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料知识:常与孜然混为一谈的香料葛缕子

 风吟楼 2023-03-18 发布于广东

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正文

“葛缕子”经常被人与新疆常见的“孜然”[Cuminum cyminum L.]混为一谈,殊误!

如果我们将这两种植物翻译成英文,就知道它们并不是同一植物。

在英文当中,“葛缕子”很多时被称为Caraway,而“孜然”则被称为Cumin,不易混淆。

如果不懂英文,又怎样区分呢?

我们试举一个例,中国人很喜欢将发出馝香的植物果实称作“茴香”。

依此推定,在新疆广泛栽培的“孜然”完全可以冠上“疆茴香”的名号。

无独有偶,真的有人将“葛缕子”称为“藏茴香”。

当然,它还有“姬茴香”及“凯莉茴香”之称。

如果我们将这种推定的范围再扩大,在中国的膳食香料当中,就会出现:

以“莳萝”[Anethum graveolens L.]为代表的“细茴香”。

以“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为代表的“北茴香”。

以“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为代表的“南茴香”。

以“孜然”[Cuminum cyminum L.]为代表的“疆茴香”。

以“葛缕子”为代表的“藏茴香”及后文要介绍的“茴香芹”为代表的“洋茴香”所构成的“六茴香”。

“六茴香”的组合敦实有趣。

文章图片1

葛缕子是德国人常用的香料,香肠、面包及甜酒都有它的身影

那么,“葛缕子”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根据1960年代刊行的《中国植物志》所记,

我们所要了解的这种植物,实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伞形目[Umbelliflorae]伞形科[Umbelliferae]芹亚科[Apioideae]阿米芹族[Ammineae]葛缕子亚族[Carinae]阿米芹族九棱类与真型类[Ammineae-Novenjugatae et Genuinae]葛缕子属[Carum]葛缕子[Carum carvi L.]的果实。

干燥果实呈细圆柱形,两端略尖,微弯曲顶端残留柱基,基部有细果柄,仿如弯月。表面黄绿色或灰棕色。分果长椭圆形,背面有铁灰色纵脊线5条,合生面平坦,有沟纹,质硬,横断面略呈五边或六边形,中心黄白色。

我们在查阅“葛缕子”的时候发觉这个名称有点异常,因为除了这部《中国植物志》之外,在同年代的书籍里根本就没有这种植物的名称。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改变了查阅方式,按这种植物的拉丁学名去翻查,终于被我们在比《中国植物志》刊行时间略早的《中国药植图鉴》上找到。

不过,该书不将此植物称为“葛缕子”,而是称作“(草字头加个頁)蒿”。

相信异常就出自“(草字头加个頁)蒿”的“(草字头加个頁)”字身上,因为无论是《康熙字典》又或是《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将此字收录。

致使后来不得不为它别起新名。

那么,“(草字头加个頁)蒿”又怎样会改成“葛缕子”的呢?

我们再看《中国药植物图鉴》,上面有“(草字头加个頁)蒿”的别名“郭鸟”。

“郭鸟”是藏语的标音,音转即为“葛缕”。

稍晚于《中国植物志》刊行的另一本《新疆中草药》则将“葛缕子”称为“藏茴香”。

目的很明显就是将“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莳萝”[Anethum graveolens L.]及“孜然”[Cuminum cyminum L.]区分开来。

据此确信,无论是民间抑或是专业的医生都常将四者混为一谈。

别以为《新疆中草药》有“藏茴香”之名就说明这种植物是西藏独有。

这种植物分布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四川及西藏等地的路旁、草原、山沟、河滩及山坡等处。只是品质以西藏出产最佳而已。

如果我们按学科分类,葛缕子属[Carum]辖下有25~30个品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北非及北美。

我国拥有4种2变种。它们分别是“葛缕子”“细葛缕子”“田葛缕子”“丝叶葛缕子”“暗红葛缕子”和“河北葛缕子”。

葛缕子(原变型)的拉丁学名是Carum carvi L.f.carvi。

又名“小防风”“光防风”“马缨子”“科连达”“青海防风”及“哈加木吉”等,生于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西藏及四川西部的河滩草丛中、林下或高山草甸,亦是欧洲、北美、北非及亚洲的常见品种。

其植株高30~70厘米,根圆柱形,表皮棕褐色,茎通常单生。基生叶及茎下叶的叶柄与叶片近等长。叶片轮廓长圆状披针形,上部叶与基生叶同形,较细。小伞形花序有花5~15朵,花杂性,花瓣白色或淡红色,花柄不等长,花柱长近花柱基的2倍。

果实长卵形,长0.4~0.5厘米,宽0.2厘米,成熟后呈黄褐色,果棱明显,每棱槽内油管1条,合生面油管2条。花果期在5~8月份。

文章图片2

葛缕子图谱

细葛缕子的拉丁学名是Carum carvi L.f.garcile(Lindl.)wolff。

生于山西、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西部及西北部。

其外形比“葛缕子”的原变型矮细,株高只有15~20厘米,而且分枝少及叶细,通常是二回羽分裂,伞辐3~7条,小伞形花序有花4~8条,花瓣粉红色。

田葛缕子(原变型)的拉丁学名是Carum buriaticum Turez.f.buriatieum。

又名“野胡萝卜”“田(草字头加个頁)蒿”“抽麻苔”“山小茴”“野小茴”“野茴香”。

生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藏及四川的田边、路旁、河岸及山地草丛中。

其体态与“葛缕子”[Carum carvi L.]原型极相似,但基部有叶鞘纤维残留物。它株高50~80厘米,根圆柱形。茎通常单生,自茎中、下部以上分枝。基生叶及茎下部叶有柄,叶片轮廓为长圆状卵形,三至四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线形,茎上部叶通常2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细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10~30朵,花瓣白色。

果实长卵形,长0.3~0.4厘米,宽0.15~0.20厘米,每棱槽内油管1条,合生面油管2条。花果期在5~10月份。

文章图片3

田葛缕子图谱

丝叶葛缕子的拉丁学名是Carum buriaticum Turez.f.angustissimum (kitagawa) Shan et pu。

生于我国东北地区。

其形态除了叶的末回裂片较细之外,与“田葛缕子”的原变型十分相似。

暗红葛缕子的拉丁学名是Carum atosanguineum kar.et kit.。

生于新疆中部和北部海拔1800~3600米的河滩草地或山谷林中。

其株高5~40厘米,支根较多,茎纤细,分枝少,基生叶3~5片,叶片轮廓为长圆状披针形,2至3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披针形。小伞形花序有花10朵左右,花瓣倒卵形,紫红色。

果实卵形或长卵形,长0.3厘米,宽0.15厘米,花柱略长于花柱基,每棱槽内油管3条,合生面油管4条。花果期在5~8月份。

河北葛缕子的拉丁学名是Carum bretschneideri wolff。

生于河北西部及北京附近。

其株高20~45厘米,根圆柱形,茎1~3枝,不分枝或中上部1~2个分枝。基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轮廓卵状披针形,2至3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15~25朵,花瓣倒卵形,白色。

果实长卵形,花柱较长,向两侧弯曲,每棱槽内油管1条,合生面油管2条。花果期在5~9月份。

文章图片4

河北葛缕子图谱

广东人对这种秋季采收或割取全株晒干打下的果实非常陌生,只有在西北的医书才能窥见其一斑,《西藏常用中草药》云其性甘、微辛、温,而《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则云其性温,味甘辛。入肾、脾、胃三经。具温中健脾、驱风祛寒。

主治寒滞胃痛、胃寒呃逆、腰痛、寒滞腹痛,疝气等症。并说阴虚火旺、无寒证者忌。

这些在中国西北所见的医书,仅仅是将“葛缕子”视为一种平凡的“草药”[Herbal medicine],甚至沦为“防风”[Ledebouriella divaricata(Turcz.)Hiroe]的伪品。

而事实上,“葛缕子”在欧洲,尤其是在德国,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香料”(Spice)。

在德国,“葛缕子”是除臊压膻的法宝。

可以说,德国的“酱肉”“香肠”“牛扒”“熏鱼”“面包(麪包)”“馅饼”及“甜酒”(Kummel)等食品或饮料都有它的踪影,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而荷兰,则常将“葛缕子”配放在“芝士”(奶酪)上,它能让这类奶制品产生非常优雅的风味。

为什么“葛缕子”在欧洲能够受到如此的青睐呢?

原来,只要“葛缕子”在夏季一开花,它就会变成一种让人仰慕的“香料”(Spice)。

因为无论是它的花抑或是它的果实都能发出馝香四射的气味来,尤其是荷兰北部所产者,更加浓郁。

“葛缕子”的花含有α-蒎烯(α-pinene)以及3-蒈烯(3-carene)为主的挥发油。

而果实则含有挥发油及脂肪油,挥发油含葛缕酮(Carvone)、柠檬烯(Limonene)、D-紫苏醛(D-perillaldehylde)、D-二氢蒎脑(D-dihydropinol)、二氢葛缕酮(Dihydrocarvone)、L-异二氢香苇二醇(L-isodihydrocarvediol)及D-二氢香苇醇(D-dihydrocarveol)等。而脂肪油则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Lieic acid)以及亚油酸(Linoleic acid)。

其成分组成有似“薄荷”般清凉气,又像“莳萝”般的清香,让人垂涎三尺。

反观中国烹饪,“葛缕子”入厨,几乎是一项空白,难免让人感到有些惋惜。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