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志勇:陈寅恪视野里那具有“独立之精神”的人——读《柳如是别传》随想

 知易行难nev5ph 2023-03-18 发布于河南

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晚年虽然已盲目膑足,但他倾其余生十年之力,以口授的方式完成这部八十多万字的《柳如是别传》。

留心的人注意到,其实《柳如是别传》还有一个重要的副题,那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当时看了这句话多少有些不解,为什么写“柳如是”这样一个传奇女子,要给予这样高定位。

陈寅恪曾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也可能正是这样,令人望而却步,又令人豁然开朗,这就是我读《柳如是别传》的总体感受。

在我看来,知道史学大家陈寅恪的人很多,但真能读过陈寅恪著作的人可能不是很多。这应该不是我武断。

一度,有关陈寅恪异常热,在一些学者范围里,陈寅恪如雷贯耳,说的热闹,但在我看来,大都是叶公好龙。

画家陈丹青多年前有幅油画《国学研究院》,描绘了5位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大师,他们分别是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从此画中看到一种精神

那还是10多年前,我在清华学习时,一日细雨蒙蒙,我特去看校园中王国维先生的纪念碑,虽然此前在校园里也去过,但在雨中再去,感觉与以往不同。

我始终认为陈寅恪那句著名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只写给王国维的,我也始终以为,此话也是陈寅恪出于对王国维的评价,后来哪知,就是这样两句无论是对清华,还是对整个社会产生着特殊影响的话,竟送给对一个有着妓女标签的河东君者柳如是相关联着。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凭这两句话,就有很多人对陈寅恪产生膜拜。

而《柳如是别传》,陈寅恪为何用一生之学问,却为一位江南名妓做传呢。让多少人不解。

图片

说说此书为何令人望而却步

卧榻沉思,然脂暝写,痛哭古人,留赠来者

据说有关陈寅恪先生晚年的心境和《柳如是别传》史学创获的论述颇多,也成为一些人对陈寅恪感兴趣的所在。

《柳如是别传》的名声之大,可以说是和陈寅恪同日而语

但几乎所有人,兴致勃勃的捧起《柳如是别传》之后,没读过三页,就已毫无兴趣,并望而却步,越读越是一头雾水。

打开《柳如是别传》,卷前的出版说明特意还说了,根据作者生前愿望,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人名、地名、书名均不加符号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数异体字。引文中凡为阅读之便而辅入被略去的内容时,辅入文字加【 】,凡属作者说明性文字则加( ),原稿不易辨识的文字以□示之。

仅就上面这样的说明,对习惯今日的广大阅读者来说,实在是阅读本身就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对于像我这样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对繁体字多少还能实现正常的阅读,但《柳如是别传》基本采取的是文言文的写作,这更为阅读增加了难度。

有人说,《柳如是别传》是最难读的书,其实如能搞清一些基本问题,也没那么难读。全书82万字,共分五章,前三章就是全书的上卷,第四章是中,第五章就是下卷。

上卷,第一章,缘起;第二章,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推测极其附带问题;第三章,河东君与吴江故相云间孝廉之关系,附:河东君嘉定之游。

上卷,出现的人名达上百人,和河东君有关系的或常往来的就是十几人,而在书中,一会是人的名字,一会又是人的号,或雅称,或别名,古人是有字有号,以及各种别称,尊称等等,一个人物在书中出现,名字和号随意转换,仅凭这一点,在阅读中,就会把人搞糊涂不可。这使得在阅读时要把书中出现的和河东君有关联的人物关系搞清楚,同时要知道这些人的字和号。

再一个,在书中,陈寅恪不仅是对所涉及到的人信马由缰,想到谁说谁,同时对人物的地点,也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一会杭州,一会金陵,一会扬州,一会有苏州,要不就在嘉定和苏杭之间,地点的变化,如天上一脚,地下一脚一般,一般人看这些,就看迷糊了。

显然陈寅恪在属于他个人的叙述中,本来就没去考虑非要迎合谁,在他看来,重要的不是你是否能看懂,重要的是要把属于他自己的发现全盘留给后人,不留任何遗憾。

上卷有诗词歌赋几百首,一会是卧子,一会又是河东君,一会又是牧斋,一会是陈子龙,一会是柳如是,一会又是钱牧斋,不断地去考证两首诗谁先谁后,或考证两首诗的相隔的时间是半个月或一个月,在这种考证中不厌其烦地去解读。

可以说,这就是陈寅恪给读者展现的《柳如是别传》。这样不嫌絮叨,不嫌啰嗦的文字,没点耐心真是无法阅读的。

仅就我上面说到的这些,就无法不令人对此书望而生畏、望而却步。该著作的原名《钱柳因缘诗释征稿》,可见如用原书名,而不是采用而今的《柳如是别传》,可能会阻挡更多的人捧起此书了。

说说为何为柳如是立传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可以说,与其说是陈寅恪先生对柳如是的评价,其实不如说是陈寅恪先生寄托自己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理想

《柳如是别传》是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种全新的诠释。陈寅恪以明清转换的的历史事实为轴心,在历史大转型,大转换的,天翻地覆的大背景下,通过柳如是的奇特经历,展开一幅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在整个转换中,我们看到,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各阶层的知识分子们是怎样在严酷的命运面前时怎样选择自己的归宿。

柳如是,本是一个弱女子,完全可以“同流合污”,完全可以顺应时代的转换,以求得一偶之下的“卿卿我我”,或琴棋书画的个人生活,但她非不,这是在是不解。

柳如是,在陈寅恪绘就的这幅历史画卷的核心人物,完全去表达,或在全书中反复强调她的自由精神。“侠气、才气和骨气,在柳如是身上三者合一”。

在柳如是身上,我理解了当年为什么朱自清宁可以饿死,也不吃放在眼前的白面。

中国知识分子那种骨气,自古就有之,而是来自柳如是这样一个娇小的弱女子的内心世界,是常人不解的,甘做亡明的烈妇,在个人感情上没能做到始终如一,在政治上却能真正从一而终,矢志不移,这就是柳如是。

这让我再次想到王国维之死,192762日,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应该说他的死很大部分源自他所处的清末明初的“转型时代”,或是说他仍留恋着旧朝。正是陈寅恪所言:今日乃是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劫尽变穷,因而王国维这样为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必然会与之共命而同尽,王国维先生所以不得不死。

其实在陈寅恪内心里,王国维和柳如是其实同一类人,所以他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理想”既写给了王国维,同时也送给了柳如是。

王国维在《人间画词》中将人生分为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次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唯有那些坚定信念,坚持真我,将自己化作一束光的人,才能领悟这人生的三个境界。我想这也正是陈寅恪读懂了王国维和柳如是,才写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说说此书为何又令人豁然开朗

其实如仅从柳如是的个人来看《柳如是别传》的话,其实所要说的故事并不复杂。柳如是,明末清初的江南名妓,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浙江嘉兴人。先努力要给陈子龙做妾,后嫁给钱歉益。柳如是幼年被卖给官宦人家,后沦落青楼。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

走进柳如是,带给你的就是才华惊艳。

在明清易代这样一个大时代转换的背景下,柳如是是著名歌妓才女。她不仅个性坚强,同时正直聪慧,人虽娇小,却魄力奇伟,人不仅貌美,还善诗词会曲,能书擅画,敢追求个人幸福,又明于民族大义。虽以诗词著称,但其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更令人不解的是,柳如是与当时多位名士往来,常常与他们纵论天下兴亡,有着独有的政治主张。

陈子龙,明朝崇祯十年进士、文学家,有明代第一词人之称,陈与柳曾有短暂的同居,两人相爱,有大量诗为证。但两人没能走到一起,这主要是陈卧子有家室,但主要是其妻张氏曾带人羞辱柳如是,导致柳如是内心的抗争,不甘受辱,决定离开陈子龙。陈子龙是明末历史上公认的伟大文学家、散文大家和诗人。

钱歉益,号牧斋,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明万历三十八年探花,也就是一甲三名进士,后卫东林党的领袖之一。59岁时,钱迎娶比自己小36岁,风情正好、年芳23岁的名妓柳如是,柳如是为钱牧斋后生有一女。

关于官员士大夫娶妓为妻一事,在唐代虽然没有明文禁止,但纳妓为妾还是比较常见的。到了宋代,相关的法律,大体上是继承了唐代。虽然也有一些禁令,但从大量宋词中我们仍然可以窥见当时士妓之间的频繁交往。到了元代,元代法律中明确出现了禁止卖良为娼和娶乐人为妻妾的规定。

在明初,上述这些禁止已被正式纳入国家刑典《大明律》之中。从整体上来说,从唐以来,士妓婚恋至少在法律层面上是受到阻隔的。

应该说这也是陈子龙没有娶柳如是的关键所在,同时卧子更无法承受世俗和家族礼法的压力,更何况卧子之妻张氏曾羞辱过河东君。

但钱牧斋先生,也同样面对此样的伦理文化背景,但他最大的不同是,他已无视这些礼法,应该说,钱歉益正是面临着明末清初这样一个大转变时期。柳如是所处的晚明,是非常独特的时期,这是一个历史交换时期,一个走向衰颓的王朝,一个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景象和新因素。还有学者说,晚明的社会变化,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或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在很多人看来,那是一个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会风气不循常规的时代。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妓女与官员士大夫的婚恋交往也得以公开和活跃。钱牧斋和柳如是,应该说都是那个时代的两个叛逆之徒,可能就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就要公开迎娶。同时两人婚后,钱对河东君极其信任和包容。

从当时的礼法制度和观念来看,钱柳这样两个名流,所作的一切真可谓惊世骇俗,当然那样的时代,也有其局限性。

如想读《柳如是别传》,在我看来,还真得做好读不下的准备,无论怎么说,《柳如是别传》是一套难读的书。

我始终认为:难读的书,不见得没人读。好读的书,也不见得就有多少人看。总之,读书无用。但读无用书,才是乐趣,没有任何功利之心

陈寅恪其实写的《柳如是别传》就是一本无用之,是一部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立传的书

张志勇: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资深媒体人,资深财经作家

图片

「大象读书会」

大象无形,更丰富更有意思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