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沫末 图片来源网络 那天,翻看公号文章,实则是看粉丝数量。突然瞥见一段留言,头像是一个气质绝佳的小姐姐,她说写写咱们小区吧!她超喜欢世茂的绿化和风景!我一瞧,我还乐呵回复人家:有空定会写哒! 最近一直待在舒适区,很久没码字。上次用尽温情写了一篇关于女性文章,写得酣畅淋漓泪流满面,如此情真意切的故事和话题,我以为会引发共鸣,起码女性朋友。我幻想着阅读量能过万。最后却被现实狠抽,阅览量少得可怜!我仿若做了一梦,呵呵。 我没有泄气,但也没有动力。 当看到和美粉的这条互动,我心里惊了一下。留言显示已过半年,有点惭愧,一直说写咱们小区一直拖延。其实五年前就有写得冲动,总是被这样那样的顾虑耽搁……那刻当下,立即马上,我点开手机备忘录,打开尘封的标题,开始认真写。 1、高楼气质、视角、风景 很多人不解,世茂业主为什么要买这么高的楼?为什么要住这么高的楼?有人开车经过世茂高架桥,看到超高楼群和密匝匝的窗户会调侃:住的是鸽子笼呗! 是的!最大鸽子笼二百多平,小的也一百多平。没进来的人,总以为住这种高层小区憋屈的很。其实,还好,住超高楼的上层离天空更近,仿佛住在云上,是另一种人生体验。 十年前,我去世茂滨江一个友人家里做客。她家住42层,房足够大,临江视野足够开阔,站在她家客厅的大玻璃幕墙前,看着浩渺的江水,心门倏然打开,那种旷达非常奇妙。她告诉我越高越贵,50层以上还要贵,于是带我去到她家楼上52楼的弟弟家里。同样位置,同样视角,高了10层,感观完全又不一样,视野更加广阔,远处的渡江胜利纪念馆、三汊河、长江如同一幅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延展至天际。 那天,我在世茂高楼里体验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人站在一定的高度视角,方能一览无余,胸襟万里。 为什么超高住宅越往上房价越贵呢?毕竟住在云端的是小众群体,不是每个人都能住得上的。它需要勇气、审美、格局和财力,缺一不可。当然,有的也靠缘分。 就比如笔者我,住不了超高层,一来我有点恐高,二来我没有经济实力。 世茂滨江和世茂外滩是南京城首个超高层住宅建筑板块,30层根本不算什么,57层才彰显它的气质。像这样的超高层建筑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喜欢的人当中肯定有人是冲着这个高度的。 稻盛和夫说:我站在1楼,有人骂我,我听到了很生气!我站在10楼有人骂我,我竟然以为他在和我打招呼,因为听不清。我站在100楼有人骂我,我根本听不见,眼中只有风景。 我读过这样一句话:喜欢高的地方,心灵更自由,性格更洒脱。愿意做自己,不从众不逐流。 关于超高住宅,总能听到一些不同声音,诸如多年之后,高楼就是贫民窟;高楼得房率低;高楼发生火情怎么办?还有人对我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刮台风时,你们世茂楼会不会摇晃? 我摇摇头告知,从未感觉楼身晃动。 其实,大多数人选择高楼盘时,得房率肯定会首当其冲考虑,然后再结合小区内部环境、景观、绿化,教育配套,交通出行等等综合衡量,再做出慎重选择。毕竟买房是一个家庭或三代人的大事。 我想,别人担忧的问题,业主在买房前肯定都会细作考虑,至于N年后究竟成不成为贫民窟?杞人忧天,当下不要成为贫民即可。 关于火灾,小区里每栋楼每单元大厅到每一层都有消防栓,至于每一户,家家都有烟雾感应器。每个周末,我在家火力全开大显厨艺烹煮煎炸时,烟雾感应器会非常配合我在脑袋上方一直叫响不停,我会愤慨地开门推窗,它才消停作罢。 那么,又有人会担心,真发生火灾,消防车冲水泵到不了那么高的地方。我想说,防火是各家各户一生的责任,无论住高楼还是矮房,杜绝一切火源隐患,禁止电瓶车上楼,防患于未然,从我做起。 …… 实际上,在都市文化中,像上海、香港、纽约、巴黎,人们很愿意去很高的楼上班,也住很高的楼,这是一种对身份地位的共识,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我看过一篇文章里说,“去到很高的地方上班或是生活,是一种高学历高收入的象征或炫耀。” 可能这种高耸入云的“炫耀“对于咱们国情不太适合,大多数国人还是喜欢低矮洋房,因为接地气。 2、就买世茂,女儿喜欢 说实话,我对世茂心动不是楼盘高度,我真没有这么高的格局和境界。 之前,我对房子要求有个地方住就行,有张床睡觉就行。 以前我一直住在水关桥附近的老屋里,那片房龄比较老。我在那所老房子里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我没有任何压力,没有房贷,没有物业费,没有停车费。每到周末,我们带着女儿去餐厅吃饭,每周去到不同的餐厅,周周如此;每个季节会去新街口逛逛商场,买点衣物;每年暑假,会带女儿去南京之外的地方旅旅游。日子过得不紧不慢,潇洒惬意。现在想来,为何如此?因为那些年没有房贷,住在老小区也无乱七八糟的费用产生。 本来,我以为,就这么住,边住边等拆迁。压根没想过换房或买房。直到住在老屋的第九年,那年夏天傍晚,老公骑自行车载着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在世茂滨江外滩游玩观赏,吹吹江风,说运气好的话能遇见江豚。当然,江豚没看到,女儿看到了世茂高楼,她仰着头,以90度的视角往上看,不禁念道:“爸爸,这边的楼房好漂亮,我们家住在这里就好了!”感叹完了又伤感地补充一句:“唉!爸爸你买不起这边的房子!”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晚上回来,老公把女儿的话重复一遍给我听。也就是在那一刻,我们俩产生了共识——要买房了。 于是,第二天,我们来到世茂滨江的售楼中心,了解并咨询楼盘价格。十年前,毛坯房,一万五左右,我觉得贵。想买,囊中羞涩。我拖着老公从售楼中心出来,我告诉他,再等一年。自从认定买世茂,那一年里其他任何楼盘都没有接触过,不去看,不去听,不去想,不受周围人劝说:买房是大事,要比三家。 我们当年的执念:就买世茂,女儿喜欢。 等了一年之后,买房首付款到位了,但是房价涨了小几千,呵呵! 在那一年冬天,终于抢到了房。那些年,买房总是靠手速,就像抢大白菜,好像不要钱似的,稍微迟疑,房子就是别人的。 深记得那天,我们进去的时候,我想买的低层已经没有,只有中高层和52楼。老公说买52吧!站得高视野更开阔,阳光会更好!我不要,一口推掉,52楼太高了,超出我的预算几十万,我果断选择了中高层。 其实是在我犹疑的三秒,52就被抢了,我就赶紧选了中高层。 后来,住进来头一年,老公站在阳台上远眺,总会感慨一句:当初要是抢到52楼就好了! 最近几年,我见他懒得往阳台上跑,每日早出晚归,每天到家,夜幕低垂。偶尔阳台上站一站,会说,这个高度看夜景也不错! 3、园内绿化、景观、邻居、音乐 我相信,大多业主和我一样不是因为世茂的“高”买这里,而是冲着八大世界风情园林景观和独特的临江外滩风貌。因这两个亮点,高层住户可一览长天、落霞与江水。可鸟瞰全城、天空和远方;低层住户可与大自然相洽,观草木,听风雨,一窗一画,四季轮换。 五年前我刚住进二期的时候,小区业主不是很多,小区里的设施建设,园林景观都挺新。尤记得崭新红黄相间的健康跑道,被两旁的绿草绿树映衬得格外鲜亮。 那时出行喜欢走路,只为沿途欣赏小区里的景。 小区内景一角 从南门由下而上的坡地进入小区,迎面可见的超高住宅,一幢一幢。楼距宽阔,排布错落,家家户户大落地窗,漂亮气派。穿过地库入口,可放缓脚步拾阶而上,防滑条纹石砖安全又质感。两侧整齐排列的白天鹅,显得彬彬有礼,仿佛在迎接业主回家,优雅的天鹅应该是个喷泉,可惜我只能想象它的灵动和浪漫;此时抬眼,可见一处幽蓝浅水湾,无论何时都能瞥见有孩童在里面玩耍戏闹。再向前走,一步一景,满眼皆绿,深绿、翠绿、碧绿、鲜绿,绿树成荫,绿草如茵。极为丰茂的植被,让人似进园林。我个人更喜欢拐入一处小径,小径不长,深蓝色,弯弯的,两旁高大的香樟树,叶茂枝繁,簇拥的枝叶在上空交错,遮蔽了烈阳和喧嚣,斑驳的树影使得小路清冷幽静,每次行此我会想起一句唐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出了小径就是一片似锦繁花。这是园景设计的巧笔和匠心。就像人生,总有一段路程是孤独是曲折是落寞,走着走着,穿过丛林越过山丘柳暗花明。 住在小区里的人都知道,小区正中央有一个超大超美的小提琴形状的露天泳池,一眼望去,碧蓝盈盈,泳池四周有数十棵棕榈树,在太阳照耀下,很有热带风情的味道。可惜,偌大泳池,寂寥极了。 泳池外围被盎然的绿植环绕,大片大片的草坪,郁郁葱葱的树木,高的矮的簇簇拥拥,这是整个小区植被最为丰饶的区域,当然也是小区景观的C位。最有意思的,植被的形态亦是一把天然的小提琴,很有艺术感及观赏性。 值得一提的是,小区里随处可见的音乐主题,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反正业主每天归家都要踩着黑白钢琴键,好像时刻提醒业主: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音乐和艺术的熏陶。 小区有个美女粉丝给我留言:窗外有美好的风景,小区有很不错的绿化,孩子有好几处的玩乐设施。邻居也没碰过不可爱的,我住在这里心情挺愉悦! 是哦,小区最大的亮点不仅景美,而是太适合家长们下楼遛娃。因为楼足够高,小区也足够大。各种不同的儿童娱乐设施,满足了各年龄段孩童的娱乐需求,孩童们足不出户可在园区疯玩一整天。当然,很少见到大孩在楼下溜达。 确实,小区里的邻居都很热心、友好,愿意分享和互相帮助。诸如谁的包包落下了,谁的宠物跑丢了,谁的快递送错了,只要在群里一吆喝,准能物归其主。虽然群外很多业主互不相识,但是群里就像家人。 而我呢,在外工作一整天,每天就盼着早点回家。当拖着疲惫的身子,推开家门的那一刻,整个人是放松舒适的。坐在我家沙发上,能看到长江里的船只,静静地漂在江面;夏日的黄昏,经常看到江上的霞光云氤,大片的火红,烧透半个天空。站在阳台上,向东南远望,能看到新街口的高楼和南京广播电视塔。夜幕降临时,城里的万家灯火、各种霓虹都亮了…… 这样的房子是足够让人心灵愉悦的! 4、南京外滩、三汊河 说到南京的“外滩”,网上众说纷纭。有网友说是幕燕滨江、五马渡,也有网友说是鱼嘴湿地公园,还有一部分人质疑:南京有外滩吗? 南京当然有外滩。 在我心中,南京外滩就是咱们小区附近的滨江风光带。 如果说世茂滨江是南京超高住宅建筑的肇始,那么沿江开发的篇章一定发轫于下关。 二十多年前,江岸荒芜人烟杂草纷飞。几乎没人愿意住在江边,那时新街口多繁华,老下关就似大棚户村被城南人嫌弃,包括口音,一听就是下关的。而下关濒临长江流域,如此佳境,也曾被城里人瞧不上:江边风大。 且不说民国时期老下关的昌盛和繁荣。追根溯源可至盛唐,多少文人墨客流连于下关的长江之畔。大诗仙李白超爱南京,竟然说自己祖籍是金陵。他每次来金陵,最爱去的地有秦淮河畔,和秦淮河的长江入口,就是今天的下关,独有的江畔风貌深得李白喜爱。李白一生酷爱长江,有学者说,如果没有这样一条江水,李白将无从创作。豪爽大方的李白经常跟友人光顾下关,喝酒聊天。有一次李白要离开金陵,友人来送行,他不舍离去,又非离不可,于是写下: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一千多年后,竟以长江和三汊河的交汇处为中心,作为外滩滨冮风光带向东西延伸发展。 提起三汊河,记得2000年左右,我在三汊河大街谋生。作为一个打工的妹子,人生第一站就是此地。那时的我,够年轻,够穷,够瘦。 二十年后的今天,羡慕起那会的瘦,那时外人对我评价:瘦和高。 我在一家影楼上班,老板娘是下关人。她家住在江边老破的厂房宿舍。老板娘对我不错,常带我去她家里,管吃管喝不管住,因为她家真的够小。每次去到她家都要经过一条巷子街,街不宽,但很热闹,街边小饭店特别多,饭点时家家忙得热火朝天,什么鱼香肉丝、宫爆鸡丁、蚂蚁上树、月光酸菜鱼的大字招牌赫然显目。我总以为鱼香肉丝是鱼片和肉丝组合的一道美味佳肴,仅这菜名让我馋好久。有一天老板娘带我去小饭店吃饭,我才知鱼香肉丝没有鱼肉,蚂蚁上树就是粉丝炒肉沫,只有月光酸菜鱼味道真心不错,15元,一大盆,香喷喷的,鲜嫩爽滑的鱼片。如今再也捞不到酸菜鱼盆里的月光…… 当年那条巷子街的上空,飘浮着油烟,充斥着油腻,若干年后,谁曾想,那是人间烟火气…… 第二年,我离开了影楼,命运之手把我推进了交科院。我从一个打工妹子成了单位文员。但是并没离开三汊河,我在三汊河附近小区租了间屋子。 记忆中,三汊河最先动迁的是巷子街东侧。 2002年某个冬日,我误闯入一片空旷之地。四周静谧极了,我一个人坐在石墩上,静静地看着湍急的江水,滔滔奔涌,想象着明天和未来…… 那年的江畔除了荒凉就剩苍凉。 确切地说,那年起,那片地,那片江岸已经在规划之中。 2003年后,在房地产的激流中,长江之滨秦淮河畔一幢幢超高楼拔地而起。 2007年,我们驾车从高架经过此地,我第一眼就被世茂高楼的气质吸引,当年八千一平实在买不起! 2003年后,在临江开发的洪流下,三汊河大桥下游,有一项水利工程为世界首创——三汊河口闸。三个如雄狮般坚毅的庞然大物,在夜阑的衬托,妖娆河水的倒映下,正向看,这,双眼皮大眼睛着实妩媚动人。而最具地标性的建筑当属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雄伟壮观的艳红雕塑巍然屹立于江边,耀眼夺目;一座婀娜多姿的红色云桥在江面上蜿蜒伸展;江边茂盛的植被层层叠叠,不远处的夹江更像盖上了一床厚厚的绿被子。这里的地貌位置是滨江风光带最佳的观赏地之一,特别是夏日傍晚,看南京的落日夕阳,看鱼鹰展翅、江豚入水,一切美景,在夕阳映托下格外俊美! 到了晚上,更加热闹,人影憧憧,人头攒动。有跳广场舞的大妈,有卖货的贩夫,有骑单车青年,有跑步的学生……大多是住在附近的居民,也有别的地方开车或骑电瓶车过来游玩的。 夏日江边的晚上,凉风习习,舒服惬意。夜幕下,再看世茂,高楼耸立,灯火万家,和灯光辉煌的希尔顿大酒店相互辉映,和远方流光溢彩高耸入云的南京广播电视塔遥遥相望。 夜晚,站在世茂55层的高楼之上,上帝视角俯瞰整个南京城的夜景,山水城林,尽收眼底,有种“一览众城小”的快感! 因此,不要纠结楼高和得房率了。人,一生能拥有一间这样视野和美景的房子。 不易!足矣! 因此,夜色绝美的下关(鼓楼)滨江,如果没有世茂高楼作背景烘托,沿江风光带会不会显寂寞和苍白?世茂一期二期三期,顺延冮岸向东,排兵布阵地生长在下关大地。让曾经棚户遍地的老下关焕然新生。 如今的老下关,早已被称为鼓楼滨江。曾经的老破旧,如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去不返…… 其实下关最厚重的辉煌,不是多个地标性建筑,不是星罗棋布的超高楼,也不是鼓楼滨江的美景。而是老下关的历史底蕴、大自然景观和民国建筑。随便亮出一张,就是一帧封面,足够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足够在“南京外滩”的列表中,闪闪发亮! 5、下关、历史、外滩、民国建筑 毋庸置疑,南京的外滩仅此一片。虽然没有上海外滩那么举世瞩目,那么繁华喧闹,那么熙熙攘攘,没有大厦洋行,没有酷炫灯光。但是南京的外滩就像一部老的胶片电影,静静地讲述前朝和今生…… 这个本属江南的下关,却在城市的最北边。这个处处是景,处处渗着深厚历史底蕴的下关外滩。在曾经的荣光之后,低调近百年。 前几日在一篇访谈文章里,读到叶兆言先生的一段话,他说,这些年我搬到江边来住了,窗外就是长江,我天天看着长江,然后我所在的这个地方就在下关,南京的下关曾经很繁华…… 莫名,内心涌入一股潮热。 说真话,我来南京二十多年,兜兜转转没离开过下关。初来乍到时在三汊河,结婚生子后,在水关桥,公司铺子在阅冮楼,后来置业在世茂。这么多年,我从没离开过下关,虽然我不是南京人,不是土生土长下关人。但我对这个地方有着说不清的情愫和依恋,可能生活太久,潜意识里成了我第二个故乡,我喜欢这里的江水、天空、公园、街道、民国建筑,还有高楼。 可以想象,生活在下关,住在江边万万千千的人,其实大多数人对长江都有一种天然的情结,对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留念。 我有个朋友,她之前住张家圩小区,2016年她着手换房,想换一套大点的房子。她卖掉了张家圩的老屋,开始了在南京城看楼盘、看二手房。半年过去了,房市一天一个价,蹭蹭往上涨,看了无数套房,其中不乏有让她心动的房型和价格。但是她始终定不来,始终摆脱不了一个心结:离不开下关,离不开这片江,离不开这个生活圈。 她比较了半年,比较了半个城,哪都没下关好。 她告诉我说:后来就决定买世茂外滩,既然不想离开下关,何不换到高处,至少40多层,这样可以在家里看长江。我喜欢看风景,下关是一个能满足我看四季的地方,世茂高楼又能满足我眺望到更辽阔的地方,看到更远的风景。下关这个地方多好,适宜居住和养老,家门口有山有水有公园,交通又便利,去哪都方便。 这让我想起一位友邻曾给我的留言。 有人问他:你住的世茂有啥好? 他答曰:附近有(长)江、(秦淮)河、(卢龙)湖、(挹江)门、(明城)墙、(静海)寺、(天妃)宫、(狮子)山、(阅江)楼、(南京)长江大桥、(潜)洲、(中山)码头、(绣球)公园、(南京)西站……请问你还能在南京再找到一个有这么多历史、自然景观集中的地方吗? 是呵!毫不夸张地说,在泱泱大国都市中,很难觅此下关佳地。我们生活的小区恰巧就生根在这方土地。我个人认为,下关板块不比河西奥体差,不比紫金山脚下逊色。 五年前,我刚住进世茂,便萌出写一篇关于下关和世茂高楼的文字,苦于本人才疏学浅,对下关人文历史了解甚少,我深知自己写不了,写不出深刻的文字来,因此一直拖延。直至今年,我看到粉丝留言,我浇灭的文字火焰又一次燃起。 于是,动笔了。 刚写的时候,小区里的花儿还没争相开,只有绿植贪婪地汲取春天的养分,拼命地往外冒着青绿。说实话,此类人文景观不是我主场,我写得哆哆嗦嗦,写得费劲,写得忘乎所以。就在我一筹莫展之时,昨天下午准备到江边散心,下到一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小区里一株株遍地尽是浅白浅粉的小花,一夜盛放,动艳如是,像极了三月飞雪,太壮美太浪漫……看到小区里满园花色美景,我心绪一下子打开,灵感来了。 灵感就是文字的灵魂。没有灵感的支撑,文字将如枯槁,写字的人是极其苦恼和惆怅。 心情大好,我迈着轻盈步子去到小区门口的发屋,洗了头,修剪了发。发屋里给我洗头的小男孩,一个劲地告知,已经双鬓染霜,要不染个发?我说不了,让我再白一白,再等一两年。小男孩悻悻地,不再劝说。 出了发屋,扫一辆单车。轻车熟路穿过唐山路,迎坡上到一条栽满柳树的马路。目光所及皆是青,柳树躯杆粗壮柳枝却精细修长又柔软,三月柳枝头的嫩叶似明前茶,小巧而灵动。微风拂面曳生姿,长发飘摇撩春光。这条不长的路在春天里美得惊世,可惜的是,知道人不多,算是南京外滩最低调的风景线。 ![]() 顺着马路沿向东骑行,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一幢修建于民国的建筑——中山码头。当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而取名的中山码头;中山码头,矗立于江边,历风雨百年,阅千帆过尽;今天,这个轮渡口依然忙忙碌碌,它是浦口与主城客运的重要枢纽。花两元钱,坐上轮渡,去对面老旧的浦口火车站走一走,听听朱自清《背影》里的故事…… 中山码头 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码头 沿着江岸线继续向前,道路两旁遮天蔽日的法桐,是历史光影的记录,“一句梧桐美,种满南京城”;不远处,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格外显目。这是一处历史可追溯到清末的电厂,走进园区,高高的吊塔、取水码头、运煤工雕塑,满满工业风,机械的力量,让人叹为观止;打卡完电厂,不要遗忘铁路轮渡栈桥,这个早已千疮百孔被流光腐蚀的钢铁之躯,过了半世纪,这座钢身依然倔强倨傲地遗存在下关江岸,任凭江浪拍打,野草荒蛮。 铁路轮渡栈桥 这条最具历史气韵的江岸外滩以前不知走了多少回,每一次经过都令人心之动荡。 一个人,静静地,踩着车,任江风吹散发梢,扬飞衣角。 下关历史陈列馆 我停在下关历史陈列馆前,怔怔地看,这栋大红立柱外墙青灰高格的民国建筑,每一次,我都会看许久,看得入神。其实我从未进去过,但莫名地对这栋建筑情有独钟。这里还有当年名震一时的大马路,百年之后,雄壮的身姿依然苍劲有力;再向东走,民国海军医院旧址,典型的民国建筑,楼身复古,墙线流畅,此处成了文艺青年和摄影爱好者的打卡福地。 下关火车主题园 前方不远的转角,就是南京外滩最热闹的景点——下关火车主题园。一座江南岸的火车站,据说比浦口火车站的建成还早三年。而今,成了网红景点,最大特点是真的将火车搬入景区,打造成一个临江赏景特色餐厅。每到周末晚上,这片江域人潮涌动,从四面八方赶来吃饭的、打卡的人,络绎不绝…… 6. 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 我把单车停好,上到二楼揽江台。 远处,雄浑壮阔的长江大桥凌驾于长江之上,横跨南北。桥上影影绰绰、如梦似幻,桥下波光粼粼、渔帆点点。 远处长江大桥 此时,日暮黄昏,太阳落在了江对岸的地平线。春天的夕阳比盛夏少了浓情与热烈,橘红的霞光温柔地晕染着云朵和江水,暖黄色的余晖缓缓地消融、消融。 我没有继续前行的打算,再向前走就是网红步行桥了,这个景点于我而言,实属太时尚太年轻。不知何时,曾经专长的风花雪月,早已练达为哲思与人生,风景和旧貌。我变了。 在回去的路上,干道上的汽车逐渐多了起来。 天色渐暗,我贴着右侧人行道,向西南家的方向奔去。不宽的公路挤满归巢的人,开车的,骑电动车的,步履匆忙的。各种喧闹和嘈杂不绝于耳,和白天的萧瑟形成强烈反差。当然也有人是来赏落日散步的。很多年轻的男女,一对一对,他们挽着胳膊,悠悠地漫步江岸。落日最后的橙黄给江水撒上金箔,我看着他们的青春落进了江面,留下剪影,无限美好。 当余晖退出白昼,霓虹又照亮夜幕。霎那之间,江边观光带的灯光瞬间点亮,柔和的灯光洒在路人身上格外温暖。此时,从遥远江面传来长长的汽笛声,又是一拨船客将登岸进城,来来往往的人啊,川流不息的人流。 轮渡上的船客 我抬头仰望码头外滩的天空,竟然看到不远处世茂高楼里的灯火。一束光一扇窗,闪烁着,灿若星辰。说真话,一期、二期、三期,十几幢的超高楼耸立在长江之畔,从初始的三汊河长江外滩至中山码头,给曾经凋敝苍茫的江岸带来繁华和向荣。 早在十多年前,我跟很多人一样,并不解世茂高楼,因为它真的是南京城最高住宅小区,没有之一,且临岸江边。多年后,我恍然:其实只有高楼林立才能衬托长江的恢宏气势。 高楼与长江,一定是相互依附相互成就。 高楼建筑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经济脉络,临江的超高楼建筑群更是长江的灵魂。 而我眼前的世茂,是鼓楼滨江现代化高楼与老下关历史底蕴的对望与碰撞;是老下关曾经的繁华与鼓楼滨江今日的繁花,跨越时空的并驾齐驱,交相辉映! 那一刻,我想说:老下关,鼓楼滨江,其地有高楼,有长江,有历史。 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即南京外滩。 “多 谢 您 的 转 发 和 点 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