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为您揭开 “三易”的神秘面纱

 紫霞照我 2023-03-15 发布于陕西

《易》是上古三大奇书之一。早在远古时代,盘古一画开天,燧人氏仰观斗枢,以定天极四方之位。《易经》则起源自“河图、洛书”,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相传8000多年前,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 伏羲因此在天水卦台山创立先天八卦体系并制作先天八卦图,并创立了六十四卦的历法。自此开始,历代演进,渐成 “三易”,即《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

文章图片1

(来自网络/侵删)

“易”自汉代起,被尊为“群经之首”。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简本)。《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连山》与《归藏》魏晋之后下落不明或被佛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

连山易:

《连山》是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7000多年前神农氏所作,神农氏亦称连山氏、烈山氏,《连山》又称《神农易》,是中国最早的易学体系,是三易之首。相传伏羲氏所作的“易”,经过十九代的传承之后到了神农氏,他对易象的运用进行了推广,并注意运用阴阳升降消长的原理来解释事物,重新推演八卦,得出了六十四卦,以艮卦为首,即《连山易》。

文章图片2

(来自网络/侵删)

神农氏姓姜,起于烈山,即现在的湖北地区,亦称之为烈山氏或者炎帝。神农时期,人们已经从打鱼捕猎转型为农耕,神农氏发明农作生产工具,并且教导人民种植生产。神农氏作连山易,首卦为艮卦,艮为山,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

《连山》很可能成书于夏启以前的尧舜时期,属原始社会晚期,人类还未结束山居时代,狩猎和畜牧是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先民们敬畏和崇尚山林,后来大禹治水成功,夏启借助大禹治水的功德建立夏朝,夏易称之为《连山易》。邵雍说:“夏朝有易,叫做连山易,是伏羲氏传给神农氏的。”在占卜上,《连山易》主要讲吉事,占问的内容主要是祭祀祖先和天神鬼灵等。

文章图片3

(来自网络/侵删)

连山易真的失传了吗?根据近几年的发掘考证,考古学家和史学家一致认为,《连山易》并没有失传,而是在民间被保存下来。2004年,在贵州荔波县发现一本“连木桑”( 翻译成汉文字为“连山易”)的手抄本水书,共有五册,据说是上古失传《连山》易。水书是指水族的文字,从夏商时期流传下来,类似古代的甲骨文,主要用来记载水族的宗教、伦理、民俗天文地理等一些文化内容。水书的文字在炎帝之前就形成了,和出土的夏陶文物上的符号也正好吻合。2006年更是被列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图片4

(来自网络/侵删)

归藏易:

归藏易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000多年前黄帝所作,黄帝亦称轩辕氏、有熊氏,黄帝这个称号来源于黄土。《归藏》又称《黄帝易》,归藏八卦称中天八卦。归藏易首卦为坤,坤为地,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也!《归藏》尊阴,重视坤德。宋代家铉翁称:“归藏之书作于轩辕黄帝。而六十甲子与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乃中天归藏易也。”连山易又经过八代的传承后传到了黄帝那里,黄帝利用八卦原理发明了文字、音律、干支、五行、天文、历算、衣服、舟车、弓矢、指南针、杵白、方矢及棺椁衣衾,并创建了礼制,以礼乐来统治百官和万民,为中华文化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文章图片5

(来自网络/侵删)

商朝之时,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商汤建立商朝后,大禹的功德逐渐被人们淡忘,洪水的梦魇也早已退去,人们开始平静安逸地生活在大地上,耕种、捕猎、采集等活动日益繁盛。人们崇拜的对象开始逐渐从大山转移到大地上,易更加重视坤卦。归藏易成书于商代,在殷朝叫《归藏》,归藏直接继承了商代的易观,魏晋以后已经失传。

文章图片6

(来自网络侵删)

从《连山》到《归藏》的转变,还流传着一个神话。据说商朝人的祖先是“契”,契的母亲叫简狄。有一天她去河里洗澡,忽然看到一只玄鸟落下一枚蛋,简狄吃掉了这枚蛋,然后就怀孕并生下了契。这是因为当时还是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母亲在易学中居于坤,意为与大地同在。对于母系氏族文化发达的商朝来说,《归藏》名至实归。

文章图片7

(来自网络/侵删)

《归臧易》能否重见天日?1993年,考古学家在湖北江陵荆州镇邱北村,王家台的15号秦墓出土的394枚约4000字的易占简,荆州博物馆王明钦认定是《归藏》,后有的学者称为秦简《归藏》,总共记载的字数,和四千三百言说法不相上下。竹简记载的都是上古三代失传的古籍,包括《效律》、《政事之常》、《日书》、《灾异占》。秦简《归藏》经对比,与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录文字有多条相同。经过仔细研究解读后,专家发现考古出土的这本失传古籍《归藏易》和《周易》同样依据八卦四时休王之理来推断吉凶,偶尔也依据卦象之义断吉凶;换句话说《归藏》与《周易》有着顺承关系。

其实,归藏易又称为中天易,隐匿于人间,早就被古人用于人事预测了,目前中天八字就是建立在归藏易的理论基础上的。

周易:

《周易》是商朝末期距今3200多年西岐王姬昌被商纣王拘于羑里城所作,他悉心演绎上古的八卦和《连山易》、《归藏易》,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推演了六十四卦序,并为每一卦撰写了卦辞,周文王四子周公姬旦为周易作了爻辞。《周易》也叫《文王易》,周易八卦也称后天八卦。其成书于西周时期。归藏易偏重于个人修行及人类发展的问题,到周文王时,自然及社会环境又发生变化,文王对易经进行了演绎发展,而名周易,逐渐形成与“天道”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故崇尚天,以天为首。《周易》尊阳,重视乾德。在占卜上,《周易》则多用于预测个人及国家的命运兴衰成败之事。

春秋时代,《周易》作为占卜书流行,不断有人对它进行解释和研究,其中包括孔子,到战国时, 便出现了《易传》七种十篇,称为'十翼'。后来《易传》被编入《易经》,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文章图片8

(来自网络/侵删)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最早的版本是西汉末年的帛书版《周易》,该版本至今已出土了十余种不同的传本;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马王堆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本(世称马王堆本)和王家台秦墓竹简本(世称睡虎地秦简)。

儒家和道家对易的解读成了儒家、道家体系的源泉。

“易”是趋吉避凶之经典,经国治世之利器也,不可以示人,是深藏不露的。在周朝《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个易由卜官掌控,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老子是周王室的守藏史,可能看到三易。老子的“贵柔守雌”之道选择了归藏易作为他的哲学思想的发端。在公元前516年,在周王室内斗败落的王子朝就带着全部典籍和部分贵族逃往了楚国。公元前502年,孔子50岁学易研究的应该是《周易》,并为之做易传。孔子喜爱《周易》并非喜爱其卜筮之术。子贡问孔子说,您说过只有丧失德行的人才去求神问鬼,如今你这么痴迷周易啊?孔子答道:百占百灵那是百姓的事。我之所好者,易道也,礼也,仁也。

三易的民间秘传

邵雍的太极图和八卦图原来是连山易和归藏易的民间秘传。我们常用卜卦中的六十四卦序,及 《河图洛书》,都是宋后才出现的。

宋朝的邵康节是象数易学的集大成者,据说邵康节的这些卦图是鹤林寺的一 个和尚传给他的,这个和尚的法名叫寿涯,这仅是传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