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三大红茶,正山小种、祁红和滇红,但相比前两种,滇红的诞生要晚得多。 80多年前,它诞生于云南凤庆,并成为当时出口换取外汇和战时物资的“硬通货”。虽然是后起之秀,但一点也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 三大红茶中,唯有它是大叶种茶,以香高味浓而著称。但更让茶人们垂涎的,是珍贵难得的古树红茶。在云南临沧澜沧江一带,溪壑纵横,山高谷深,那些几百年的古树就散落期间,仿若闲云野鹤。 平日里基本不会有人来打扰它们,只有采茶季的时候,茶人们才穿越丛林、寻觅而来。 老茶树吸饱了山林的野气和来自地底的植物能量,枝干上布满了碧绿的青苔,茶树周围的土地疏松而柔软,腐殖质丰富。正因如此,才造就了古树红茶茶气足、滋味浓的独特品质。
这些藏于深山密林的古茶树, 被当地茶人当做一种神圣的存在,它们是大自然的恩赐。出于对当地古茶树的保护,茶人们也会尽可能减少对古茶树的索取和破坏。 因此,每年能采摘的茶青量很小,再加上古树的生长环境荒僻,路途遥远,采摘困难,就更显其珍贵。好茶难得,人与茶之间的缘分也是不期而遇的。难寻一口的手工古树红茶,时光绵延百年,才在杯中与我们相遇。 今天,『山间四时堂』就给大家分享这款野生古树红茶。

古茶树的采摘远比普通茶树要艰难得多,在采茶季,茶人们要走很远的崎岖山路才能到达古茶树的所在地。 到达之后如何采摘也是一个难题。古茶树高大粗壮,要想采摘必须借助梯子或者爬到很高的树上来采,充满了艰险。 采摘时,只采芽头,且采摘标准十分严苛,一颗古茶树也就仅能采得寥寥几斤的芽头。最终制得的干茶,一斤就需要几万颗芽头,稀少难得。
萎凋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工序。 鲜叶萎凋后,经过来回揉捻,细胞被破碎,色香味初现。 
传统的红茶发酵方法是用木箱或竹篓,在黑暗的室内通过长时间的自然发酵熟成。 这种做法,时间长、难度大、成本高,对天气和制茶师傅的经验要求也都非常高,如今这种工艺已越来越少见。 将发酵后的茶坯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固定外形,然后手工拣剔,剔出碎茶、夹杂物等。经过这一些系列手工工艺,古树茶便实现了自我的转化,走出山林,成为茶客们杯中的佳茗。 这款古树红茶,茶青来自“中国滇红之乡”云南凤庆的老茶树。 老茶树们生长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林间,靠近云南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至今已有300年以上的树龄了。 野生古乔木的独特茶韵、300多年的时光积淀,赋予了这款古树红茶十足的力量感,深厚的茶气和山野气,让喝过它的人赞不绝口。干茶条索粗壮,乌黑紧实。细嗅,茶香霸道而热烈,并伴有蓠蒿及薄荷清凉之香。 茶叶遇水后,被封印的山林野韵扑面而来,带着高原的湿润气息。用力吸上几口,浑身都觉得爽朗了起来。茶香落水,茶汤中夹杂着丝丝甜香,似蜜糖、似芝兰、似花果,香气在唇齿间变奏,味蕾应接不暇。 如此丰富的层次感,也是老茶树几百年的内在力量积淀,喝到的彷佛是时间的味道。叶底明亮油润,柔韧光泽,富有弹性。再品其滋味,甘甜厚重,喉韵尽显,有着古树茶特有的绵绵茶韵。 茶气劲扬饱满,含蓄充足,释放缓慢而持久。而且十分耐泡,十几泡之后,依旧余味不减。 传统的技艺尽管费时费力,但唇齿间的风味却让人惊喜。入口的瞬间,当那股独特“凤庆甜香”涌来,一切便都值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