要在体力上帮忙的时候,引导他自己找到合适的工具解决问题。

学习一旦形成习惯,就习惯成自然了,其实这和刻意练习有点像,我们不仅知道要这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在做的时候更加笃定,也更加有全局观,而不仅仅是习惯而已。

那和孩子讲学习的步骤会不会太枯燥,如果是在故事中讲就不会了,尤其是孩子自己的故事,孩子听别人讲述自己成功的故事,总会觉得很开心很享受的。何不趁着这样的机会让他认识应当如何学习。孩子都有哪些学习成功的例子呢?

对于小宝宝来说,学抓、学爬、学走路、学上厕所都可以作为学习成功的例子。故事可以这样讲,比如你是小娃娃的时候不会走路,不会爬,只会坐着,想要什么都够不着,着急的不行,你不喜欢什么事都找妈妈帮忙,特别想自己能拿到喜欢的玩具。于是你就开始尝试。一开始伸出一只胳膊看看能不能支撑身体,靠玩具再近一点,发现自己力气不够就把胳膊收回来,可是你不甘心,是你每天练习,每天尝试,如果胳膊撑不住自己,你就歇一会再尝试,你可有毅力了。这样每天练,每一天练,有一天妈妈在厨房里做饭,你在客厅里玩,妈妈突然听到厨房里有咯咯咯的笑声,回头一看发现你竟然自己爬过来了,正得意的笑呢,从此之后你就自由了,满屋子里爬的畅通无阻。

讲过这个故事之后,孩子很为自己曾经取得这样的成就而骄傲,他同时也学习到了,学习尝试练习毅力这些词汇,孩子会很感兴趣。再讲解学习的过程,

首先是想学,然后是尝试,如果不行先收回来,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如果这是唯一的办法,那么就需要练习,练习到自己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再挑战,更难的循序渐进,就这样练习反复练习,渐渐的就会了,一旦会了就发现自己更加自由了,活动的空间又大了。

就这样孩子认识到学习的过程,认识到循序渐进的重要,学每一样新技能的时候都很顺利,慢慢的也就建立起信心,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学得会。同时也比以前更加有耐心和毅力,因为他了解到反复练习是掌握一项技能的必经之路,不必急躁,所以掌握了学习的规律,不断的挑战新技能,增强能力,建立自信,会使孩子有信心面对一切的知识和技能甚至是能力,而家长做的仅仅是强调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观察尝试思考,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技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