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煎,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三。具有敛肝潜阳,收敛涩肠,敛气阴之功效。主治温病下后,阴虚液伤,大便溏甚,一昼夜三四次,脉仍数者。 歌诀一甲煎方用牡蛎,治疗泄泻巧亦奇。敛肝潜阳功兼擅,疏泄太过是病机。 组成生牡蛎(碾细)二两(60克)。 用法用量清水八杯(1600ml),煮取三杯(600ml),分温三服。 功用敛肝潜阳,收敛涩肠,敛气阴。 主治温病下后,阴虚液伤,大便溏甚,一昼夜三四次,脉仍数者。 配伍特点原著云:“下后去当数日不大便,今溏而频数,非其人真阳素虚即下之之不得其道,有亡阴之虑。若以复脉滑浊,是以存阴之品反为泄阴之用。故以牡蛎一味单用则力大,既能存阴,又涩大便,且清在里之余热,一物而三用之,对本证极为适官。”成为敛肝潜阳之法。为治泄另开法门。 附方名称:一甲煎 组成:生牡蛎(碾细)二两(210克) 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 主治:伤寒肠出血 出处:《中医杂志》 功用:敛肝潜阳,敛气阴 重要文献摘要《温病条辨》:“下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时三四行,脉仍数者,未可与复脉汤,一甲煎主之;服一二日,大便不溏者,可与一甲复脉汤。一甲煎咸寒兼涩法生牡蛎二两.碾细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 各家论述汪瑟庵曰:一甲煎,见第卷第三十七条。为下后滑泄者设此二方,为阳虚而关闸撤者设,当审证用之。此外有虽下利而邪未净,如热结旁流之类,仍当下。又邪热不杀谷,亦有完谷不化一证,不可不察,当于脉之虚实,并兼现之证辨之。(《伤暑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