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船菜的旧时光

 小熊家228 2023-03-18 发布于江苏

“贵潘”信札中的花船

2019年初,友人发我一通苏州“贵潘”信札,信不长,内容颇有趣味,点校如下:

前日奉订访桂扁舟已雇定王四寿船,略备便酌,极其简率。奉屈大哥偕九弟暨宜、静两侄惠就,同来水窗中促膝一谈。船泊吴县学场,因有步行下船之说,故取其路近,但玉趾有劳冗,究宜乘轩为妙。弟等在舟奉候。千万勿却,此请大哥大人台驾,九弟大人暨子宜、子静新孝廉均此,不另。弟锺瑞、馥、嘉穗同顿首。廿六日。

图片

潘钟瑞等致潘霨及侄信札(苏州市档案馆藏)

这是潘家兄弟、叔侄的一次聚会。

潘锺瑞、潘馥、潘嘉穗三兄弟订了一只有名的“豪华邮轮”——王四寿号,请他们的大哥、九弟及两个刚刚考取举人的侄子去访桂,其实就是吃船菜、喝花酒。

图片

潘霨手札(苏州市档案馆藏)

据《大阜潘氏支谱》记载,信中的子宜是潘霨的长子,潘氏三十三世志字辈,即潘志枬(1853-1920),原名志厚,字坤一,号子宜。子静是潘霨的次子,即潘志俊(1856-1919),原名志定,字颖初,号子静,光绪丙子科(1876年)举人。

潘志俊1876年秋天中举,他的叔叔们称他新孝廉,结合“奉订访桂扁舟”一说所知,该信札所写的时间就在当年的农历八月二十六日。凭我对潘家人笔迹的熟稔程度来判断,该信札出自潘锺瑞之手。

图片

《贵潘友朋信札》,苏州市档案馆编,古吴轩出版社

《贵潘友朋信札》收录了四十九通潘霨写给潘馥的信札,有近十通是潘氏兄弟、叔侄及友朋关于宴饮、游玩的。有一通是大家去虎丘雅集,所用的同样是王四寿船。另有去木渎与天平山,在胥门码头雇了沈松山船,这也是晚清的一条著名花船,一直经营到了民国时代,在1922年4月出版的《旅苏必读》中还有这条船的身影,与夏桂林、金阿媛等七条船齐名。潘霨送四儿去无锡,也邀请三弟潘馥同往,作惠山游,他雇的船是无锡快。这是晚清至民国初江浙沪最为流行的一种中国船。徐珂的《清稗类钞》之“舟车类”记载:“无锡快者,无锡人所泛之船也......船舱之门为斜面,略如满江红。乘客餐时,必佐以所烹之青菜,味至佳,盖舟主之眷属所制者也。” 张元济先生之子张树年在《张元济往事》也提到了他幼年在出生地长康里见到的无锡快:“这种船相当大,分头等、二等舱,备有床铺,统舱在后,只有座位。船尾是一间厨房,供应乘客膳食。”

图片

《太湖风景线》中的无锡船菜广告

苏州船菜、船点的品类、制作与价格

虽然潘氏三兄弟说“略备便酌,极其简率”,其实该船出品的船菜可不一般。能成为钟鸣鼎食之家的子弟用来娱乐的船舫,岂是等闲。《苏州市志》中专门收录了一张船菜菜单,恰恰是王四寿船的,有三十道正菜、八只冷盆,四粉点、四面点、二甜点。这些菜名、小吃名都起的辞致雅赡、诗情画意,如:翠堤春晓、挂楫兰桡、春色迷人、玫瑰松子石榴糕、薄荷枣泥蟠桃糕等,不由得令人赞叹与感慨。难怪晚清的西溪山人在《吴门画舫录》中称:“吴中食单之美,船中居胜”。诚非虚言。

图片

晚清画舫

清初沈朝初的《江南好》词中有一阕专写船菜,曰:“苏州好,载酒卷艄船。几上博山香篆细,筵前冰碗五侯鲜。稳坐到山前。”几句话就把苏州船菜的精致和就餐环境的高雅,勾勒的很有画面感。

图片

老明信片上的画舫群

清中期顾禄《桐桥倚棹录》中记录了当年苏州船宴的情景:每年虎丘“三市”、“三会”的游船不忘记与美食相伴。供宴饮游赏的船制较宽,大的可容三席,小的可摆两桌。艄舱有灶,酒茗肴馔,任客所指。宴舱中的栏楹桌椅,以大理石、紫檀、红木等镶嵌,门窗又多雕刻黑漆粉地书画。陈设有自鸣钟、镜屏、瓶花,位置务精;茗碗、唾壶以及杯箸肴馔,无不精洁。游宴时,歌女弹琴弄弦,清曲助兴。夜宴开始,船头羊灯高悬,灯火通明;船内凫壶劝客,行令猜枚,纵情行乐。

图片

天松号门头装饰

清末,柳亚子先生到苏州参加南社雅集,同样也品尝了船菜。包天笑、叶圣陶等先生都有写过苏州船菜曾经的辉煌,可见苏州船菜流传之盛。

图片

老明信片上的画舫

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的苏州船菜,虽是最后的黄昏,但依然吸引了众多有财力的消费者。就连当时的上海名妓富春老六也在苏州设立画舫,经营旅游、助唱及船菜业务。

图片

民国时期的画舫

《旅苏必读》中“菜馆”一章节有七类,分别是大菜馆、苏馆、京馆、徽馆、教门馆、宵夜馆和船菜。编著者陆璇卿说:“苏地船菜最为有名,各样小菜有各样之滋味,不比馆菜之同一滋味,菜有一顿头、两顿头之别,船有大双开、小双开之别,然虽曰大双开,究不能多请客人,故官场请客而人数多者,必用夏桂林船,菜亦嘉,船亦大,用轮船拖带,虎丘冷香阁,枫桥寒山寺,一日而可游两处。朝顿八大盆、四小碗、四样粉点、四样面点、两道各客点,酒用花雕,尽客畅饮,夜顿十二盆、六小碗、两道各客点,船酒菜一应主人出洋三十元,轮船外加二十元,客人各出酒钱洋两元,亦有主人包出,不费客人者,主人加出洋十六元或十二元,或照到客每客两元不等。”“光船一天六元,两顿头连船二十元。”

图片

1922年4月出版的《旅苏必读》,陆璇卿编著

范烟桥版《苏州指南》(1934年1月第八版)中介绍船菜的特色:“点心一席至少四元,翅席至少十元,船价在外,阊胥城外及城内各大船皆能烹制。夏令游荷花荡,秋节游行春桥,春季游虎丘、天平最为相宜。”对于吃船菜、游画舫,范先生是有话语权的,因为他曾在1926年5月15日参与了“星社”成员包天笑、尤半狂、程瞻庐、黄转陶、周瘦鹃、郑逸梅、赵冷月等人的“天平俊游”“十人团”,租用的就是富春老六的花船。

图片

《苏州指南》第八版,范烟桥编,1934年1月

俞友清版《苏州指南》(1935年2月第九版)“苏州食谱”章第九节专门介绍苏州船菜,作者的文字好像是记者的直报道播:“苏州船菜,向极有名。盖苏州菜馆之菜,无论鸡鸭鹅肉,皆一炉煮之,所谓一镬熟也。故登筵以后,虽名目各异,而味皆相类,惟船菜则不然。各种之菜,皆隔别而煮,故真味不失。司庖者皆属妇女,殆以船娘而兼厨娘者。其手段极为敏捷,往往清晨已登舟,始闻其上岸买菜,既归则洗割烹治,皆在船艄一隅之地。然至午晷乍移,已各色齐备,可以出而饷客矣。其所制四粉四面之点心,尤精巧绝伦,且每次各色各不同,亦多能矣哉。其价值则一筵一点席,从前连船约十五六元,近则各物价昂,大抵非三十元不办矣。”

图片

《苏州指南》第九版,俞友清编,1935年2月

苏州船菜的衰败与变迁

好景不长,三十年代以后,据新眉的《苏州船菜的没落》、珊珊的《苏州船菜的今昔》、范烟桥的《苏州船菜的沧桑》等文所说,由于船菜的价格太贵,且船娘年老色衰,苏州河水渐不洁净,还受到无锡、嘉兴船菜的低价策略影响,特别是上海的菜馆内也开设了船菜业务,苏州船菜迅速式微。到上世纪四十年代,苏州的船菜仅剩下鹤园一家,此鹤园不是曲园、听枫山馆边的园林,而是一个开设在大成坊口临近观前街的一家新菜馆。菜馆的主人,是原松鹤楼名厨陈仲曾的长子陈志刚。

图片

《上海名菜》,1957年8月

图片

《苏州明报》上的鹤园船菜广告

此时的上海和无锡,吃船菜是一种时尚,在当时上海、无锡的报纸上有很多广告,谈船菜、船点的文章也有不少。有意思的是,郑逸梅先生在《南湖的革命纪念船》一文中说,在嘉兴南湖召开的那次著名会议所使用的就是船只无锡快,郑先生对无锡快作了说明:“平时运粮;到了夏天,充作游舫。备有丰美船菜,自初夏至中秋,生意很盛。旧时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船往往被订一空。这种船大都停泊于端平桥,待客雇唤。较大者为双夹龙,所谓双夹龙,船身特阔,中设宴席,后设床榻,艄有厨房,两旁尚有夹道,可供侍役行走。”

图片

《无锡导游》工运桥停泊的画舫,1948年5月

与此同时,苏州的船菜、船点从水上登岸,渐渐转化并融入到了苏州的菜馆中,成为了别具特色的苏帮菜。极口腹之欲的文人总结为:“酿柑廕冰,糖团春茧;花糕角黍,蜜蟹拥剑。五酘之水,四桥之水;渚山之茶,顾村之乳。”这便是苏州特色美食有别于其他菜系的地方,也成就了如今许多老字号餐馆的拿手绝技和招牌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