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之 真武汤方证

 风声之家 2023-03-15 发布于江苏

上期我们讨论了苓桂术甘汤方证,简单的回顾一下:气上冲并见胃部停水而造成的眩晕者,苓桂术甘汤主之。胃中停饮伴随气上冲,向上影响头脑而出现头晕目眩,或冲上胸部而出现胸肋之满,短气,肋下通等,或胃部逆满,或有小便不利等症状表现,在治则上用桂枝甘草降气上冲,用茯苓白术利尿祛水。今天我们来讨论另外一个以头晕为主证的真武汤证。

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解读:太阳病本应发汗,汗出不解,这是由于里有水饮的原因,故而其人仍然发热。发汗而激动里水,逆于心下而悸动,上冲头脑而头眩晕,动及经脉,且陷入了阴证,则身瞤动,振振摇欲地。上期我们讨论的苓桂术甘汤方证很相似,也有经脉动惕,振振摇之症,但并未如本方证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此为虚衰之征,前者为阳,后者为阴,请注意区分。

另外,同为发汗而激动水饮而之病,未陷入阴证,还有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通,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头项强通、翕翕发热”,表证仍在,无桂枝无以解,《医宗金鉴》认为当是去芍药之误。其人有桂枝汤证,应当汗自出,今却无汗,心下满微痛,又好像有里实证,但里实小便当利,今却小便不利。所以条文开头即言服桂枝汤,或下之,当为医者之误,因为方证不对,所以病仍然存在。此病的主要矛盾点应该是小便不利,里有水饮,水饮伴随气上冲而逆于上,出现心下满微痛,里气阻塞,表失通透,故而看起来像桂枝汤但无汗,必须加茯苓白术利其小便,再以桂枝去芍药汤治逆满解其外。胃有停饮,里气阻塞,表气不能通透,如果不祛水,表证必然不能解,如果强发其汗,悸动水饮,变证百出。对于第28条的内容,是去桂还是去芍药有着不同的见解,大家可以去查询相关资料去了解,此次不做讨论。

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疼,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不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解读:少阴病,当用桂枝加附子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其汗,但是服药后未解,又过了一两天,出现腹痛,自下利的里虚寒证的表现,由于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这都是水气造成的,因此只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是不能解表的,以及自下利都与内有蓄水存在关系。有水气逆于上则或咳,或呕,水气迫于下则小便或利,或不利,宜真武汤。

条文中,同时提及小便不利以及小便利两种症状表现。其中小便利,可以理解为小便急迫,是指其人闭不住尿,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收摄能力出现了问题,属于阴性症状表现。

真武汤不但能治疗小便不利、眩晕、振振摇、肉瞤、欲辟地的情况(第28条),也能治疗里有停饮有下利的机转(第316条)。这个方证中停饮证是主要矛盾,而表证是次要矛盾。另外,听老师讲,真武汤证中的下利症状,有将近一半的患者表现为五更泻。因此对于五更泻,可以考虑是否有真武汤证的可能性。

对于有表证但又水饮者,不能仅仅发汗解表,也不能仅仅祛水,而需要解表的同时利尿祛水。外邪内饮的方证有我们上面提及的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此为阳性证。而真武汤则为阴性证,属于少阴太阴合病。

真武汤方剂组成: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二两,炮附子一枚。与附子汤仅有生姜、人参一味之差,故主治也略有不同,附子用量减少,且无人参,故治虚寒的能力较弱,但有生姜则能治呕逆同时解表。因此真武汤主治表阴证并由水饮上逆,见眩晕、悸动、身瞤、振振摇欲摔倒等症状者。

图、真武汤证

我们同时也看一下附子汤证的一些条文,以配合我们深入鉴别和理解。附子汤方剂组成:茯苓三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人参二两、附子二枚。附子以温阳,合以茯苓白术以祛寒饮并解痹痛,复用人参补胃气之虚,芍药缓拘挛之痛,故治疗里虚寒而有水饮或湿痹痛者。

第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炙之,附子汤主之。 

解读:少阴病一二日,或传半表半里,或传里,其人口中和,不干不苦无热,而且背部恶寒,当为里虚有寒饮的症状反应,但是还未出现呕吐下利之症,可以通过针灸之法,并以附子汤以温补利水,提前阻断病情的发展。背部恶寒阴证和阳证均可见,其口干燥或口中和是其主要鉴别点,对于辨证甚关重要,请重点关注。

第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解读:手足寒而脉沉,此为阴证,阴寒在里,则出现身体痛、骨节疼,当是湿痹的结果,而非风水在表的结果,故用附子汤主之。此为附子汤的正证,治疗寒湿痹痛而脉沉者,胃虚有寒饮,小便不利、身疼痛、骨节疼或腹部痉挛痛,多属于此方证,尤其是下肢拘急痛、屈伸不利而脉沉者,捷效有验。

最后,我们来分析胡老的一个病案,以加深对真武汤证的理解和认识。

王某,女,75岁。1964年8月20日初诊,尿频、遗尿、淋漓不尽三个月。1963年3月曾患尿急、尿痛、尿频,诊断为“膀胱炎”,用抗生素治疗而愈。今年5月又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又用抗生素治疗而疗效不佳,因长期口服西药,出现食欲差、恶心、头晕等症,而求中医诊治,曾服木通、车前子、黄柏、益智仁、桑镖峭、荧实等而未见明显效果。

现症:尿频、遗尿、淋漓不尽,小腹麻木胀痛,心悸,头晕,腰酸痛,恶心,纳差,恶寒,四逆,苔白润,舌质淡暗,脉沉细迟。辨六经为少阴太阴合病。辨方证为真武汤证:制附子9g,生姜9g,茯苓9g,白术9g,白芍9g。结果:上药服一剂,恶心、头晕已,食欲改善,小便频减,服三剂,诸症皆已。

图、真武汤方证

从刻下症状中看,小便不利、里虚寒(恶心、纳差、苔白润、舌质淡暗)考虑里虚寒而有停饮;水饮上逆而出现心悸、头晕;水饮逆于中而出现恶心;水饮迫于下而出现小腹麻木胀痛、腰酸痛。又见恶寒、四逆等阴证表现。最后辨六经为少阴太阴合病。

然后辨方证,外邪里饮的方证有阴阳之分,此为阴证,当为真武汤证,以附子温阳振奋机能,茯苓白术祛水饮,生姜以降逆兼解表,芍药缓拘挛之痛。其人服用三剂后诸证已。

今天的笔记就写到此,下次再见,如果还有下一次的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