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驾疲楚”,晋如何“竞赢”楚?战略扰袭难防,现今国人需警惕

 张立品vnf7h6ps 2023-03-17 发布于广东

如果说春秋时代像一首歌,诸侯争霸就是当之无愧的主旋律。而诸侯争霸中的重头戏,则非晋楚争霸莫属。

从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开始,到公元前506年吴破楚入郢之战,晋楚争霸足足延绵了一百多年。

《春秋左传注》作者杨伯峻先生说:“一部春秋史就是晋、楚两国史,晋、楚两国史就是一部春秋史。”

然而,真正给晋楚争霸画上句号的,是位天才级人物:晋悼公。采纳大臣智罃的建议,晋悼公使出了绝杀之招:“三驾疲楚”。这一计策,直接导致楚国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晋国相抗衡。

在后世,此计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诸葛亮的北伐、范仲淹的退辽之策,等等。近现代英美深得精髓,将此计改头换面后,更是屡屡得手。

他们就如晋国一般,进行高频低强度地攻击,随后施以系统地围攻堵截,最后趁着目标国疲于应付之际,抓住破绽并输出成吨伤害,最终整垮了某超级大国。

如今,某大国声称要“竞赢”中国,但不寻求冲突。其对我全方位遏制打压之举,“三驾疲楚”意味浓烈,应该提高警惕。

文章图片1

晋楚争霸

晋悼公的猜想  

公元前643年,春秋第一任霸主齐桓公去世了。

齐桓公去世后,诸侯群龙无首,中原又陷入一团糟。

由谁来重构国际新秩序呢?楚国蠢蠢欲动。齐桓公晚年时,楚成王就开始谋求北上,迫使陈、蔡、曹、卫、宋等国屈服在自己的拳头之下。

楚国的步步紧逼,让另一个中原大国晋国很不爽。两国很快就擦枪走火了。

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爆发了城濮之战。此战以晋国获胜告终。晋楚百年争霸由此拉开帷幕。

在晋楚之间13场直接战争中,晋国11胜2败。总体上来看,晋国占了上风。

但此时,晋国内部已是矛盾重重,这样老耗下去也不是办法。

轻易就发起决战,晋国敢吗?

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是晋楚争霸中最后一次集中主力的会战。这次,晋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战后不久,新即位的晋悼公陷入沉思:怎么才能结束这场争霸,让楚国再无翻盘可能?在晋悼公主持下,大家开始了一场头脑风暴。

文章图片2

春秋各诸侯国形势

一、如非必要,避免决战

打决战获胜胜率不高、容错率太低、消耗太大,无论如何应该尽量避免。

可眼下,一场决战已迫在眉睫。

地点在郑国。

郑国位置比较特殊。它处在中原的咽喉地带。如果楚国完全掌控了郑国,就拥有了向中原进攻的跳板。

攻郑,楚必救,势必引发另一场大战。

上军将中行偃的建议是,干脆趁热打铁,集中全力再打一仗。

“现在是围点打援的好时机,我们要一鼓作气!”中行偃说,“通过继续围攻郑国,引来楚国前来救援,到时候以逸待劳对其进行伏击,大捷唾手可得。”这样,打败楚国,就能将其彻底击退。

但对晋国而言,这一仗,或许会付出高昂代价。因为晋国此时已是危机四伏:

首先,当时晋楚齐秦四强处在微妙平衡中,谁打破平衡就会受到攻击。每次晋国击败楚国后,齐秦两国都会偷偷地给晋国来个背刺,以防晋国灭了楚国成为超级大国。所以城濮之战后,秦晋联盟就被打破,秦国转而和楚国结盟。而齐国也没闲着,在与楚结盟后,冷不防攻晋,整了个鞌之战。鄢陵之战就让晋国消耗巨大,如果再来场决战,齐秦两国会不会乘虚而入带来巨大风险?

其次,晋国国内局势不稳。晋国国君之位一直不安稳,先是宗室通过曲沃代翼,支系替换了主干;而后赵盾兄弟成为权臣,使得朝局大乱;到后来晋文公实施“三军六卿制”,导致内耗加剧,分裂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此时距离晋室被韩赵魏三家架空,只有不到80年。如果晋悼公非要和楚国干一场,搞不好晋国就得提前散架。

所以,还是尽量避免晋楚正面交锋为妙。

文章图片3

鄢陵之战

二、知己知彼的荀罂

对继续推行全面战争的做法,荀罂是打心眼里拒绝的。

他对楚国太了解了。

荀罂属晋国名门荀氏,其父是荀首。

公元前597年,邲之战,他与身为下军大夫的父亲荀首共同参战。在楚军强势进攻下,晋军崩溃,智罃被楚国俘虏。

好在荀首有先见之明。当时,他虽然没救回儿子,但率亲兵俘虏了楚公子榖臣,并射杀连尹襄老,为后来换回荀罂攒下了本钱。

因晋楚关系紧张。荀罂被俘虏后,在楚国一呆就是九年。

直到公元前588年,楚庄王死后第三年,荀首才和新即位不久的楚共王商议,用楚公子縠臣和连尹襄老的遗骨换回荀罃。楚共王答应了。

荀罃才得以回国。

回国前,荀罃和楚共王有过一段对话。楚共王想乘人之危,得到荀罃某种许诺。

但荀罃非常硬,称即便再次与楚王在战场相遇,也不会感激回避,而要竭尽全力直到战死。这让楚共王连连感叹。

九年的囚徒生涯,让荀罃得以更了解敌人。回国之后,他因在楚期间正直不阿而获得君主重用,成为晋军最高长官。

为啥晋楚争霸几十年,晋多次战胜楚,但却无法彻底灭楚?

荀罃认为:除去国际形势之外,主要是因为楚国块头实在太大。

楚国地处南方,地域辽阔。在鼎盛时期,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尽归楚国。这就让楚国拥有广阔的战略纵深。同时,楚国人才众多,“惟楚有才”。

这使得楚国的回血能力强。若是一般小国,被打垮一次基本上就离灭国不远了。但楚国不同,即使它的国都被占领,只要经过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它也能立马又满血复活。

一边打一边回血,就问你怕不怕?

周昭王曾在第二次兴师伐楚时就被拖死,最终在汉水中溺水而亡,西周王牌军宗周六师伤亡殆尽。

如果要强攻楚国,很可能导致双方长期僵持,打成大规模消耗战。这种规模的战争,即便是强大的晋国,也难以承担。

但楚国也不是没有弱点:

1、军队战斗力不强;

2、虽然战后能回血,但速度也不会太快。

这样,就带来了一种新的作战思路:

如果对楚国持续发起侵扰,让消耗速度大于恢复的速度,楚国是不是就会伤筋动骨了?

“三驾疲楚”之计,就这样应运而生。  

文章图片4

春秋战争

三驾疲楚之策

三驾疲楚的核心,就是在避免剧烈冲突的前提下,始终保持高频低强度进攻,让消耗大于补给和恢复。

“聪明的人靠智慧取胜,愚笨的人靠蛮力克敌。现在就盲目与楚国交战,肯定会付出高昂代价,所以应该尽量避免战争。”

接着,荀罃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一、不断地进攻

怎么快速地给楚国放血?

晋国荀罂指出:“许之盟而还师以敝楚:吾三分四军,与诸侯之锐,以逆来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

其大意是,应该将计就计,先与郑国结盟。随后楚国定然会讨伐郑国,然后围绕郑国争夺,晋军一分为三,轮流进攻侵扰楚国。时间一长,楚军必定疲于奔命喘不过气来,其国力也将大损。

之所以这么做,还基于两点:

1、楚国国土广阔,防不胜防

楚国鼎盛时,疆域方圆达3000里。这,往好处说是纵深大,往坏处说就是防御战线长。就算楚国兵力再多,在如此广阔的边境线上,也只能变成撒胡椒面。晋军随便在其国境线上来个声东击西,就能让楚军跑断腿。

2、楚军指挥系统庞大,有点中梗阻

楚国国内“执政众而乖,莫适任患”。负责的大臣太多,且彼此不和,无人敢于站出来承担责任。这就导致楚军管理混乱,内耗严重,很难形成有效战斗力。

这样,晋国通过不断进攻,就可以达到让楚国防不胜防、疲于奔命的效果。  

二、疲楚2.0:包围式侵扰

晋国一分为三进攻楚国,初战告捷。

接下来,有没有进一步放大疲楚效果的办法呢?

那就需要考虑地缘政治。让过去所有被楚国欺负过、有气没地方出的国家联合起来。大家一起上去一顿王八拳,不信伤不了楚国。

而在当时,楚国的确就是个人憎狗嫌的主:它与秦、韩、魏、齐四雄接壤,跟周边随国、巴国等汉阳诸姬的领土纠纷更是没断过。

在楚国强盛时,这些国家表面上看起来都与楚国友善和气。可一旦楚国处于弱势,这些国家便会摩拳擦掌、磨刀霍霍。

这就是“墙倒众人推”的道理。只要晋国首先把楚国打翻在地,很快,其他诸侯都会痛打落水狗,再踏上几只脚。

这样,疲楚的效果就升级了。

这个判断相当到位。公元前506年时,晋国率领诸侯联军,攻破楚国的楚方城(即楚长城),再次侵入楚国境内。当时参与伐楚的诸侯国竟然达到了十九个之多。 

文章图片5

围绕着楚国的“汉阳诸姬”

三、疲楚3.0:拉开差距,发起降维打击

在楚国的东面,有个吴国。

吴国的建立源自周武王的封赏。殷商灭亡后,周武王册封吴太伯的第三世孙为侯,赐国号为吴。

而楚国起源于南蛮,其他诸侯国自然将其看作蛮夷。

因此,两国对周天子的态度不一样。吴国对周天子十分恭敬,而楚国则总是不服周。

截然不同的态度,让两国根本尿不到一块去。

再加上楚国为了北上中原称霸,对周边诸侯国的领地干了不少巧取豪夺的事,尤其是对卡在江淮富庶之地的吴国。

这样,无论是世界观、价值观还是现实利益,吴楚都必定会发生冲突。

但过去,吴国因为国力弱小,生产力不发达,一直惹不起楚国。楚庄王时,吴国还乖巧听话地缔结了吴楚联盟。

但随着三驾疲楚的实施,楚国渐渐虚弱。吴国人等了多年,如今想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晋国恰逢其时地递上一把刀,对吴国说,兄弟恨楚国不?恨,就上去砍啊。

送刀的人,就是叛逃到晋国的楚臣巫臣。

巫臣之所以叛逃,只因一个女人:夏姬。夏姬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她妖淫成性,三次做王后,七次嫁为他人妇,前后有九个男人因她而死。

而巫臣相当头铁,对夏姬情有独钟。楚庄王、子反(庄王的弟弟)都想娶夏姬,被巫臣一一婉转地劝退。为了自己能如愿,申公巫臣找理由将夏姬送回郑国(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两人在路上成亲,随后逃到晋国,被晋景公任命为邢大夫。

情敌子反怒火中烧,杀了申公巫臣全家。巫臣知道这件事后,在给子反的信上说:“一定要使你疲于奔命而死(必令子罢於奔命)!”

于是,疲楚的3.0版本开始运行。在疲楚的基础上,最后对其发起致命一击。

巫臣建议晋国联合吴国,夹击楚国。晋景公非常看好这个计划,给了巫臣三十辆战车和两千人。巫臣来到吴国,教吴人驾驶战车。于是,吴国鸟枪换炮,军事实力暴增,一跃成为江东小霸王。

在晋悼公极力笼络下,吴国决定联晋伐楚。

于是,三驾疲楚,迎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公元前506年,晋国和18路诸侯国一道,攻破楚国的长城,侵入楚国境内。楚国倾全国之兵前去迎战,没想到却被吴国乘虚而入偷了家。

在战略大师孙武的指挥下,吴军格外精神,仅10天即攻破楚都郢城。楚国由此一蹶不振,走起下坡路。

文章图片6

最早的鞭尸:伍子胥鞭打楚平王

成为美国的战略“杀手锏”

三驾疲楚的精髓,就是对敌处处压制、挤占资源;待敌我拉开差距后,再发起降维打击。

在整个过程中,对手会尴尬地发现:对于大量高频次的侵扰,分别防,不见得防得住;调集主力一个个去防,有可能会被拖垮。

用计的一方,时时处处占据优势,最终能以微小的代价获得胜利。

这一招,后世英美屡试不爽,收效颇丰。特别是美国深得其妙,用以拖垮了某超级大国。

一、历史上曾得到多次应用

三驾疲楚的策略,在中外历史上都得到过多次运用。

诸葛亮北伐

公元228年至234年,诸葛亮率蜀军,先后对曹魏发起了五次北伐。汉中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且魏都洛阳距离汉中6、700公里,让曹魏产生“守不住,攻不得”的心态。

诸葛亮抓住机会,通过北伐消耗了曹魏的有生力量,阻挠着曹魏的经济恢复。由此,造成曹魏西北部经济发展停滞,农业生产凋敝,陷入“关中连遭贼寇(蜀军),谷帛不足”的困局。曹魏一时间转入防守态势,很长一段时间内几无全面进攻蜀国的实力。 

范仲淹的“十六字诀”

北宋时,为了对抗南下的辽国军队,范仲淹提出了对抗的“十六字诀”:锐则避之,困则扰之,夜则惊之,去则蹑(追踪)之。

通过对入侵辽军的骚扰,使其进退失据,疲于应付,再无力组织有效进攻。这样,通过消耗和拖垮敌人,达到“保社稷安四海之全策”的效果。

文章图片7

诸葛亮北伐疲魏

二、与现代战争特点很搭

三驾疲楚之策,在后世曾被人经常借用。虽然借用的形式多变,但在内核上万变不离其宗:

1、略占优势。在实力上占上风,但不太明显,无法形成全面压制。如果撕开脸皮对着干,又投鼠忌器。于是,降低进攻强度,提升进攻频次,从而掌握主动权,保持压制态势。

2、保持压制。通过向对手的重点目标保持高频次低强度攻势,打乱对手发展节奏,使对手处处受制、疲于应付。

3、拉开差距。挤占对手的空间,吸收对手的资源,联合对手的敌人,从而使敌对双方差距进一步扩大,甚至隐隐出现降维打击的趋势。

4、寻找软肋。在接连的高频低强度攻势中,对手难免会顾此失彼,暴露出软肋和弱点。尝试让对手的弱点充分暴露后,再抓住机会发起致命一击。

这种策略显然很适合现代战争:

1、可掌握主动权。高频低强度的进攻,对手如果招招应对吧,还不见得有能力防得住。不防备吧,估计会被打得怀疑人生。

就像咏春拳一样,一次攻击,可能并不能让对手致命;但不断对同一部位快速、持续攻击,既没有让冲突升级的风险,也能达到让对方致命的攻击效果。

2、较高的性价比。敌方长期被骚扰,士气就会转为低迷。此时敌弱我强,突然出其不意地全力进攻 ,定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成为美拖垮某超级大国的杀手锏

冷战时期,为了拖垮某超级大国。在稍占优势的前提下,美国旧瓶装新酒,将“三驾疲楚”用得炉火纯青。

第一步,全面压制。在一些重点领域,美国对某大国保持高频次低强度攻势,使得该大国发展节奏被全部打乱。

比如进行技术封锁,让对手难以通过技术交流获得西方先进技术;四处散播假技术情报,使对手盲人瞎马搞实验,耗费该国研发和经济资源,却收不到任何实效;开展各种高技术国防力量建设竞赛,让该国经济吃紧;通过各种施压,在该国决策层中引起忧虑和紧张,干扰其决策。

这种高频低强度进攻,让对手在对抗和不对抗之间来回反复拉扯,在处处受制中,被牵住了牛鼻子。

第二步,战略合围。趁着对方无所适从之际,美国开始通过外交等多方面手段,悄悄对该大国进行战略合围。

比如和沙特合作压低石油价格,挤占该大国所产石油、天然气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进而减少该大国的硬通货收入。

接连受到多国合围打击,让该大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军事影响力均呈现下滑趋势。

第三步,抓住软肋。该大国被打乱了阵脚,导致昏招频出。趁你病,要你命。美国迅速抓住机会,发起致命一击。

比如,在该大国最大的卫星国扶持反对派;为阿富汗抵抗组织提供资金和军事支持,同时设法把阿富汗境内的战争烧到该大国边境以内。

到了此时,该大国可谓是内忧外患、积重难返,最终走向了崩溃瓦解的悲惨结局。

文章图片8

城濮之战

结语:打出自己的节奏

在风光无限的舞台上,只要足够自信、足够坚持,每个人都能跳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其核心,就是要保持战略定力。

如果你不懂得自信,不懂得坚持自己的计划,当对手时不时给你施压时,你就会忙中出错,被人抓住把柄。

如何处之呢?

对于当年的楚国而言,面对晋国的攻击,究竟是招招都防,还是招招不防呢?

最好的方法,还是坚持走自己的路;

同时,将对手的侵扰划分等级,分别巧妙予以应对之:

如果人家只是零星地捣乱和嘲讽,那么由他去;

如果自己的计划路线被侵扰,那么导航再换一条,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如果被攻击侵扰到核心利益,那么就一定要集中优势力量将对方打疼打痛。

这样,当楚国再次面临晋国进攻时,不妨冷静判断其目的,如果人家只是胡乱吓唬一下,那么就笑对之;如果人家北边集结了十八路诸侯,东边吴国又摩拳擦掌,那么就要摆出全力一战的态势。

引而不发,跃如也。这样可以反将对手一军,让对手要么打,要么滚。

这样,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从容不迫,就会一直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