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近期能引起自己感触的文章,内容性质有些相似。 蓦然回首,工作已经三十几年,年龄已五十四岁有余,已知天命多年矣! 整理自己近期能引起自己共鸣感触的三篇以记之: 苏轼的《记游松风亭》、苏轼的《行香子 · 述怀》、还有一首《自嘲》。 《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行香子 · 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自嘲》: 冷风吹须霜颜发,醉卧床下日消华,岁月如梭人渐乏,何曾不想浪天涯? 红尘快马看似潇洒,肝肠寸断无非祭年华,爱也罢恨也罢,人生一世无非拿起放下, 名也罢利也罢,终究逃不过那一捧黄沙。
随着年龄的老去,一些事情,经过了,看淡了,心态自然发生变化。想起一句话,说是人只能看到想看到的,只能听到想听到的,以前不甚理解,现在想确是很有道理;比如你媳妇怀孕了,你近期出门不论是走路坐车,总能看到好多孕妇,其实并不是相比以前真的变多了,而是能引起你的关注和共鸣。所以这几篇文章能引发自已的感触,是因为自己的心态发生的变化。确实老了。三十几年的工龄,五十四岁的年龄,还在带领着有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甚至零零年的一个团队在拼搏,确实应该暂缓发力做一心灵沉淀了。 人生就像是一列火车,我们处在某节车厢内,面对嘈杂混乱各色人等。我们不要只局限于车厢内的人和事,偶而也要向车窗外看一看,看看车窗外的人事及远处的风景;若能以心灵智慧的翅膀飞上高空,审视整列火车的前进方向、轨迹和终点,那是另一个境界。 佛说:这个世界最好的放生,就是放过自己,不要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不要和现实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来者要惜,去者要放;走不出自己的执念,到哪里都是囚徒。 人生不过百年,已过关百,有什么放不下的。 有女,面临研究生毕业,面临找工作走向社会,开始她人生的征途,她在努力蝉蜕。满满的无力感,唯有祝愿! 心上仍有挂钩,未得解脱呀! 何时能熟歇! 放过自己,过好当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