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冰锥子

 段庆红 2023-03-15 发布于山西

冰锥子


在很少下雪的冬天,很难见到冰锥子,就是下点雪,也很难再见冰锥子,因为雪的程度不足以撑起一个冰锥子。
印象中冰锥子是挂在树上,屋檐,边墙,任何一个地方,只要能挂住的地方都会有冰锥子的存在,只是大小说话而已。冰锥子像门帘,像梳子,像瀑布,树上的冰锥子又像长出的一根根新枝,有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感觉,有春天蓬勃向上的力量,还带着轻柔之美。这些冰锥子都带有壮观的场面,让人一饱眼福。尤其胡同里两排大小不一样的冰锥子,像走进冰雕艺术馆。如若挨着敲打一遍,定会发出不同的音乐,像钢琴哆来咪发嗦拉西,只等你去填词。
冰锥子的出现无疑给冬天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采。冰锥子既然来了就不会选择及时的离去,或者说冰锥子既然来了就没想着要回去。在十冬腊月,冰天雪地中,冰锥子已经做好了长期与民同乐的准备。适者生存,冰锥子适合这样的季节,敢于也乐意与冷,与寒,与人共度冬日、岁尾。

冰锥子从早到晚的变化不大,在淡淡的暖阳下也许会慢慢融化,但融化的概率很小很小,温和的阳光并不能让冰锥子怎么样,冰锥子也不会让阳光轻易怎么样,冰锥子有这个实力,应了那句话: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冰锥子还是相信自己的,它深知那抹淡淡的太阳光不会拿自己说事,或者太阳光很知趣的避开了冰锥子,想给冰锥子一个长时间的留存。冰锥子趁机索性让那些喜爱冰锥子的人看个够,也让自己不那么快速的消失不见。阴凉处的冰锥子更是整个冬天都持一个姿态,不增不减,甚至只增不减。成了观赏景致。

站在一隅,望去,全是挂着的冰锥子,雪,冰锥子简直了,素颜颜的妆容看着舒服,自然而然带有低调成分。这样的画面想必只有冬天才有。这也是大自然给予的风景。冬天拿下这个实力无可厚非,毋庸置疑。

低处小的冰锥子是可以取下来的,别看冰锥子小,像锥子,不用力也很难折断。拿在手里的冰锥子并不觉得冰凉,冰锥子可以食用,像吃冰棍儿一样,像吃雪疙瘩儿,是冬天特色小吃,在无色无味中吃的津津有味。或者把冰锥子当笔,在雪地上涂画,冰锥子成了不用灌鸵鸟墨水的笔。我想起了岳飞用捡来的树枝在沙土上写字。

冰锥子是怎样形成的,我也知道是由高处的雪水缓慢流下,然后凝固成冰,上面的雪水再流下再凝固成冰 ,形成的。但我好奇的是没有模型,雪水怎么会在半空中突然凝固的呢?难道是为了形成冰锥子,雪水刻意放慢脚步等着上面的雪水下来,衔接,然后凝固而成?大自然的景观真的是太奇妙了,也太神奇了,容不得你去遐想,就已出现在眼前。冰锥子的形成是在雪夜?凌晨?还是在你不注意时?反正当你想看冰锥子时,冰锥子就已组成了一幅别致的画面出现眼前,惊喜来的太突然了,当你还想知道冰锥子诸多时,冰锥子已经恭候多时。

路过冰锥子的地方一定要小心,冰锥子看似牢固,看似不会掉下来,但冰锥子真的遇到几天气温回升暖时也会身不由己,冰锥子虽然有意让人观赏,但也会在无意中跌落。那个不经意间的“啪”像重物从高空坠落,是很危险的。避开冰锥子 ,用远观的智慧和心态去欣赏冰锥子。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

每年过年回家,路过太行山,山上的冰锥子更是与众不同,从山底往上看,冰锥子像一条条蜿蜒起伏的小道客串在山间,与干枯的野草树木形成鲜明的对比,清亮白光,晶莹剔透,既然像小道,不觉又想起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海拔如此高的山上挂着的冰锥子,整日不见阳光,又像三千尺的瀑布,盯得久了像会流动的水,让人目不暇接。停车看,人是如此的渺小,太行山的雄伟壮观却给人精神上的振奋。

如果太行山上的冰锥子很大,那么农家小院儿和门外搭的刚漏出来的粉条上的冰锥子则是很小,像冰溜子。那个随着热粉条垂下的冰溜子延长了粉条的长度,以收尾式的包裹使粉条不至于断裂跌落。这种护粉条使者是不是值得称赞?轻轻折一截冰溜子拿在手里即可化了,这是冰溜子的薄弱导致,与那些大的冰锥子相比,冰溜子容易融化。

晴朗的天,雪迟迟不见,冰锥子就更难见了。当然下雪与否,这不是强求的事。可遇不可求。

冰锥子,除了像梳子,瀑布,冰溜子,冰柱子,还像水晶门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