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中医常说“百病皆由痰作祟”。 中医认为,痰主要是由气郁、湿浊、痰饮等因素引起,中医将其称为“痰”,“因于气”。 人体正常的情况下,通过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正常运行,代谢出体外的水液会以气、津、液的形式存在,它们会随着呼吸、汗液等排出体外。 但如果各种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运化能力下降,水湿无法正常代谢排出体外,就会滞留在体内形成痰湿。 这就好比家里有个“小碎娃”,不好好管教的话很容易发展成“大孩子”。 为什么会形成痰湿? 中医认为,导致痰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脾虚,二是肝失疏泄。脾胃功能失调,运化水液的能力下降,水湿代谢不出去,就会形成痰湿;而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也会造成水湿在体内停滞。 因为脾主运化,所以如果脾胃虚弱了,水液的运化也会失调,就会出现痰湿;而肝气郁结也会影响到水液代谢,出现痰湿证。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也能导致体内形成痰湿。比如长期待在潮湿的环境中、经常熬夜、缺乏运动等生活习惯;经常吃一些油腻、辛辣的食物;长期精神紧张等。 总之,痰湿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病理产物。如果身体有了这四种表现,就要注意调理了! “痰”产生的原因 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第一是外邪侵袭,比如经常吹空调,天气热,喜欢吃油腻的食物,不注意休息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外邪就会在体内聚集; 第二是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痰; 第三是因情志失调导致的痰。 调理痰湿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调理痰湿的方法很多,比如按摩、运动、艾灸等等。 按摩和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人体的机能运转得更快,加快血液循环,从而排出体内的垃圾和毒素,同时也能让人变得更有精神。 艾灸也是调理痰湿的好方法。艾灸可以帮助身体调整气血、通经活络、祛湿散寒、祛热解毒。 肝郁气滞也是诱发痰湿的主要原因之一。 肝气郁结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影响脾胃正常的消化功能,会导致体内津液代谢异常,从而诱发痰湿。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 所以想要防治痰湿,最重要的就是调肝,只有肝功能正常了,才能更好地帮助脾运化水湿。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一般采用疏肝理气、健脾祛湿的方法来治疗。我们可以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吃些疏肝理气的食物,如:山楂、玫瑰花、佛手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中药来调理肝脾功能。 中医如何治疗痰湿? 中医认为,痰湿是人体气机运行不畅,导致脾虚湿盛,影响脏腑功能所致。治疗痰湿应遵循“治气,补气”的原则。 对于脾虚引起的痰湿症状,可以通过补益脾气的方式来改善。可选择茯苓、山药、薏苡仁等食物来煲汤饮用或煮水服用;也可以选择健脾丸、四君子汤等药物来调理。 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痰湿证,则可以通过疏肝理气、健脾祛湿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选择柴胡疏肝散、郁金、枳壳等药物进行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