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丁美洲之书 | 文学是护身符,死神是拐杖

 陈巽之的图书馆 2023-03-17 发布于陕西
我想:阿图罗也许已经死了。也许这个荒无人烟的谷地就是死亡的象征,因为死神就是拉美的拐杖,拉美没这根拐杖就无法行进。——《护身符》

今年读了很多拉美作家的作品,主要集中在波拉尼奥和略萨身上。关于拉丁美洲的印象还留在文字和电影里,只知道那是一片饱受摧残的苦难大陆,大片的种植园间散布着贫穷的劳动者,疯长的热带绿植,危险的蛇虫鼠蚁,倾盆的暴雨几乎可以隔绝人与现实。拉美的文学往往也带上了这样一层阴郁的底色。之前读马尔克斯,被他优美的笔触和玄妙的诗一样的文字风格吸引,去年翻开波拉尼奥,则被他《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中那种随意又迷离的叙述吸引,被《荒野侦探》中年轻诗人和大学生的迷惘悲伤所感动,今年读略萨,又被其作品迷宫般的文字结构和锐利铿锵的对白深深攫住。于是我对拉美文学燃起了远超出以往的热情,即使不能完全甄别出这些作品的深意甚至主题,依旧读得如痴如醉。

在“文学大爆炸”时期诞生的杰作颇多,拉美各个国家的代表作家也风格迥异,但他们作品的共同性也很明显,抛去翻译导致的语义及韵味的流失,拉美文学风格往往像飘着浓雾的雨林一样让人无法一下子就走进故事的核心(不排除是为了表面上隐藏主题以防审查?),使得这些作品很少能够被当作消遣读物。在文学之外,今年还翻开了保罗·索鲁的美洲游记,以及加莱亚诺控诉帝国主义暴行的经典《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试图在虚构的艺术之外,尽可能去贴近和理解这片土地,去探索拉美文学迷幻面纱下的真实面目。在此选出几本印象深刻的作品谈谈感受。

文学类:

这本书出版于《荒野侦探》之后,故事本身在《荒野侦探》的一章中提到过,像是一个番外。提到了他其它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本能现实主义诗人阿图罗·贝拉诺。本书借由核心角色,墨西哥诗坛之母奥克西里奥之口,讲述了1968年9月那场流血事件给这些文艺青年带来的深重恐惧。奥克西里奥在暴乱中被困在哲学系女厕所中长达十几天,其间的痛苦煎熬深深地留在心里,此后即使是和诗人朋友喝酒聊天的时候也无法忘记,从格窗中射进来的月光照在白瓷砖墙上,连同恐惧一起变成了她心灵上擦拭不掉的灰尘。波拉尼奥像一位印象派画家,并不用工笔勾勒角色,而是用对白和各种忽远忽近的细节营造那种无奈和恐怖的氛围,但最后依然在灰暗的画面里用了几抹亮色。她把墨西哥年轻诗人的血比作“酒钱”,眼望过去的诗人从不付钱,眼望未来的诗人们在用生命买单,那些“善于待客却又毫无诗意的年轻醉汉”,则只有“泡沫状的希望”。在波拉尼奥的眼里,或许文学就是年轻人革命的武器,让年轻人抛下诗意,在他眼里是一种“非常拉美式”的恐怖感觉。奥克西里奥在阿图罗的身上认清了拉美的现实,没有死神这根拐杖,拉美无法前行。

1.一切都蒙上了灰尘,我从前读过的书籍、现在打算看的书籍统统蒙上了灰尘。于是,无能为力了,不管你如何使用扫把和抹布,尘土绝对不会离去,因为这些尘土就是图书固有的一部分。它们按照它们的方式生活,仿效类似生命的东西。
2.爱情就是这个样子的,切口就是这个样子的,大街就是这个样子的,十四行诗就是这个样子的。清晨五点钟的天空也是这个样子的。反之,友情不是这个样子。你有了友情就不会感到孤独了。
3.哎呀,朋友们呐,又是一阵非常拉美式的恐怖感觉:你找自己的武器,却找不到,你在本来放下的地方找它,但并不在那儿。

在波拉尼奥所有小说中,或许《帝国游戏》是最好读的一本,因为它最接近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悬疑小说,故事线比较明确。男主角乌多是兵棋天才,凭着对战场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在棋盘上几乎战无不胜。可在一次海边度假的时候,却渐渐被兵棋新手,没有多少文化的看船人克疤多渐渐神奇逆转了本没有悬念的战局。同时发生着的还有一起诡异的溺水事件:他和女友在酒店认识的一对年轻情侣,男子查理在一次冲浪后人间蒸发,可他偶然在克疤多的小屋外窥见了一个神似查理的人,似乎在传授克疤多兵棋奥秘……相比波拉尼奥其他作品,这本书中“不可靠叙述”的比例最低,可真实和想像的边界依旧模糊。那拉扯着乌多始终不肯让他结束度假的究竟是什么力量,乌多和读者都不清楚;那盘复杂的兵棋又为何渐渐逃离了乌多的掌控,不可避免地倒向另一侧,谜团最终也没戳破。这本书让我读到了一点村上春树(《寻羊冒险记》《刺杀骑士团长》)和石黑一雄(《莫失莫忘》、《我辈孤雏》)的味道,格外亲切。

《城市与狗》这本“青春小说”是略萨早期作品,已经可以读出所谓“结构现实主义”的雏形。读略萨的书很有趣,因为读者并非坐在这里听他讲故事,而是要主动参与进来,通过作者留下的蛛丝马迹来试图走出叙事的迷宫,但偶尔也会很挫败,因为难以将他给出的片段拼凑成完整的故事。书中的叙述视角一直在变幻,但略萨往往隐去讲述者的名字,靠独白或对话中偶尔出现的称谓或者人名来提示读者。有时同一个人的叙事被打散成几个章节,随着情节的推进,在读者对故事的大概有一个具体把握后才能意识到这是哪个角色的视角。有时这种视角的变换被放到同一个段落里,甚至靠不同叙述者不同时空下对同一件事的评价来完成一种立体的描写(或许这就是所谓“结构现实主义”?)。这种解谜感和交互感成了我读略萨小说体会到的最明显特点和快感之源,各种对心理细节的精湛雕琢和简洁干脆的语言风格反而变得不那么引人关注。城市与狗讲述了发生在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的一桩命案,年轻的略萨将士官生们的鲁莽、义气、恐惧和懦弱描写得入木三分,而技法也十分娴熟。《绿房子》则用短短二十多万字讲述了围绕一座沙地上的妓院发生的,横跨半个多世纪的爱恨情仇。叙事的迷宫更加漫长和混乱,愈发考验读者的耐心和阅读能力,时间空间在故事的推进中往复跳跃,全貌渐渐浮现,读完直呼过瘾。


非虚构类:

这本书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经典的历史评述,控诉了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者在拉美土地上的横征暴敛。豆瓣有个话题是“哪两本书适合一起阅读”,很多人将这本书和百年孤独放在一起。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分别对应“资源”和“发展”。拉丁美洲丰富的物产使得这片大陆在殖民者的眼中成为待宰的肥羊,上帝丰饶的馈赠却变成了命运的诅咒。矿山和种植园不断地为欧洲和北美输送血液,而只留下矿山被掘空后下沉的海拔和土地失去肥力后荒芜的景象,让拉美看起来像是在无声地舔舐着伤口。无限压低劳工的报酬,再无情地向他们倾销过剩的产能,这群资本魔鬼仿佛就是要把拉丁美洲这名巨人吃干抹净,将天堂变为地狱才肯罢休。当完成资本原始的积累后,他们又要为这名孱弱的病人打上名为“发展”的吊瓶,靠规则和法律,让拉美在臣服者的地位上永世不得翻身。很多人质疑这本书的学术价值,认为加莱亚诺的语言过于情绪化,但我却读出了作者的克制。这本书中涉及到了拉美几乎所有的国家和作物,引用了相当多的文献剖析了屠刀是怎样落下的,但很少出现正面的指责。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是一个希望为抢救记忆做贡献的作家,抢救整个美洲被劫持的记忆。”而作者自己作为这片土地的孩子,文中那些略带“讥讽”的话语,再锋利十倍也不嫌多。

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强国,头一次使它所表白的爱恋之情与其真实目的互相吻合。于是,感到内疚的良心不一定需要为自己辩解,因为它们已经没有罪,因为现在的帝国主义将传播技术和进步,所以,用帝国主义这一过时的、令人憎恨的词来形容它也许太俗气。然而,每当帝国主义为自己歌功颂德时,最好先检查一下我们的钱袋。

国庆在家突发奇想,想打开地图app随着保罗·索鲁的脚步走一走美洲大陆,试试所谓的云旅行。从漫天风雪的得州出发,直至灰色的巴塔哥尼亚。其实是因为美洲的这些地名太长太复杂,如果不跟着地图定下位置,读起来实在有些困难。可前几天翻书评的时候发现早就有老哥做了同样的事情,而且更认真更细致,甚至去官网逐条查询了作者当时乘坐的每一条铁路线路。

保罗·索鲁或许是一名好的旅伴,只要别招惹他,那么途中听他吐槽实在是一桩乐事,但他绝不是一名好的导游,他只描述眼前发生的事,只感受当下的风景,体味当下的孤独,然后把它记在笔记本或书的扉页上,不会对沿途城市国家的历史文化作过多评述。与他相比,《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就像一个旅游保姆,旅行目的地的背景故事,民风民俗前因后果全都讲得清清楚楚。

保罗·索鲁似乎是对“坐火车”这件事有独特的依恋,享受乘客来了又走,而他始终留在车厢里奔向终点的过程。到站之后寻找下一个终点,然后循环这个过程。但他不是乐于体验旅程辛劳的苦行僧,也会对艰苦危险的路况低头妥协,也会花钱为自己摆脱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事,和我们每一个普通的旅行者没什么两样,但旅行给他带来的乐趣却从未变得单调。他会为旅程选择合适的书来读,也会在高价车厢里用酒精抵消颠簸带来的不适。当列车毫无理由地停在海岸边时,他又会合上面前的书本享受金色的阳光和微风。1979年的旅程,没有推特脸书这些东西的打扰,眼睛和风景之间没有电子屏的分隔,惬意会更纯粹。但愿有一天我能亲自上路体验。

1.旅行是一幕消逝的场景,一场孤独的旅程,沿着变形的地理棱线,进入全然的遗忘。
2.出发时,我精神百倍,但我毕竟不是探险家;旅行理当是乐趣,而非对毅力和耐性的考验。我未曾从旅行的百般折腾中享受到一丝愉悦,不过,我可以把辛苦一并吞咽入肚。我好奇的是旅行的过程:早上在家醒来,搭乘慢车,等通勤者赶去上班后仍留在车上,坐到最后一站换车,不停重复这一过程,直到铁路已无踪影,我人已在巴塔哥尼亚。
3.“干吗这么麻烦,全程搭火车?”这是最后一个问题,“我的意思是,假如得花这么长的时间的话?”
我说:“因为你可以带六罐啤酒上你的包厢去喝个精光,等清醒过来时,你也就到了。”
今年的拉美足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