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脏腑病证辨治概要之:肺

 壹团和气养形神 2023-03-17 发布于湖北

       脏腑病证,是指脏腑在发生病理变化时反映于临床的症状和体征。由于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所不同,故表现的病证也多种多样。根据各个脏腑不同的生理病理辨析病证,这就是脏腑辨证。人体是以脏腑为中心的有密切联系的整体。五脏之间有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脏与其相应的六腑、四肢、皮肤、筋、脉、肉、五官七窍等组织器官构成了人体脏腑系统。从脏腑经络系统、气血津液、升降出入以及四时与五脏相应等方面,把握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内涵非常重要。因此,在进行脏腑辨证时一定要从整体观念出发,不仅要考虑一脏一腑的病理变化,还必须注意脏腑间的联系和影响,才既能准确认识某一脏腑病的本证,又能把握病变全局。五脏六腑通过各自所属的经络,将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联结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所以脏腑的病证与十二经脉又密切相关,因此,认识脏腑的病证应联系经脉的循行部位,综合分析。

       气血津液由脏腑化生、输布,而脏腑又赖之以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脏腑发生病变则可影响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输布,而气血津液的病变也可影响脏腑的功能活动,所以气血津液的病变不能离开脏腑的病变而孤立存在。

       脏腑病证,既涉及气血津液,又与经络密切相关,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纳其证候性质,仍不出八纲辨证的范围,因此,脏腑辨证,还必须以八纲辨证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全面地认识病证的本质。

       肺居胸腔,左右各一,其位最高,又称五脏之“华盖”,与大肠互为表里。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忧,通于秋气。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又为呼吸之通道,故外感病邪,常先犯肺,又称“娇脏”。肺朝百脉而通他脏,故他脏有病,也常累及于肺。肺之病证,有邪实和正虚两端。邪实者,多为外邪所致,或寒闭,或热壅,或痰阻;若病久不愈,正气日虚,或肺气亏虚,或肺阴耗伤。

       (一)辨证原则

       肺系病证的辨证应分虚实。虚证有阴虚、气虚、气阴两虚;实证有风、寒、热、痰、饮、瘀等。

       (二)辨主症

       1、辨咳嗽 由于邪阻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作。据其病程的久暂,可分为暴咳与久咳两类。暴咳,病程短,外感所致,每多夹有表证,分为风寒、风热、风燥等。久咳,病程长,内伤所致,多伴他脏形症,常因感受外邪发作或加重,分为痰湿、气火、阴虚、气虚等。

       2、辨 以呼吸喘促,甚则张口抬肩为特征。主要病机为肺气升降出入失常。辨证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喘,由外邪、痰浊壅肺,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多呈急性发作,呼吸深长有力,气粗声高,脉数有力。虚喘,由于久病体虚,精气亏损,肺不主气,肾不纳气所致。病程迁延不已,病情时轻时重,呼吸短浅难续,气怯声低,脉来微弱。

      3、辨 此痰指有形之痰液。由于肺气失于敷布,津液停聚而成。可从痰的色、质、量、气味等辨其病理性质。外感时邪所致之痰,病程短,多伴表证,有风寒、风热、痰热、风燥等不同。内伤之痰,多属久病,反复缠绵,有肝火、脾湿、寒饮、气虚、阴虚之别。

       4、辨咳血 多为火盛伤络,络损血溢,或阴虚火旺,灼伤肺络所致。常分虚实两类。属实热证者,咳痰带血,血色深红,或咳血量多。属于虚者,常为阴虚所致,症见干咳痰少,痰中带血,血色鲜红,时作时止。

       5、辨失音 语声嘶哑,或喑而不能出声者为失音。分虚实两类。实证,属外感,时邪阻遏肺气,会厌开合不利所致,多为猝发,称为“暴喑”,伴有风寒、风热表证。虚证,属内伤,因阴精内耗,咽喉、声道失于滋润,以致发音不利,大多由渐而成,又称为“久喑”。

       (三)治则治法

       肺实者,宜疏邪祛痰利气。偏于寒者宜温宣,偏于热者宜清肃。肺虚者,应辨其阴虚、气虚而培补之。阴虚者,滋阴养肺;气虚者,补益肺气;气阴两虚者,治当兼顾。

       (四)辨治概要

       肺病辨治概要见表。

 肺病辨治概要

  

         (五)临证备要

       1、肺主气,居上焦,用药宜轻,味宜辛。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云:“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选方用药宜轻扬而忌重浊,多用苦甘辛平肃降肺气,或用苦辛温开肺气,或用微辛而酸以敛肺气,一般不用血分药。倘肺气虚而不能摄纳,则又当佐以和营养血之品,有利于肺气之肃降。如痰浊夹有瘀血阻滞,苔腻舌紫,则当使用化痰祛瘀之法。

       2、由于肺合皮毛而开窍于鼻,因此皮肤干燥,或痛或痒,或麻木不仁,或风疹瘙痒,甚至皮肤变硬等症,辨治均可参用宣肺润降之品。经常鼻塞流涕或鼻孔干燥、衄血等,也可参用清肺气、养肺阴之类药物。

       3、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治疗肺经实热证,可以通过泻下通腑,使肺热下行。若因肺气失宣不能布津,大肠失润,燥屎干结难行者,当于润肠通腑药中,增入开提肺气之品,使肠润便通。

       4、他脏病及肺者,或肺病及他脏者,应重视其他脏腑的治疗。如肺实火证,出现气火咳逆时,可用泻肝而达到清肺的目的;肺气虚弱之久咳、痰多、纳差者,可用培土生金法健脾以补肺。若外感风邪,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肺病及肾,开阖不利,成风水证者,治当宣肺利水,犹如提壶揭盖,使小便畅而浮肿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