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退出西域后,谁是最后赢家?不是吐蕃,而是大唐一少数民族

 紫霞照我 2023-03-18 发布于陕西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政府依以平叛的核心军队,是河陇朔方和西域诸镇调来的守塞兵将。

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壬辰,唐政府制令中有云:

“朔方、河西、陇右兵留守城堡之外,皆赴行营,令节度使自将之。”

大量守塞兵将的内调,造成了边防空虚。

曾与唐朝在西域长期互争雄长的吐蕃统治者,看到此机可乘,便从西域抽出手来,集中兵力由河陇地区向唐朝发起进攻,使唐朝政府陷入了东有叛军,西有吐蕃,两面受敌的困境。

1、吐蕃占领河西之地

吐蕃在进攻河陇以前,先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遣使唐朝,“请助国讨贼”;但从其以后的表现可以看出来,这完全是想要窥视唐朝的虚实,果然,吐蕃使臣被“宴赐而遣之”后不久,吐蕃就对唐朝边境发起了接连不断的攻势。

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吐蕃接连攻陷威戎(今青海门源县)、神威(今青海海晏县西)、定戎(今青海湟中县西)、宣威(今青海西宁市北)、制胜(今青海贵德县西)、金天(今青海贵德县西)、天成(今甘肃临夏市西)等军以及石堡城(青海湟中县西)、百谷城(今青海贵德县西南)、雕窠城(今青海同仁县)。

至德二年(757年)十月,吐蕃攻陷唐西平(治今青海乐都县)。

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吐蕃攻陷廓州(治今青海化隆县西)。

文章图片2

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七月,吐蕃攻陷兰、廓、河(治今甘肃临夏州)、鄯(治今青海乐都县)、洮(治今甘肃临潭县)、岷、秦(治今甘肃秦安县北)、成(治今甘肃礼县南)、渭(治今甘肃陇西县)地后,又攻入大震关。

“数年间,西北数十州相继沦没,自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皆为吐蕃占领”。

是年十月,吐蕃率吐谷浑、党项等族20万众,入掠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刺史高晖投降,并为之作向导,又连续攻下邠州(治今陕西彬县)、奉天(治今陕西乾县)、武功。

紧接着,从司竹园(在今陕西周至县)渡过渭河,循山而东,直奔长安。

代宗闻讯,仓猝逃至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市),“官吏藏窜,六军逃散”,吐蕃大将马重英(达扎路恭)率军进入长安,立唐故邻王守礼孙承宏为帝。同时,“剽掠府库市里,焚闾舍,长安中萧然一空。”

吐蕃军剽掠10多天后,在郭子仪进攻下,方才退出长安,驻于原(治今宁夏固原县)、会(今甘肃靖远县)、成(今甘肃成县)、渭(治今甘肃陇西县)州等河陇形胜之地。

与此同时,又从松、维、保等州向唐发起进攻,占领了剑南西诸州之地。

吐蕃攻占陇右后,继续向河西进攻。

广德二年(764年),吐蕃军队攻陷凉州(治今甘肃武威市)。

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吐蕃攻陷甘州。同年,攻陷肃州(今甘肃酒泉市)。

大历十一年(776年),吐蕃攻陷瓜州(今甘肃安西县)。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吐蕃攻占沙州(今甘肃敦煌市)。

从广德元年至此,吐蕃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尽占河陇之地,并连年向关中发起进攻,掠夺人畜。

唐德宗即位后,主动放还吐蕃战俘500人。

建中四年(783年),唐、蕃互派使臣在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会盟,双方约定:

泾州西至弹筝峡(今甘肃平凉市西北泾水上游)西口;陇州西至清水县;凤州(治今陕西凤县)西至同谷县(今甘肃成县)及剑南西川大渡水东,为汉界。蕃国守镇在兰、渭、原、会;西至临洮,又东至成州,抵剑南西界麽些诸蛮,大渡水西南,为蕃界。

同年底,唐朝发生了朱泚为首的泾原兵变,唐政府邀请吐蕃兵平乱,“许成功以伊西、北庭之地与之”。

朱泚之乱平息后,吐蕃要求践约给地,唐朝却以两地战略地位重要,且吐蕃在平乱中“观望不进,阴持两端,大掠武功,受赂而去”,故不割地。

文章图片3

双方再次交恶。

贞元二、三年(786~787年),吐蕃接连向泾、陇、邠、宁诸州发起进攻,并先占邻盐、夏二州。

贞元三年(787年),唐蕃再次拟在平凉土犁树(今甘肃平凉西北)会盟,吐蕃大论尚结赞乘机劫唐副使崔治衡等,盟会不成。

接着,吐蕃首领又率领包括吐谷浑、党项兵在内的军队,攻掠唐控制的关内诸州,所过焚庐舍,掠人畜,给唐朝以巨大的军事创伤和压力,直到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十月,唐宰相及大臣共17人与吐蕃使臣论讷罗在长安城西会盟。

之后,唐又以大理卿刘元鼎为吐蕃会盟使,与讷罗同入吐蕃,与其大臣会盟,即著名的“长庆会盟”。盟会重申了清水会盟时确定的双方边界。

此后,唐、蕃战事渐少,和平交往增多,直到吐蕃政权衰亡。

2、唐朝势力被吐蕃赶出西域

西域地区是唐朝政府与吐蕃长期争夺的地方。

“安史之乱”后,唐兵东调,吐蕃也改由河陇地区为突破口攻唐,北庭、安西仍由唐朝边将占领。

吐蕃攻陷河陇地区后,西域与唐朝内陆交通被阻。唐伊西、北庭节度使李元忠,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留后郭昕率将士闭境拒守,并多次遣使与唐朝中央政府联系,都未成功,直到十数年后的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六月,才有使者“间道历诸胡自回纥中来”。

是年七月,唐政府加封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赐爵宁塞郡王;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赐爵武威郡王;将士皆迁七资。李元忠本名曹令忠,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八月因有战功,朝廷赐姓名为李元忠。

郭昕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弟弟。

贞元五年(789年)冬,吐蕃联合葛逻禄、白服突厥进攻北庭。

葛逻禄原住金山附近。回鹘兴起后,将其势力向西延伸至金山,葛逻禄被迫南迁,占据了原来由突骑施控制的西突厥十姓故地。

大历中(766~779年),葛逻禄又徙居碎叶川臣服于突骑施黄、黑二姓。

文章图片4

当时西域的形势是:

唐朝掌握着四镇、北庭和西州的军事据点,葛逻禄占有碎叶川,回鹘雄踞金山以东的漠北,葱岭以西则有大食,已占有河陇大地的吐蕃阻断了西域与内陆的联系,并随时准备攻入西域。

由于归附突厥的葛逻禄及金山东部受回鹘控制的600余帐沙陀经常受到回鹘的侵掠,所以,在吐蕃势盛后,葛逻禄和沙陀人就随其进攻回鹘。

北庭人同样以苦于回鹘的侵掠,于790年5月随沙陀酋长朱邪尽忠投降于吐蕃;唐朝节度使杨袭古率麾下2000人奔西州,北庭落入吐蕃手中。

同年秋,回鹘大相颉干迦斯从漠北率众数万,与杨袭古一起收复北庭,又为吐蕃所败,士卒死亡大半,杨袭古后被颉干迦斯杀死。

“安西由是遂绝,莫知存亡,而西州犹为唐守”。

贞元六年(790年)于阗陷于吐蕃。

贞元八年(792年),吐蕃攻陷西州。

安西四镇中的其余三镇陷蕃的确切年代史书缺载,但从吐蕃攻势之强劲来看,各镇的陷没也当在此前后。唐朝的军事势力从此退出了西域。

3、回鹘与吐蕃争夺西域

就在唐朝军事势力退出西域前后,吐蕃与回鹘争夺西域统治权的斗争仍在激烈地进行。

贞元七年(791年)八月,回鹘“遣使献败吐蕃、葛逻禄于北庭所捷及其俘畜”。《九姓回鹘可汗碑》比较清晰地记载了这次回鹘与吐蕃的争夺战。

文章图片5

碑文云:

回鹘军队在保义可汗(808~821年在位)的率领下,对北庭“半收半围,讨灭元凶,却复城邑”。

收复北庭后,对当地居民“纯善者抚育,悖戾者摒除”,并着力稳定秩序,恢复了北庭以东的交通。接着,回鹘再征天山南部,打败了围攻龟兹的吐蕃军。

吐蕃军奔入于术(即唐安西都护所辖于术守捉城所在地),遭到回鹘围歼。

经过两次战役,回鹘牢固地占领了北庭、龟兹两个战略要地。此后,回鹘一直推进到葱岭以西、锡尔河上游地区,臣服了当地部落。

保义可汗在位时,回鹘在西域控制的领地主要有北庭和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北缘的西州至疏勒地区,重点在天山东部地区,葛逻禄活动的范围,则在天山西部。

吐蕃在天山东部被回鹘战败后,曾向云南的大理政权征兵万人,这时,云南王异牟寻已归顺唐朝。

他佯许派兵5000人前去援吐蕃,实则自将数万人袭击吐蕃,大破之,“虏其五王,降其众十余万”。

吐蕃多次受挫后,退居塔里木盆地南缘一带,以于阗为重要据点,北向与回鹘继续相抗,并与天山西部的葛逻禄以及中亚土著政权继续联盟,在葱岭以西与大食展开争夺。

吐蕃对于阗等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的统治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直到9世纪中叶吐蕃发生内乱,尉迟氏才重新掌握了于阗的统治权。

4、回鹘人的崛起

回纥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

西汉时称作丁零,南北朝时称高车,又称铁勒或敕勒。

铁勒部落很多,回纥仅是其中的一个部落,游牧于娑陵水(今蒙古色楞格河)和嗢昆河(鄂尔浑河)一带,由药罗葛等九部组成,部落酋长为药罗葛族人。

回纥人善骑射,在很长历史阶段“无君长,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以寇抄为生”,处于原始氏族制发展阶段。

自西汉至南北朝时,回纥同其他铁勒部落一样,先后受匈奴、鲜卑、柔然人的奴役。

突厥兴起后,又被突厥征服和奴役。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西突厥处罗汗在搜刮了回纥人大量财物后,又将其各部酋长数百人一起坑杀。

文章图片6

回纥遂与仆固、同罗、拔野古等部落联盟,共同抗击突厥,时健俟斤被推为君长。时健死,其子菩萨继立,君长世袭制开始出现。

贞观二十年(646年),回纥酋长吐迷度配合唐朝消灭薛延陀,吞并了其土地、部众,成了漠北唯一的强部和铁勒部落联盟的首领。

次年,唐在漠北推行羁縻府州制度,以回纥酋长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吐迷度一边接受唐的称号,一边又模仿突厥制度,设立官属,建立回纥汗国,使回纥的社会前进了一大步。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自称为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建牙帐于乌德鞬山(今杭爱山),创立了漠北回纥汗国,并遣使入唐,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

此年,怀仁可汗攻灭后突厥汗国,在他统治下,回纥“斥地愈广,东际室韦,西抵金山,南跨大漠,尽有突厥故地”,成为当时北方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

“安史之乱”发生后,回纥曾两次派兵助唐平叛;唐肃宗把幼女嫁给回纥毗伽阙可汗,并开马市,用茶绢向回纥易马,回纥恃功用大量马匹与唐贸易,丰富和提高了自身的物质生活。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回纥登里可汗欲乘唐有国哀(唐代宗死),攻唐取利,宰相顿莫贺达干劝阻不听,顿莫贺起兵杀登里自立为可汗,得到唐朝的册封。

可汗以自己骏健如鹘,请求唐朝改汉字“回纥”为“回鹘”。

此后,回鹘与唐一直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

回鹘势力强盛时,曾一度左右东亚及中亚形势,但从9世纪30年代起,由于内部汗族相争,政局动荡,可汗频繁兴替,又连年饥疫,羊马死者遍地;“大雪为灾”,国势日益衰微。

840年,回鹘将军句录莫贺招引黠戛斯,合骑10万,袭击回鹘城,杀死可汗。

部众被击散后,纷纷从漠北逃离,其中一部分南依唐朝;一部分东投奚人,后又转投室韦;而大部分回鹘人则向西迁徙,分三支进入今新疆和甘肃境内,进入新疆的:

一支投奔葛逻禄,在葱岭西建立了喀喇汗王朝;一支投奔“安西”,在东部天山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还有一支投奔吐蕃。这时“吐蕃已陷河西、陇右,乃以回鹘散处之”。

于是,西起肃、瓜、沙州,东至凉(今武威市)、兰(今兰州市)、秦(今天水市),东北至贺兰山(今宁夏境),西北至合罗州(今额济纳河),都有回鹘人居住。

文章图片7

这支回鹘“颇自为国,有君长”,活动中心在甘州一带,先后建立了“甘州回鹘”和“沙州回鹘”两个地方性民族政权。

5、回鹘在西域统治地位的确立

公元840年,回鹘汗国瓦解,余众大量涌入西域。这时候,唐朝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倾轧等内部矛盾正愈演愈烈,根本顾不上西域的事务了。

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二月,黠戛斯遣使者来献名马。武宗欲令接待使者的太仆卿赵蕃向黠戛斯“求安西北庭”,赵蕃也建议唐朝援助黠戛斯向安西、北庭等地用兵,但遭到李德裕的反对。

从此以后,唐终世再也无力染指对西域的争夺了。

吐蕃也以内讧失去了昔日在西域的攻势,仅由其一些军将如论尚热等继续盘踞在西域一些地区。这一军事背景,对回鹘在西域的扩张极为有利,故西迁回鹘虽是逃将败兵,却能够在西域站住脚跟,并迅速地膨胀为占主要地位的军事势力。

西迁回鹘的主要部分是其相驭职庞特勒统辖的回鹘十五部,其投奔目的地是当时十姓可汗故地即碎叶、怛罗斯一带的葛逻禄

除这部分外,其“残众入吐蕃、安西”。

庞特勒行至安西,就自称可汗,与南逃至天德(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塞下的乌介可汗遥相呼应。庞特勒称可汗后将牙帐设在甘州,领有碛西即今天天山东部的西州、北庭诸城,至少在名义上他是西迁三支回鹘的共主。

文章图片8

西迁回鹘虽然“种落微弱”,但由于天山南部和东部本是回鹘的势力范围,河陇、西域等地先前已有大量的回鹘居民,也是回鹘溃散前经常活动的地方,庞特勒称可汗后对外策略得当,积极发展与唐朝的关系,“时入献见”,因而得到唐朝政府的大力扶植。

宣宗大中十年(856年)十月,唐政府遣使到安西“镇抚回鹘”,其意一是要将回鹘纳入唐的羁縻之下,二是在军事政治上加以利用。

同年十一月,又册其可汗为嗢禄登里罗汩没密施合俱录毗伽怀建可汗,以卫尉少卿王端章充使。

懿宗咸通四年(863年)八月,黠戛斯表示“欲讨回鹘,使安西以来悉归唐”,唐朝政府因与回鹘友好,故表示“不许”。同时有迹象表明,安西回鹘与南投唐朝的乌介可汗余部也有一定联系。

例如,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南奔回遏捻可汗部贵人以下不满500人,依于室韦,被室韦七姓分而隶属,黠戛斯不满,遣其相阿播将兵7万大破室韦,悉收回鹘余众归碛北。

庞特勒在安西自称可汗并得到唐朝册封后,即率部继续西进,入巴尔喀什湖东南一带,在七河地区建立了新的政权,即喀喇汗王朝。

留守碛西的回人,唐懿宗(860~873年在位)时在大酋仆固俊率领下从北庭进击盘踞天山东部的吐蕃,斩论尚热,尽取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且派达干米怀玉向唐政府献俘,并请求册命,得到允准。

《资治通鉴》卷250咸通七年(866年)二月记载,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也向朝廷奏报了回鹘人的这一战绩。

说明,西州、甘州回鹘作为一个独立政权与唐朝发生联系,是唐懿宗时仆固俊取西州等地及张议潮死后的事。

文章图片9

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十一月至三年(903年)正月,昭宗被李茂贞挟持至凤翔,西迁回鹘还通过灵州节度使韩逊上表,请求“率兵赴难”,并常“以玉、马与边州相市”,部众散居。

这也说明,直至唐末,西迁回鹘仍与唐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正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