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蛋

 段庆红 2023-03-15 发布于山西

鸡蛋

今天打鸡蛋,打出个双黄来。经常买鸡蛋吃鸡蛋,双黄这个概率还是很小的。平时根本没不去想还有双黄,当打出双黄,才知道,噢,还有双黄蛋。上一次打出双黄是三四年前吧,上上次是啥时,就不记得了。不过印象中好像有过,又好像模糊的不敢肯定。
看着这黄灿灿的双黄蛋,不由得对鸡蛋产生了一种情愫。
鸡蛋有营养,不管红皮还是白皮。只不过红皮皮厚,价格相对便宜一点点,白皮薄些,贵些。买鸡蛋时各有所爱,各取所需,有的就愿意买红皮,有的是冲着白皮去,反正到最后筐里红皮白皮一干二净。

鸡蛋的价格浮动不大,近段时间五块多。在超市搁鸡蛋的墙上永远贴着一幅鸡和鸡蛋的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每次看到都像真的一样。仿佛那鸡会飞下来,说不定正好飞到头上。

在鸡的屁股后面是几个蛋,让我想起庄稼人说过的一句话:从鸡屁股里扣个蛋。

这个说起来容易,还扣个蛋,你以为那么容易扣吗?真正去扣时,人家不一定有蛋,有时候那声咕咕咕咕咕咕不一定是下蛋后咕咕,如果冲着咕咕就以为是下了蛋,没准是一场空。

不过,麦收季节还是有的,或许那个气候适合下蛋。在七八十年代靠养鸡维持生活,春天养一群小鸡,喂米喂水,长大后有了下蛋能力。指望着那几个鸡蛋增加抵抗力。当时我们家也有几只鸡,鸡少下蛋自然就少。但是几天总要下一枚,下蛋季节的确是在咕咕咕后。赶紧走近鸡窝去看个究竟,还真有一枚热乎乎的鸡蛋在,捧在手里如获至宝。鸡蛋并不小,至于有没有过双黄,记不清了。有一个专门的浅罐子,里面已经有几个鸡蛋,那是前几天积攒的,把这个放进去,到了明天中午就可以吃鸡蛋了。鸡蛋很脆,一不小心就会碰裂,最好让它保持完整,这样耐放。
当时吃鸡蛋不煮不炒,而是直接打散,捞上面条盖住鸡蛋,鸡蛋在热气腾腾的面条中瞬间变成嫩嫩的鸡蛋花,浇上臊子,一碗简单实惠的捞面条就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吃法也不知道是谁兴起的,反正那一片住户都是这样吃法,在当时就觉得这样很好,简单又营养。鸡蛋花虽然碎,但它的营养已经注入面条中,加了鸡蛋的面条更胜一筹。
那一枚枚鸡蛋在季节的暗促中,在加和减中,丰富了顶着烈日干活的庄稼人。
能吃上鸡蛋,那是分田到户、单干后所得的好处。自从允许养鸡,养猪,扩大畜牧业后,庄稼人的干劲儿越来越足。这是最基本的,也是老百姓朝思暮想的,如果连这些都不允许,那老百姓真是太难了。没有肉吃,就得用鸡蛋凑齐。把一亩三分田管理好,把那个窄狭的小院落利用好,这是庄稼人每天必做的事情。在院子这个角磊个窝,那个角搭个低棚,这一处放这些,那一溜搁那些,安排的满满当当。
有的家户养的鸡多,一院子都成了咕咕咕,这个咕咕完那个咕咕,那个咕咕完这个接着再咕咕,这个不小心打翻了锅,那个又蹬倒了盆,大人撵着鸡,鸡在院子里躲,躲不及就走出门外,然后又翩翩地走回来。这是那个时候农家小院特有的景致。鸡肥蛋多时就拿出一部分鸡蛋去卖,比如谁家正好养的鸡少,或者有的人家养不住鸡时就会去买一些,这样即使没有养鸡也吃上了鸡蛋。
有个老人就特别的节俭,节俭到啥程度呢,鸡下的蛋全部卖了出去,自己一个都不舍得吃,邻居都说她傻,不是一般的傻,别人还买呢,你统统卖了,你看你面黄肌瘦,还不趁着补补,那钱能让你健康吗?还不都是买了药,你怎么就不会计划呢,你怎么就不知道药比鸡蛋贵呢?这个时候老人醒悟过来,感觉自己是真傻,从此再也不卖鸡蛋了。这是那个时候农村的真实写照。凡事得有个度,卖鸡蛋可以,得在你身体健康的前提下。

养鸡特别盛行,早间,当第一声鸡鸣出现,紧接着全村的鸡都叫起来。七零后的人对那个时代那种农村生活感悟很深。像土炕,碓臼,鸡鸣,石屋,瓦片,炊烟,柴火,方巾……朴实,等等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很好的素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养鸡成了过去时,鸡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销声匿迹。以至于后来再也听不到鸡鸣,每年寒暑假回家,你就是竖起耳朵洗耳恭听,一声都听不到,如果哪天无意中听到一声,就感觉稀罕的不行。

吃鸡蛋买,供销社变成了超市,菜市场多了起来。以前从没出过远门的人现在会隔三差五的去乡里,去县城购物买菜买鸡蛋。用她们的话说就是:“你看看提的这一提溜鸡蛋够吃几天”。从这句话中可以听出,买终归没有自己养吃的踏实。

这或许就是在迈向小康生活吧?让你与时俱进,让你慢慢去适应接受。

一枚小小的鸡蛋,那是鸡的功劳,也是人的功劳。

鸡蛋可冲水喝,可煮可炒可蒸。我家孩子小时候,我每天都会蒸鸡蛋,里面放水,盐,香油,蒸出来和豆腐脑儿一样,好吃吗?孩子牙牙学语回应着好吃。

煮又有各种,清水煮鸡蛋,茶叶蛋……

其实不管有几种,我只知道清水煮鸡蛋和放入花椒大料煮鸡蛋法。

对于饮食,我们非常简单,所谓的家常便饭就是我们的饮食习惯。不管到哪,不管什么时候,饮食不变,这就是根深蒂固的情愫,是从小到大的习惯。

鸡蛋,从有那一枚鸡蛋开始,从鸡窝里掏鸡蛋那个年纪开始,鸡蛋走过了从爱不释手到爱不释手,它进过超市,去过菜市场,最后走进千家万户,进到厨房,成为舌尖上的美味……

我们也见证了鸡蛋的历程,不光是鸡蛋,更重要的是过去到现在的时代变迁。

不过有个问题,无人能够回答。那就是到底是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