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观与观内在修行中的重要作用

 追梦文库 2023-03-15 发布于天津
文章图片1

内观,是所有修行方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它既是真正修行的开始,又是展开修行的基础。

内观

顾名思义,向内观察。

内,是指什么呢?

就我个人的理解,向内观察,浅析来说,是观察自己的情绪,以及所思所想;深入一些,是激活那个休眠太久的真我。

内观的举动,意味着你能够从一种习以为常的固化模式中脱离出来。

这个模式就是你的生活状态。

在这个模式中,你既讨厌自己的生活,又离不开这种模式,因为你已经完全认同了这种模式,从而导致了这种模式与自我感高度融合。

这就是假我的形成原因。

文章图片2

在假我主导生活的状态下,你很难或者只有在极少的时间里会去感受一下内心,更多的时间都用在陷入思考以及制造情绪上了。

假我会让你成为思考和情绪的一部分,因此,你无法做到观察它们。

当你能观察它们的时候,意味着内观已然开始。

内观的方向:

1、观察情绪

文章图片3

有情绪是正常的,但是无法释放或通过愤怒和伤害他人来释放就是不正常的。

无法控制情绪,主要是因为自己被情绪绑架,以至于成为情绪的一部分,变成情绪的傀儡。

这种表现在生活中很常见:就像有些腐败分子,之所以沦陷,很多时候是被腐败的领导所绑架,他把领导的权力与自己的人生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因此,他就成为了领导的傀儡,只能随波逐流。

因此,当情绪在酝酿或蠢蠢欲动的时候观察到自己的变化,亦或是在愤怒已经开始的最初阶段看到自己的失控时,就意味着你已经从中抽离出大部分的能量。

观察情绪最通俗的表现就是:能够感受到身体的变化,比如紧张、心跳加速、肌肉紧绷、擅抖、呼吸急促等。

这种感受会让你有意识地进一步去观察自己:我怎么了?而不是直接爆发。

2:观察思考

文章图片4

在你能够感受到身体上的变化时,我怎么了的疑问会让你继续深入。

为什么我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是什么导致这种情况?为什么这些情况会让我不舒服?我在想什么?

“我在想什么”,就身体反应促使你观察的另一个方向——思考。

每一个情绪的产生必定会对应着一个思想。

因此,情绪就是身体对思想的反映。

不会内观,就难以发现这个真相。你就会在情绪失控的时候找到各种外在的因素,比如归咎于他人。

就像上面所说的腐败分子,他怨领导是不是很合理?但真正的原因是这样吗?

文章图片5

观察思考,会让你逐渐看清思想的本质——大部分内容都是假设、虚幻、且并未发生的

恰恰正是这一部分思想,就让我们失去了自己。

在生活中,被思想支配的情绪比比皆是,比如:看到孩子没写作业就暴跳如雷,背后的思想大多是“将来考不上大学”,继而联想各种失望;比如别人不经意瞅了你一眼就生气,背后的思想大多是“他不服”……

其实你完全可以从自己的情绪上观察自己在想什么,比如你现在很郁闷,那么不要只是陷在其中郁郁寡欢,顺着它观察你此刻在想什么。

当你能够看到此刻的想法时,别被它说服,而是继续问个为什么,最终你会发现,原来这些想法毫无意义。

3、感受身体

文章图片6

身体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在它还健康的时候经常感受它,会使你的精气神变得更加充实;在它出现不适的时候经常感受它,会让你有意识的改变某些生活习惯;经常的感受身体、感受身体、感受呼吸,会让你拥有摆脱思想的能力。

内观,就是对自我的修正,它属于内在的向度。


文章图片7

观内

观内,如果用在自我修正上,那么它与内观是同义的。

但在这里,我是把它用在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作用上来解读的。

也就是说,对于我们眼中的世界,要用观内的方式理解。这个世界包括所有的人和事。

观内,在这里是方法,它的意思就是“透过表象看本质”

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听到这句话就趋之若鹜。因为拥有这种能力似乎就可以把握趋势、掌握规律,从而先人一步获取更多的财富。

这是徒劳的,更是一种不可能的幻想。

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的意义等同于“见诸相非相”

文章图片8

让我从生活中解释“观内”的意思。

一个人是如何在你心里产生印象和定义的?

通过交往、他人、猜测,最后经由自己的思想判断而产生。

所以,你了解的一定不是那个人的本质,而是你的想象。因此,你只会是与一个你想象出来的人交往,这也是人际关系脆弱的真正原因。

同样的,无论你看待任何事物,都在遵循同一种模式——通过想象来理解事物。

这就是我们只能看到表象的原因,它叫“观外”。

说到这里,其实也就不难理解“观内”的意思了,那就是:对待任何人和事物,都不要单纯立足于想象之上,而是要抛开想象去感受对方。

文章图片9

感受对方,即不是用你的思想来衡量他,也不是衡量对方的思想。

观内,是从你的更深处去感受对方的最深处,它是外在的向度。

也就是说,只有你真正的知道自己是谁,你才有可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这个观点来自于万物合一、万物归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抱一守中的哲学思想。

如果你的思想替代了你,那么你就只能看到想象的那部分;如果情绪取代了你,那么你就只能看到更小的一部分;如果你明白自己的本质就是生命,那么你就不会被表相迷惑;如果你相信自己就是意识,那么意识之光就会让你看到本质。

对别人的了解建立在观察对方的内在上,会使你在彼此之间的关系上不被表象所迷惑。

和谐,是宇宙平衡的力量,任何事物要想长久都不能离开它。

文章图片10

因此,在生活中,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对方让你感觉到不爽,不舒服,就说明平衡被打破了。

被打破的真正原因在于,要么是你掉进了自己的思想中,要么是对方的表现迷惑了你的思想。

此时进行内观,会让你控制情绪;对他人进行观内,就不会被表象迷惑导致判断失误

试图通过从外部找原因永远都是无解的!

于己与人,都以内观和观内的方式,内观于己,观内于人会让你逐渐看清本质。

生活更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