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学习笔记239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9-10-14
各论/第十三章 治风剂/平熄内风/大定风珠滋阴熄风

大定风珠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组成】生白芍六钱(18克) 阿胶三钱(9克) 生龟板四钱(12克) 干地黄六钱(18克) 麻仁二钱(6克) 五味子二钱(6克) 生牡蛎四钱(12克) 麦冬连心,六钱(18克) 炙甘草四钱(12克)鸡子黄生,二枚(2个) 鳖甲生,四钱(12克)
【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现代用法:水煎,去渣,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匀,分三次温服)。
【功用】滋阴熄风。
【主治】阴虚内动证。手足瘛疭,形消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时时欲脱者。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新世纪一版)

   大定风珠是《温病条辨》上的一个方,这个方我们把它定为二类方,实际上这个方在临床使用的几率来说,现在相对较少。
   但由于我们开始,在讲平熄内风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内风典型的三种类型,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动风,三种类型,作为体现出治法的完整性,以及在温病学说的辩证论治,体现卫气营血辩证论治全过程,这个方有一定代表性,所以一直保留在教材里边。
   因为这类阴虚风动证,到温病的后期,真阴亏虚这种情况,在现代的病房里比较少,因为真正到温病发展过程到极期,然后延续之后,达到正气这样亏虚,现在都有补液等各种现代中西结合方法,一般不容易到这种程度。
   在热病发展过程中,在吴鞠通他们那个时代,纯粹都是因为现代医学还不发达,都是以纯中医治疗,当中从病案这些看有发生这类情况的,所以这个方从治法角度来理解它。
* 这种阴虚风动证(大定风珠证),是温病后期。
* 这要注意和羚角钩藤汤证的区别,羚角钩藤汤也是温病当中常用方,它是温病极期。

   温病后期,作为温热病邪来说,已经发展到如强弩之末,病邪已经不多了。用吴鞠通的话讲,这个时候“邪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了,也就是说,邪虽然不重了,阴亏已经非常严重了,叫真阴,一般来说叫肝肾之阴,也就谈到真阴亏虚,从人体之阴,真阴,根本之阴,根本之阴极度亏虚了。
   肝肾之阴亏虚了,水不涵木,那就是说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阴,肝阴不足不能濡养筋脉,造成虚风内动,所以这个时候手足瘛疭,它这个风主要反映在手足瘛疭,在临床的表现方面来说,这个证候表现我们这个表格上,分为两部分。
(* 阴虚风动 - 手足抽搐无力
  * 真阴亏虚 - 形体消瘦,神疲倦怠,无力五神,时时欲脱,舌绛少苔,脉气虚弱。)

   所谓阴虚风动这个风,虚风内动,手足瘛疭,是一种手足搐搦、蠕动的表现,不自主的在搐搦这种动风,瘛疭的这个范围很小没有多大力量,搐搦一种蠕动,无意识的蠕动。
   那怎么知道真阴亏虚呢?
   那温病到后期迁延日久,形体消瘦,极度消瘦,形瘦神倦,脉来非常虚弱,加上舌绛少苔,这都反映出来一种真阴不足。阴不足,气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实际上气阴两亏,因为温病伤阴了,阴虚为主,脉细非常虚弱。
   时时欲脱,这是气虚了,也就是说神志时而清醒,时而昏迷,这种时时欲脱,气阴两伤,真阴亏虚。

   所以在这个阶段,注意它证候特点,
   它是一种真阴亏虚,根本来说肝肾阴虚,水不涵木。温病到后期所造成的一种,邪已经不多了,正虚为主,所以说它“病邪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这样的一种证候。

   从治疗上采取
 * 滋阴熄风,要用大剂量的滋阴养血这类药物,紧急填补真阴的不足,用吴鞠通的原话讲“以大队浓浊(他把它形容这种滋腻的这些药物叫浓浊)之品,填阴塞隙”填补真阴,缺少、空隙都把它填满。
 * 再结合潜阳镇定,结合用介类潜阳镇定。
   所以这个方体现出,温病后期阴虚风动的温病学派一些用药的一些特点。

   虽然治法功用我们简单的都叫做滋阴熄风了,但是这个滋阴熄风特点,在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原著里,讲的比较清楚,它的特点是以大队的浓浊填补真阴,浓浊者也就是大队滋阴力量很强的一些滋腻的药来填补阴血,这是当务之急,针对“真阴仅存一二”这种目前的状况,而结合潜阳,这种阴不足不阳亢吗,但这种温热病邪,引起阳亢那个邪并不多了,不能用很强力的镇潜方法,而是用介类的药物,比如讲,牡蛎、龟板、鳖甲,这类介类的药,贝壳类,能够来潜阳镇定。这两个属于大法,他熄风是用介类,滋阴是浓浊的,这种结合,是吴鞠通他自己讲的这个方的特点。

   这个方
* 君药是鸡子黄和阿胶,
 @ 鸡子黄,从仲景时代就开始使用,吴鞠通对这个药,发挥较多,他认为鸡子黄既能交通心肾,又能滋养肺肾。所以交通心肾,滋养肺肾这是上下,中间它也能补脾胃,滋养脾胃,上中下兼顾,这是《温病条辨》里边常用的。
 @ 鸡子黄和阿胶相配用来填补真阴。

* 臣药,芍药、地黄、和麦冬,
   这三味药是常用的一个既能益阴养血,又有清热作用的组合,因为温病后期不是温热病邪还有一二吗,既能滋阴养血,又能够清热,这是作为臣药。

* 佐药呢,用来潜阳,
   阴不足这个阳亢,那潜阳力量来说,这个方里虽然龟板、鳖甲、牡蛎用了三个,它的地位还是次要的,全方大队的药物,都还是各滋阴为主的。
   龟板、鳖甲和牡蛎,这三味药,滋阴潜阳它们还有些不同了,
 @ 龟板、鳖甲的寒热性味都偏平性的,
 @ 鳖甲有的说平性,有的说有点偏微寒。
 @ 牡蛎偏于寒性。
   这个鳖甲和牡蛎,都有咸寒的作用,咸寒能够入肾,包括龟板。
   同时在这里都用的介类,吴鞠通也有一个解释,当然这个解释我们仅供参考,一种说理工具了。他说介类这种潜阳呢,认为效果比较好,他在讲他的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这一类常用这个,他是根据什么呢?
   用介类来潜阳,他是遵照清代初期的喻嘉言讲的,喻嘉言喜欢这样用,喻嘉言比喻“蓄鱼千头者”当然我们现在不知道,当时的养鱼塘怎么样情况啊,养鱼很多的人“畜鱼千头者”,养鱼一千以上,养鱼很多的一个鱼塘里,一定要在那个鱼塘里“必置介类”一定要放一些象龟甲之类的东西在池中,因为它可以沉降,他说一打雷,一动网,其它鱼都要乱翻,如果说一有介类,在其中其它鱼都比较平稳,不会乱翻,他来形容介类这种药物潜阳作用很好,吴鞠通也是基于这类的一个思想,擅长于用这个介类了。这三味药用来潜阳。
 @ 麻仁在这里可以养血润燥,也是用来增强前面的滋阴药物的作用,它也有润肠作用。
 @ 五味子,酸味,和甘草合用,可以酸甘化阴,同时五味子也有收敛阴液的作用,味酸能够收敛阴液。

* 使药,
   甘草用来既能调和药性,有能够保护胃气。

   整个这个方配伍体现了一种滋阴养血为主,滋补肝肾之阴为主,介类潜阳为辅,这样一种基本结构。这个方作为二类方,以了解这种治法为主。

   掌握它的配伍特点很重要,
   就是以大队的滋阴药物为主,配予一定的介类药物潜阳,这样的以滋养为主,熄风为次,寓熄风于滋养之中,有这个特点。

   在临床使用的时候,辩证要点,
* 第一个神倦,往往严重的时时欲脱,极度疲倦,经常神志不清,时时欲脱。
* 手足搐搦蠕动,瘛疭就是讲有的说活动不利,有的是无意识的搐搦,
* 舌绛苔少,脉虚弱,这都是正虚为主。

   随证运用加减当中,
   要注意常见的这种情况,就是这里考虑阴虚为主的,
* 但是有气少、气喘这种情况,那气虚也较严重,在这个方里边补气之力不足,所以可以加人参。

* 常自汗,反映气虚,人参补气,龙骨、小麦这类收敛心气,也能够敛汗,收敛心气也能够和牡蛎配也会具有敛汗作用。

* 气虚的心悸,也可以加人参、小麦、茯神,这些安神,收敛心气的药结合。

* 如果有明显的低热,可以加地骨皮、白薇,还可以结合起来退虚热。

   这个方纯大定风珠,现在临床使用的几率不高,这是体现了一个温病学说的治法,这个用方一个完整性,而且这个方子代表了滋阴熄风的一个治法。

   这个方比较的话,应该和羚角钩藤汤比较,因为都是温病过程当中使用的方剂,
 * 羚角钩藤汤是温病发展到极期阶段,以高热为特点,这个前提产生的四肢抽搐这种动风,所以它是清热凉肝熄风为主的,而且以增液舒筋为辅的,为次要的,这两个结合的一种治法。
 * 而大定风珠呢,它是大队的滋阴药物,填补真阴,然后这个方里用三甲类、介类来潜阳,相对潜阳力量更弱,清热力量更弱了。所以是滋阴为主,起到熄风作用的,这是和羚角钩藤汤在病机治法方面的一个比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