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松下舞者 2023-03-17 发布于山西

图片

第一部分:高中阶段

一、高一年级基本情况

2022级高一年级共录取699人,设14个教学班,分三个层次安排教学;高一年级配备教师7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5人。

二、学校办学方向

沁源一中以“构建、修复、规范;优化、落实、示范;创新、提质、引领”为学校三年发展总要求,强管理、抓改革、丰内涵、提质量,力争把沁源一中打造成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思想明晰、管理水平一流、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巨大的优质品牌学校。

三、学校办学特色

一是思想统领,强化管理,形成育人合力。沁源一中坚持“立德树人、科学管理、质量第一、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和“思想立校、管理强校、课程兴校、文化润校、评价活校”的办学方略,建立了“级部、教研、班级”三个协作体为基础的管理协作团队,采用“围绕一线决策、通过一线落实、注重一线反馈、加强一线考评、待遇向一线倾斜”的五线工作法,创新“高起点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的管理模式,学生实行了全封闭、军事化、网格化、精细化全员管理,加强了班主任班级教学管理,强化了教师导师制度,深入推进了学生学业管理制度建设,以每日“一研、两测、三操、四育”贯穿教育教学始终,营造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处处有落实的全员育人氛围,打造出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校风,达成了“建标准、树规范、优品质”的目标。

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优育人环境。沁源一中坚持“英雄沁源、红色基因、不畏艰险、勇于搏击、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沁中精神为引领,不断拓宽“三全”育人的新思路,通过加强班级、走廊、宿舍等场所的特色文化建设,以文化人,创设了“让墙壁说话、让氛围育人、让精神传承”的成长空间;通过校园“三声”、楼道“三礼”、教室“三入”、学习“三定”、宿舍和餐厅“三静(净、禁)”等,以文育人,拓宽全环境育人新思路;通过对学生每日的自勉文、激情早操、励志晨会、励志歌、感恩礼、集体宣誓、自省文等一日常规教育,陶冶了情操,滋润了心灵,培养了品格;通过组织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军体训练、社团活动、成人仪式、研学旅行、红色远足、庆国庆和喜迎二十大等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激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爱党爱国信念,建立了全员、全程、全面育人的新机制,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四、新高考改革准备情况

一是健全机构,超前谋划。2022年6月,学校成立了新高考综合改革领导组,领导组聚焦新高考改革政策,超前谋划,组织高一年级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赴重庆和河北观摩学习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开展的新高考综合改革培训会、研讨会等活动。今年暑假,学校就明确了相关部门的任务分工,酝酿起草了《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要求落地。

二是抓住核心,找准方向。面对新的高考政策,在选科组合中,生涯规划是核心,做好生涯规划学生才能科学合理选择学科组合,寻求最佳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沁源一中建立了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即生涯课程导师、生涯成长导师和生涯学业导师及生涯实践导师四个群体实现生涯指导、学业指导、生活指导全覆盖。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生涯规划课程、兴趣活动社团和社会实践,创新了沁源一中学生生涯规划“五步曲”,让学生清晰未来成长之路,制定学习任务,科学合理选择适合自身的选考科目。

三是先行先试,综合评价。沁源一中在原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出台了《沁源县第一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从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进行客观记录和综合评价,效果较好,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是研教结合,深化改革。围绕新高考综合改革要求,我校构建了以“学案导学为载体、小组合作学习为背景的分层次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6—7—4—2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将“讲课标、研真题、观优课、审学案、组作业、网上学、探规律”作为教学研究的新要求,为切实强化教师学习,提升核心素养,我校为全体教师开通了智慧中小学、学科网、智学网和正确云等教学资源平台,为“三新”高考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选课走班工作推进

沁源一中教育教学基础总体上薄弱,所以学校根据12种选科组合的特征和学校实际,依据兴趣专业原则、专业覆盖率原则、总分最大原则和避强争优原则,初步确定了五种组合:第一种:物理+化学+生物;第二种:物理+政治+生物;第三种:物理+政治+化学;第四种:历史+政治+地理;第五种:历史+政治+生物。

结合学生高中阶段的身心特点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定科为主,减少走班,建立了三次选课机制(第一次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之后;第二次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之后;第三次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最终确保选课符合自身实际。

同时,学生完成选课后,将按物理、历史两个首选学科将学生分为两类,实行行政班与教学走班并存的机制。班主任、教师各司其职,各尽其职。

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质量提升工作

一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沁源一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为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以“教师教研专业化、课堂教学流程化、环节设计兴趣化、生生互动有序化、学业管理制度化、评价激励艺术化”为生命课堂教学实施准则,出台了《“生命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指南》,积极打造6—7—4—2课堂教学模式,抓细备课关、抓活课堂关、抓严辅导关、抓精练习关、抓实分析关、抓好督查关,为全面实现沁源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构建学习新模式,提升教师素养。沁源一中创新了“一天班级教研、一天学科教研”的教研新模式,严格落实“以课标为目标、以实际为底板、以问题为导向、以研究为方法、以模式为路径、以质量为核心”的六项教学原则和“学——做——批——研——审——编”六步教研要求;健全教师教育理论学评、教研成果展评和专业理论考评的评价制度,每月以级部为单位对教师教学常规进行总结,每半学期对优秀师生进行大力表彰,激发了师生内动力,形成了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刻苦学习的良好教学环境,从而引导全校教师争做关心热爱学生、注重示范引领、加强教学管理、做好知识传授的“四维老师”,提升了教师职业能力和业务素质。

三是完善师生评价体系,激发师生活力。建立科学的管理评价体系,加强学校、年级、级部多元主体治理,以年级建立级部对标平台、以学科建立开放平台、以班级建立协作平台,每双周级部对教师一日素养成效和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每月年级对学生及班级常规和教师教学常规进行总结通报;每半学期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总结表彰,对学习不努力和行为不规范的同学进行教育,对优秀师生进行重点表彰;以光荣榜、挑战书、梦想墙、学生成长栏等为阵地弘扬正气、树立典型,激发师生争先进位的干劲,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第二部分:初中阶段

新高考改革将于2022年正式启动,2025年正式落地,除了影响首当其冲的2022届中考生,初一初二的学生和家长也不再可以“隔岸观火”。究其根本还是因为高考新政已经深刻影响初中生的选择与发展,从初三下探到初二甚至初一,向学生和家长提出新要求。

首先,从升入初中起,中高考的战斗号角已然吹响,因为从中考开始的每场大考,都是选拔性考试,决定着学生个体未来的发展路径。

其次,初一、初二不仅是小初衔接的过渡,更是语数英三门主科夯实基础的关键阶段,同时新增的如物理、化学、道法等也进入了基础积累、体系构建的阶段。

再次,中学阶段学习的科目,即使是刚纳入中考的地理、生物,在初高中需要系统性、连贯性的学习,如果初一初二阶段没有打好基础,那么在未来的高中阶段将可能会遇到较大阻力和困难。据调查,初一期末考往往是初中生三年成绩的分水岭。以初一期末考为重要节点,26%的学生成绩保持平稳上升,而其余74%的学生则不同程度地下滑,最终形成两极分化。如何避免“两极分化”?

1.善用暑假早预习,无惧开学分班测、摸底考。

2.注重培养适应初中的学习习惯,掌握工具性知识。

3.注重培养学科兴趣,初探自我定位与职业规划。

4.进入高速积累和转型的阶段,继续保持学习热情与兴趣。

5.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提高信息处理效率,缓解学习强度与压力。

6.多与师长、同学交流,及时处理情绪问题,保持轻松心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进入中考冲刺倒计时,了解并把握好每个重要时间点非常必要。尤其从初三上学期期末开始,几乎每6—8周学生都要“遭遇”一次大考,中间还穿插着“中考报名”“体育考试”等,对精力考验不小,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此时应该要有针对性的学习规划和学习方案,具体怎么做才能有的放矢?

1.夯实基础是冲刺中考的根本,中考70%的题目考查课本的基本知识。对一般型的同学而言,首要还是从课本与真题出发,挖掘优势科目。在新高考影响下,应该设定合理的中考目标,尽力冲刺志愿学校。

2.精英型的同学在立足中考的同时,一定要高于中考做准备。立足中考要以查漏补缺为中心、重在专题能力训练;高于中考则要不忽视地理、生物等科目的知识积累,兼顾兴趣培养和职业规划。

3.学霸型的同学,目标需要放得更长远。除了眼前中考,还必须立足未来3年高中、4年本科做对应的思考和准备。

另外,初高中衔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知识层面的衔接。比如语文语法知识、修辞知识、哲学常识、逻辑常识等,在初中基本没学,而高中语文更重视能力的考核,这些知识非掌握不可。因为语法知识直接影响高中的文言文学习,修辞知识、哲学常识、逻辑常识则影响高中语文的阅读和写作。

二是思维能力方面的衔接。初中重视识记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而高中语文在此基础上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等五个层级的能力;重视文化的熏陶,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高一阶段一定要注意这些思维能力方面的衔接。

三是学习方法的衔接。高中以能力为主,在考试要求的范围内什么样的题型都是允许的。这就要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总之,在初高衔接上,着重提前预习、把握数理化英等初高中存在巨大差异的学科特点,同时应多了解大学专业设置和社会职业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小学阶段

新高考、新课标,不仅对高中学生是大检阅,对初中、小学也是大考验。小学阶段的6年是孩子整个学习阶段时间最长的时期,孩子的习惯、性格、感觉统合、思维方式以及大多数学科的基础都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因此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一、诱发孩子的求知欲

平时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孩子把学习当作任务,有些孩子把学习当作乐趣。任务型学习的孩子,自己很痛苦,家长也很发愁。因为小学内容非常简单,成绩一般不会特别差,但到了初高中,成绩就会直线下滑。初高中的内容已经进入研究的范畴,需要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才能掌握,任务型学习显然不符合这个阶段的要求。而求知欲很强的孩子,到了这个阶段,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因为书本上的很多知识可以很好地解释孩子的疑惑,他们会越学越感兴趣。那么怎么诱发孩子的求知欲呢?

大量阅读不仅能提高孩子的理解以及对信息的整合能力,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他会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并产生对相关内容的疑惑,这个疑惑点,就是激发孩子求知欲的关键。就像我们看电视剧,会特别想知道事件的下一步会如何发展。有了这个疑惑点,孩子会从周围寻找答案,可能是寻找相关内容的书籍阅读,可能是询问家长和老师,可能是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判断从而得出想要的答案。无论是哪一种,我们会发现孩子已经开始深入思考了。这种深入思考的能力和方式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法。

二、激发孩子的学习力

通过勤奋学习与自身努力,每位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学霸,但比勤奋更重要的,是“学习力”。哈佛大学的柯比教授就提出:“唯有学习力,才能让孩子真正提升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驱动,让观念做引领;以知识为铺垫,让方法做护航,思维、习惯来护驾,“授人以渔”促进孩子学会学习并逐渐形成强大的学习力。

三、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益终生。小学阶段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

预习(理解课程内容,完成相关习题,找到疑惑点)——认真听课(再次深度理解课程内容,得出疑惑点的答案)——练习(对疑惑点针对性练习)——反思(通过预习、听课、练习之后所得信息进行总结整合,对课程内容再次进行深度思考理解)。这样的学习方法显然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孩子会对这个过程充满兴趣,对于结果充满成就感。

四、锻造孩子强健的体魄

运动对于所有人来说,是强身健体的基础,也是灵魂的操练,尤其是小学生,正值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更需要运动。我们要在小学教育阶段认真上好体育课,学习有关的体育知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技术,进行各种体育项目的身体锻炼,让孩子在快乐中感受运动的魅力,在挥洒汗水中释放自我,健康成长。

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我们必须了解新高考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带着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关注当前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点,转换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新高考指向的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面对新高考,我们要有前瞻性思维,我们要寻求高位引领,重视阅读教育,聚焦思维发展,促进学科融合;要高处谋划,坚守儿童立场,遵循教育规律,契合未来需求;要高效行动,立即行动,随时反思,及时矫正。

图片

文章来源|沁源县教育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