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体、辨病、辩证诊疗模式及临床应用 一、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概念 二、建立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 三、辨体论治的意义 四、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的临床应用 五、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应用举例 讲课专家简介 王琦教授:男,1943年2月生,江苏高邮人,国医大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四届会诊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辨识重点研究室主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2013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首都劳动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14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教授。 构建并完善了中医体质学、中医男科学、中医藏象学、中医腹诊学四大学术体系,开拓了中医原创思维、中医未病学等新的学科领域。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包括“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发明专利15项。主编专著67部,发表论文500余篇,SCI收录25篇。先后培养学术继承人、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20名,各省市研修人才数十名。 辨体论治的意义 (一)诊断学上的意义 辨体质把握人的整体状态,为诊断学的首要大法 不同体质皆有各自的特征,并可通过寒热燥湿偏胜的表现构成诊断学上的特点 (二)病因学上的意义 重视禀赋体质可拓宽中医病因学的内容深化对疾病防治的认识 对遗传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胎传等将拓展新的认识 (三)病机学上的意义 体质类型决定对病邪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 体制因素参与并影响不同症后与病机的形成 体制特性影响着病程与转归 (四)治疗学上的意义 治病求本,体制为本,病症为标 体现个体化诊疗思想 突出体制与相关疾病的治疗思想 揭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 通过体制类型预测疾病发展趋势,及早干预以杜其变 |
|
来自: 新用户04261092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