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讲:扶阳医学次递之截断病源

 愚公移山之志 2023-03-18 发布于河北

时间:2021-10-20

地点:2021年扶阳医学交流群

讲授:扶阳法脉

学生:群成员

武汉疫情牵动着郑卢医学所有传人的心,传承人卢崇汉老师大爱出方,文章中几次提到截断病源,可惜知之深意者甚少,深感遗憾!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 邪之所至 急如风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外邪初入,无迟缓等待之法, “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本可其在表者,汗而发之”若迁延失治,病邪就可能由表及里,步步深入,以至侵及五脏,使病情越发复杂,治疗也就越加困难,病人已病入膏肓,正气大伤,到那时即使和缓再世,恐怕也无能为力了。

       当然,这主要还是讲时邪,如果是乖戾之气则其传遍更是措手不及。《诸病源候论》“此病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也即是吴又可《温疫论》所论的非风、非寒、非暑、非湿,的“异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所以历代医家都倡导一个“早”字。此此病毒肺炎也可以称为时邪。

图片

      各种疾病无不以早治早愈为理想,语云“诸病之急莫急于伤寒”,但温病则又过之。温病以卫气营血及三焦为辨证方法,其趋势为自外至里,自上达下。叶天士云:“温病则热变最速。”“伤寒久在一经不移,温病则多有变证。”故尔始在上焦卫分,轻平之剂即可获愈。若至传经变证,则由轻而重,自表而里,治疗倍难于初起之时,故早治可得病机,迟则生变,甚致不救,此强调“早”之第一义。

       “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金匮要略》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典范:“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其中仲景示以人们若一时不慎而感受外邪,必须及早治疗,防微杜渐,以防病邪深入于内,灭病邪于萌芽之时。所以一个“早”字,重于千钧。贯彻“早”字则治在机先弥巨患于无形。

图片

二、不虞之道---截断扭转

        既然邪之所至,急如风雨,那么,我们对应的治则,也是“其疾如风” “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扶阳中医“截断扭转'的思想,正是这一治则的很好的诠释。

       师父对于扶阳中医治疗原则是这样解释的:“截断”是指采取果断措施祛除病因,迅速祛除病原,杜绝疾病的自然发展和恶化;如不能急速祛灭病因,也要断然救危截变,拦截病邪深入,尽可能阻止疾病恶化,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制造条件。 “扭转”是指扭转病势,使之向好的方向发展。具体地说,是通过调整邪正比势和病体动态,使病情由危转安,由重转轻,由急转缓,由逆转顺,进而邪退正复,转入坦途。

图片

     师父还说:病源好比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截断”好比就不让这一根稻草压上去,顿挫病邪;“扭转”恰似逆流挽舟,峻峰急回,纠正颓势,化险入夷。在临床上,两者常常相合二为一,协同互补,目的是截断病邪,扭转病热,迅速纠正病理状态,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急病首重早期截断,是师父截断扭转的中心思想,也是祖国医学传统观点的发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早就指出:“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提示病邪袭人,善在早治,及时截之。师父还赞赏《内经》“上工救其萌芽”之说,强调采取“迎而击之”之法,截病于初。这要“三早”配合:一是病人早期就诊,二是医生早期诊断,三是早用有效方药。

图片

       截断贵在快速。早而快速,才能迅速控制急性病的发展。师父推崇张子和一说:“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何也?”主张治疗以驱邪为主,“速去”就是快速截断。早和速,是截断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由于急性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变化速、来势凶、病势重、威胁大等临床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于“急”,治疗手段就要求“早”、“速”、“效”,因此用截断扭转法救危截变,快速控制病情的发展蔓延,对于急性病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扶阳中医倡导的中医截断扭转思想和方法,就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效用和长远意义。

图片

思考:扶阳医学认为的病源是什么?


认识到这一个问题,可初步了解扶阳入门法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