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志平: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符合时代的企业家

 宁定致远 2023-03-16 发布于四川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指导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意见》用36字对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提出要求,即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
国家最高领导人多次提到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并提出来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我记得有一段讲话,讲得非常精辟。他说“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把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看成市场活力最重要的一个来源,充分肯定了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极大地勉励和鼓励了广大企业家。
2020年7月,国家最高领导人主持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并从五个方面谈到了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一是爱国,二是创新,三是诚信,四是社会责任,五是国际视野。
2023年3月6日,国家最高领导人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时再次指出,民营企业家要增强家国情怀,增强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
为此,我想结合上述关于企业家精神的阐述和对企业家提出的五点希望,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图片爱国,企业家的光荣传统
我以前在书中写过四句话,企业家是那种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企业家是那种在困难中百折不挠的人,企业家是那种胸中有家国情怀的人,企业家是那种永远面向正前方的人。
企业营销没有国界,但企业家有祖国。衡量中国企业家的第一条,就是把爱国放在第一位。我国的企业家,有一大光荣的传统就是爱国,就是家国情怀。
在近代,有一位代表人物张謇,他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家学校,大家都在纪念他。在民国时期,有位很有名的企业家卢作孚,在抗日战争年代,他组织企业,把那些工厂设备运到大后方。这些都是爱国精神的体现。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也涌现出许多有家国情怀的企业家。他们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赴后继,做了大量努力,其中包括很多大家熟知的优秀企业家,比如任正非、曹德旺、董明珠,国企的宁高宁、谭旭光等。
像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我到他那里进行过一次长谈,我听后非常感动。他从很久之前就一直在做公益事业,在过去捐赠了100多亿,后来又捐了100多亿,建一所福耀科技大学,来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技术人员。他也讲到这些都是个人捐赠,没有动用公司的钱,我觉得非常有情怀。
当前,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以及国内外一些超预期的冲击,给我们形成了较大压力。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企业家就越要发挥应有的家国情怀,要为国分忧、为国担当。
作为企业家来说,有情商、有智商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逆商。在顺意的时候智商和情商起主要的作用,在困难的时候逆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此时在成功的要素里情商和智商大概只占成功要素的30%,逆商要占到70%。企业面临困境,企业家要能够带领广大干部员工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图片创新,企业家最为核心的精神
熊彼特最早提出创新概念的时候,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而企业是实现新组合的主体,企业家则是创新的灵魂,资本是创新的杠杆。目前来看,创新仍然是企业家最为核心的精神。
企业家要创新,然而创新有一定的风险。与科学家相比,企业家的创新有所不同。科学家的创新是发明和发现,这些发明与发现不见得要有当期的利益企图,但是企业家的创新则往往带有一定的条件,有一个要做出效益的硬约束。也就是说,企业家不光要创新、要发明,还要有效益。创新没有效益,也就没有能力投入再创新,烧钱烧到最后,企业都做垮了,创新也就失去了意义。
一说到创新,大家很快联想到高科技。当然,高科技确实是创新里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创新也不只是高科技,中科技、低科技、甚至零科技实际上也都有创新。
何谓零科技?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是企业赚钱的“秘密武器”我们今天所说的大量的平台经济,实际上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从创新方式上来讲,我们不光要提倡高科技,也应该提倡这种中、低科技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实际上,创新是有模式,我经常跟大家分享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持续性创新、颠覆性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五种创新模式,作为企业家来讲,要看到底用哪种模式比较符合我们自己的创新。创新也是可以学习的,有规律可依,有方法可循,要有目的地创新、要有组织地创新、要在熟悉的领域创新、创新要善于把握机遇、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要开展有效的管理等等。
创新还要集众智、聚合力。创新是协同的故事、融合的故事、平衡的故事。我们要把自力更生和协同合作结合起来,把自强不息和兼容并包结合起来,不仅要吹响“冲锋号”,更要吹响“集结号”,汇集各路精英,吸纳各方资源,组成攻关的突击队、特种兵团,在合作共赢中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图片诚信,站在道德高地做企业
市场经济实际上是诚信经济,诚信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的“道”,不仅是指企业的所作所为要符合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要求的基本底线,更高的要求应是坚守道德底线,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站在道德高地做企业。
做企业要重视的“道”,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诚信,要在阳光下透明地做企业,这样才能取信于市场。
阳光,首先意味着公开透明的经营,企业要遵纪守法、规范运营、科学决策、防范风险,从体制、机制、制度上推进人、财、物等重大决策的公开透明。特别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更要及时、公开、透明地进行信息披露,自觉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管部门的监管,虚心接受社会大众和媒体的监督,实现阳光下的经营。
截至2022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总数5079家,数量虽然只占国内公司数量的万分之一,但是在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总和占我国GDP的60.18%,可以说是半壁江山。
我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的四年时间里,其中一项主要工作是推动提高上市公司的规范治理水平,其中诚信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即大股东如何维护公司的利益、如何维护中小股民的利益。上市公司发行了股票,募集了资金,还要把企业做好,让投资者有回报,同时要为股东创造价值。从这些方面看,这也是一个诚信问题。因此,无论做产品经济,还是做资本市场,都应该把诚信放在第一位。
图片
图片社会责任,用创造的财富回馈社会
这里首先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即做企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大家都说要赚钱,但是赚了钱之后干什么?这就是做企业的目的。
过去我们也常说,做企业的目的是让股东利益最大化、股东至上等。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无论在西方,还是在我们中国,企业家们都渐渐意识到这一目的有失偏颇。做企业的目的应该是让社会更美好,不光是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同时还应该照顾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作为企业来讲,利益相关者包括客户、供应商、投资者、员工、环境、社区等。企业不光要照顾到股东的利益,还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尤其是现在,我们要特别重视环境保护、落实“双碳”目标等方面。股东至上的理念,过去虽然带动了效率的提高,但也引发了亟需关注的两个问题,一是贫富两极分化,二是环境的破坏。因此,我们现在主张要照顾到利益相关者,积极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
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讲,应积极开展公益事业,成为让社会更加认可的企业家,进而赢得社会更多的尊重。在这方面,国际上讲得比较多的是觉醒企业。觉醒企业有三重底线:一是环境,二是社会责任,三是利益相关者。现在我们所讲的要实现共同富裕,实际上就是要共享。
谈到共享机制,企业在照顾到金融资本的同时,也要照顾到人力资本,不光要让股东赚到钱,还应该让经营者,尤其是广大员工,能够与企业共同成长。此外,企业家还要尽可能多回馈社会。
记得2012年,郭鹤年先生获得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他当时的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勉励年轻一代企业家,一是要聚焦,二是要有耐心,三是做出成绩后要保持谦逊,四是创造财富后要回馈社会,而且越多越好。他讲得很朴实,同时又很深入人心。
相较于普通人,企业家的能力确实要更强一点,因此也更有能力用创造的财富回馈社会。只有尽可能地回馈社会,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图片国际视野,由产品走出去”到企业走出去”
在改革开放这一过程中,我国顺应全球化潮流,积极向世界开放。现在我们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每年在上海举办进博会,各种税率政策也越来越有利于对外开放。
目前,我国在能源等资源方面有较大缺口。每年我们的石油、铁矿有70%以上靠进口,木材有50%左右靠进口,此外,粮食、猪肉等也有部分需要进口。而我国则主要靠制造业以及海量的产品出口换取外汇来进行贸易平衡。因此,我国一定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同时把制造业作为基础,重视两个市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目前,我们以国内为主体的循环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基础。加之我们有4亿多人的中产阶层消费群体,市场越来越大,同时我们还要有大量中高端产品的出口,以满足外汇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特别重视国内和国际双循环,进而保持贸易的平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一方面在做“一带一路”,一方面在与一些跨国公司联合开发第三方。相较于过去,目前的全球化也有所变化,中国前一轮开放发展形成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传统国际大循环所依赖的基本条件和因素已不复存在。
在当前情况下,重塑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必须转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发展新道路。我们要做全球的市场,就要由过去的产品“走出去”,到现在的企业“走出去”,在不同的区域建设我们的企业;我们不仅要增加GDP,我们还要增加GNP,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NP是国民生产总值,包含了我们在国外开办的企业的销售收入,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国际视野,这是最高领导人对新时代企业家提出的五点希望为此,我们需要继续深刻地去理解、去实践,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作为企业家,更要充分弘扬企业家精神,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做符合时代的企业家。

作者:宋志平,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主席

来源:总裁读书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