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后裔1400年前就公开质疑,比《周易》还神秘的《归藏易》是“假的”

 新用户38922816 2023-10-15 发布于海南

(阅读本文需耗时约8分钟)

图片

(开篇随便晒一款巴蜀汉代画像砖,图片与本文内容无关)

上篇文章已介绍,据《周礼·春官·大卜》记载:“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周朝时,君王级祭礼中的占卜方法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流传到今天的《易经》出自《周易》,但它只是“三易之一”。

“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这是东汉末年的郑玄给出的解释。在国学大背景仍以儒家为主流的环境下,现代人通常以“儒家学者”、“经学家”给他进行身份备注。

其实,郑玄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了 '占候'、'风角'、'隐术'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说他是“通晓谶纬方术之学”的方士也不为过。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可能因为年代太早,关于“连山”具体在夏朝是怎么演易的,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归藏》则在古代有一次“出土记录”,发生在西晋太康年间。

当时发现了一座战国魏的安釐王墓,其中出土了一些被称为“汲冢书”的战国简牍,包括《易经》两篇、《易爻阴阳卦》两篇、《卦下易经》一篇、《公孙段》二篇、《师春》一篇。这些文字经过西晋的易学家整理,被认为就是传说中的《归藏》易书残本,流传后世。

图片

图片

不过,对这部《归藏易》的质疑声也在历史上反复出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400年前唐初经学家、孔子的三十二代孙孔颖达,他就明确表示:“《归藏》伪妄之书,非殷易也”。近现代学者皮锡瑞、余永梁等人也曾有“《归藏》虽出隋唐以前,亦非可信为古书”、“其实,所谓真的《连山》、《归藏》亦是汉人伪作”之类观点。

1993年,湖北有一处秦墓的考古发掘过程里有一次“意外”发现。

在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战国晚期的秦墓中,突然出土了394片约4000字带有“易占”内容的竹简,被称为“王家台秦简易占”。经研究整理,内容多是卦画、卦名、爻辞、卜例、故事。有学者将其与世传本《周易》(易经)比较,发现很多卦画相同,但卦名不一样。

学者再将其与清代文献学家、藏书家严可均和马国翰分别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所录《归藏》收缉本内容进行比较,却发现竟有许多相同之处。

在卦序上先坤后乾,以坤为首,符合史料中曾多有被提及的号为“坤乾”的易书《归藏》的特点。反复论证之后,专家组遂才认定王家台出土秦简实为《归藏》。

在研讨会上,学者中有人认为此次秦墓出土简本是“一部过去从未见过的《易占》”,有的认为“是后人利用《归藏》筮法而重新编制的筮书”。还有学者表示“即《归藏》之《郑母经》等篇所引据的易占类古书”。

图片

【由于网络上遍查不到王家台秦墓出土的“归藏”简书详图,作者不确定此简牍插图是否对应本文提及“王家台秦简归藏”】

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以本卦尚存,故取贯与《周易》之首,以备殷易之缺。”——学者们也发现,王家台秦简本《归藏》仅仅作占卜之用,内容主要是一些民间的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信息。

卜例中的很多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如《师卦》记录了周穆天子卜西征之事;《明夷》记录了夏启梦见乘龙飞天之事;《归妹》记录了嫦娥偷吃长生药、卜奔月之事。

秦简《归藏》的出土,证明了史料记录“西晋太康年间从战国魏的安釐王墓出土简牍《汲冢书》”一事并非杜撰;证明了流传到今天的世传本《归藏》残文并非属于“汉人伪作”;还能证明“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不单单是《周易》的三个发展时期、演易阶段、演易形式,历史上很可能曾经存在过这三种《周易》类原典。

除了对于研究上古历史有一定的意义,更重要的,秦简《归藏》在当代的出土,还能平息上千年来易学界里相关历史争议。

特别是1400年以来,断言传世本《归藏》残文属于“杜撰易经文字”的经史学家、易学家们,基本都忽略掉的一个问题是:唐代孔颖达“孔子后人”的身份,决定了他承认“世传本《归藏易》源自西晋太康年间出土的战国魏简牍实物”这件事,与其自身利益并不符。

毕竟孔子的大作《易传》,经解的是《周易》,而非《归藏易》。儒学兴盛之后,《易传》本身也纳入世传本《易经》内容范畴。

图片

那相关史料中提及《归藏》时又将其描写为怎样的一本书呢?

《易传·说卦》有云:“'坤以藏之’,盖造化发育之真机,常于此藏焉”;郑玄注:“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朱元昇《三易备考》曰:“《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万物莫不藏于其中”;徐善《四易》曰:“......至坎而中阴进上,至震而初阴进中,于是纯坤体成,此阴气渐长而阳气归藏之序也。'归藏’之名义殆本诸此......”。

从以上种种观点可知,“坤为首”是归藏易最重要的特点,《归藏》易书中八卦的阴阳所在方位,与世传本《周易》八卦相反。《周易》八卦旋转180°即得归藏卦,卦序以“坤卦”为首,认为坤为大地,人类及万物繁衍生息之所。

图片

图片

关于《归藏》的传承,《山海经》记载:“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郑康成曰:“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郑锷曰:“《归藏》以坤为首,商人之《易》。其卦坤上坤下,故曰《归藏》,言如地道之包含,万物所归而藏也”;

朱元昇曰:“《归藏》虽自黄帝作,实循伏羲之序卦,《汉·律历志》曰:'伏羲画八卦,由数而起,至黄帝而大备’,是知伏羲《易》与黄帝《易》一以贯之者也。”。

意思是黄帝得《河图》而作《归藏易》;“一以贯之”表明了《归藏易》与《伏羲易》的主要结构没有大的出入;《归藏》在殷商时用于占卜。

有种说法是:《周易》在成型之前,历经过几次大的“演易过程”,“归藏”是最后一次。头一次“演易”在伏羲、女娲时期;第二次“演易”在黄帝、西王母时期;第三次发生在夏朝中前期,由夏代商国国君王亥及王恒组织的。完成后的演易结果并未公之于众,而是“归藏于密”。

图片

综合世传本《归藏》残文和出土秦简《归藏》的内容,从形成年代来看,尚难以辨识“归藏易”与世传本《周易》相比,两者谁更早。我个人认为与周朝各国的编年史都叫《春秋》同理,当时曾流行过几种主流的对《易》的系统解读。

本文开篇《周礼·春官·大卜》中的记载“大卜掌三易之法”,已经讲清楚了,国家祭典中占卜方法本来就有三种。时间先后很可能是后世易学家附会的结论。

最终,因为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也相对单一(仅作占卜之用,未体现哲学思辨),商周时期曾经属于“顶流”之一的“归藏”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由《周易》衍生出的“易学”成为主流,通过孔子等大咖的《易传》进行解读、加持,为后世所承继。到了汉初,《归藏易》内容完全不被占正统地位的经史学家的相关著作收录,渐渐亡佚。

下篇想聊一聊“绝传”更彻底的“连山易”,现代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以及民间古代遗存之物上,有过它的影踪吗?

图片

(以下无正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