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日杂记16 | 2022.12.8 借今天回忆19年今天

 功夫在师外 2023-03-16 发布于吉林

十二月八日。

原来不知不觉,在二零二二年里,我们都走了那么远的路了。

初为人师的第一个学期,过去了一大半了。

若要回望,竟没有一个形容词可以概括这一趟旅程。

在我自觉还没有做好告别的准备时,许多新的遇见已经正在赶来的路上。

那么主观上已幻想了无数次的各种体验,真真切切发生着。

从此心底只剩下深深的感谢。

一个不算太冷的冬日,晚上去田径场跑步。

跑步的时候,我又想起之前总结成长经历时,我的两次性格巨变,都发生在被“欺负”而又不甘心的时期。从前想起,多少会对那些激发我改变的人和事带一些怨恨,可今天想起,并不是以德报怨,而是真心感谢,是这样的人和事,让我找到了自己应该在的位置。

三年前的今天上午,我前往本部,一边准备红烛年度总结部门汇报,一边要参加教师技能大赛校赛。那天的际遇里,有很多对我都很重要的人出现。于是,今天,让现在的我写一写吧。

当时我大二,和饭饭姐还有邹阳学弟一起去的本部。我一边准备汇报,一边盯着另一边通知教师技能大赛上场的通知群。最后是红烛汇报先到的,汇报了什么,记不得了。只记得汇报结束,我们中午在北苑食堂吃饭,好像因为有人问座位之类的,我回答了什么,大家都哈哈大笑。

而关于教师技能大赛校赛,我最初并没有参加的打算。最初只是学院有一个这个比赛,刚好我暑假去了一趟UCLA,在那边学英语的经历让我觉得挺有意思,于是打算通过这个比赛把自己想要分享的内容讲一讲。当时,我连教学设计都没有写过,但是因为确有想讲的东西,找学长要了一份模板模仿着写了写。我想讲的东西,也没有课本,但当时我同时在给净月实验学校的小学生上英语戏剧课,于是学习者就定位在小学英语。院赛的评委,是大哲和张洁老师。我拿了二等奖的同时,从老师们那得知前三名要去参加校赛,张洁老师指导。

我的生活已经足够圆满和充实了,没必要再花时间去参加校赛的——这是我内心的想法。于是,我怀着侥幸的心理:也许到时候大家就会忘了我还需要参加校赛这件事了,毕竟其他两个都是大三的学长学姐,而且我也不怎么认识张洁老师。

没想到的是,比赛材料上交前一天晚上,我收到了张洁老师的消息:“你的课准备的怎么样了?”吓得我手脚冰凉,回复了一个课题: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课《我的植物朋友》。现在的我,真的不记得为什么选了这个无厘头的课题了,好像是我想把思维导图用在写作课里,可是为什么不用在信息技术课里?搞不懂当时的我,好像那时候的我,很排斥信息技术学科,谁能想到我现在这么喜欢?好像当时我还在犹豫要不要转到汉语言文学专业?

回复完之后,我就跑去自习室,也是那天晚上,我意识到,设计一节课时,我是很快乐的。

第二天,按约好的时间,去办公室找老师指导。老师指出我的课题其实“不巧”,因为很多专家认为作文不是上作文课能上出来的,但是因为时间紧迫,加上我想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有创新之处,又因为我才大二,去参与一下也很好了。之后我认真起来,买了对应的三年级语文教学参考书,把教案好好打磨了一下,遣词造句拿不准的还在微信请教老师。

那天比赛的时候,最初我对结果没有什么期待的,毕竟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报送上去唯一一个在文科组里的,拿了名次才奇怪吧。可是临上场之前听其他选手的说课,发现其他学院的选手那么“紧张”,以及还有现场直播。报到我的学院和课题时,二者在刻板印象中的反差让现场有些骚动,我完成得相对顺利。最后点评的时候,评委老师指出的不足,和张洁老师预测得几乎一模一样,的确是课题选的不够有落地性。到这里为止,我都很好,直到报晋级总决赛的名次时,我是第七名,离晋级只差两名,分数差得更是不多。我的心态发生了转变,原来已经离总决赛那么近了吗?那如果我一开始重视起来这个校赛,早点定题去找老师,说不定还来得及改一个更恰当的题目?那我们学院在文科组里,说不定也能取得一改好成绩?告诉了老师结果后,也说这个成绩不错了,但愧疚和懊恼一直压在我心头,让我在下午陪饭饭姐听理科组比赛时,泪水止不住流。饭饭姐和我说了一番话,大意是,为这件事难过可以,但是就难过到今天,之后就不难过了吧。这句话对我今后放下很多意难平,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天下午听理科组比赛时,有一个教育学部的学姐,设计的课是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我和她的学习者分析非常相似。我很激动地加了她好友,之后她保研到北师大读研。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因为我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任务,我非常焦虑,那种焦虑程度是现在的我无法想象的,我去请教了她。她在百忙之中,给了我一些建议,同时还告诉我不用特别担心。这个经历真是让我明白了,真正优秀的人,真是谦虚和充满善意的。

同时,虽然我的标签与我那天的课题放在一起很跳脱,但这也让很多在场的人印象深刻。算是很有趣的事,一些在大三大四合作的同学得知我参加了这场比赛后,惊喜地问:“你是那天信科讲小学语文的人?”

还有,大二下学期学完大哲教的教学系统设计之后,我回头看最初院赛的设计——那是个什么玩意?

絮絮叨叨说了很多,主要是在那场疫情前举办的比赛里,我经历到也感受到了太多。专业里非常好的老师,通透又优秀的学姐们,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真的喜欢教学设计,好像也因此,渐渐没有了要转专业的想法。

最后的最后,因为我从小到大的语文学习都是有作文课的,而点评的专家说不必有专门的作文课,于是我还把我的设计发给了我高中老师看了看,也得到了肯定,一线的实操与理论的升华,一直都是有距离的。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真是一点都不伤神的回忆。现在回头看,都是感谢,都是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