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黄氏医书始,方知气机升降之妙。《四圣心源》系统阐述气机升降之奥秘。若后人能心悟此法,精研不倦,定能体悟。 ![]() 黄元御把人体脏腑气机升降,与天相应。在天则为,日出于东方木,升于南方火,降于西方金,根于北方水。 而中央土以灌溉四方而养万物。此天象也。 五行对应五脏,木火土金水,对应人体则是肝心脾肺肾。 在人体脏腑,则是肝木升于左,而生南方心火,降于右侧肺金,根于北方肾水。脾土居于中而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脾胃为中土,主要调节气机升降,脾主升清而行于左,胃主右降而顺于右。脾升则肝随之,胃降而胆亦从之。若中土雍滞,肝无上升之路,脾气不升而陷于下,肝亦随脾而下陷。则出现肝脾下陷之疾。中土雍滞,胃以降为顺,胆无下降之路,胆胃之气不得下降而上逆,遍生诸多气机上逆之疾。若中土不滞,气机升降正常,何疾之有? 大医黄元御,通过精研四圣经典,孜孜不倦,结合临床,总结出此套理论。但以方药为主。遍读近代针灸著作,少有将关于气机升降与针灸相合的专著。偶见部分散在文章,多是调节气机升降的四关穴,即合谷、太冲是也。其余相关论述较少,独论升降或单讲穴位者比比皆是,相合者鲜见。 为此,笔者尝试运用此论,相合于临床,以见成效。其思路如下: 升降理论,既然用于针灸,必不离经络。 十二正经:手三阴从胸走手,足三阳从头走足,此六经皆主降。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阴从足走胸腹。此六经皆主升。 此经络升降已明,脏腑之气亦随经络而同升同降。 比如: 足太阴脾经,从足走胸腹,脏腑之气主从左而升,而肝肾亦随脾而左升。 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脏腑之气主从右而下降,胆、膀胱亦随胃之右降。 手三阳亦从左而随脾升,手三阴从右而随胃降。 知其经络升降,我们便可得知某一经病变,在左还是在右。而调气升降。内经言: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如:泄泻、脱肛、崩漏以及病变在左侧诸疾,均可以左侧足三阴为主。首选脾经,脾升则肝肾随之而升。 头面疼痛、耳部诸疾偏于左侧的,首选左侧手三阳经。头为诸阳之会,位居最高,物极必反,升极必降,不降者乃佐以右侧手三阴、足三阳经针而使其右降之。此气机左升右降之心法也。 凡咳嗽、气喘、呃逆、胸部痞闷于右侧,及右侧诸疾,皆以足三阳为主。首选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 以此辩证取穴,正如《内经》所言:病在上者,取之下,病在下者高取之。左治右,右治左之理。通俗讲就是,上病下治,左病右治。仍不出内难之旨。 以上则是,曾尝读《四圣心源》所感。鉴于水平有限,还有很多精髓,未曾感悟,欢迎诸位有学识之士,给予纠正,补充。 注:转载和引用请注明出处,内容仅代表个人建议。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只为让大家不走弯路,正确进入针灸之门。关注公众号,我所知道的,毫无保留。 👇编辑不易,随心赞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