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育人空间,能促使学生从学习者变为创造者?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3-19 发布于上海

作者:杨路

尚德实验学校始终以“学生本位”为根本教育立场,以“让每个学生拥有希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理念,在新的智能技术领域不断开拓,将学校打造成为真正符合当代与未来育人需求的“未来学校”。在空间建设上总结了“智慧+X=赋能创造力”的空间重构“公式”,在人文艺术、自然生态、体育健康等传统教育空间内,完成智能技术为导向的空间重构。

智慧+人文艺术。在校园文化空间的设计中,我们尝试在“智能化”的站位高度上,将智能技术与人文艺术有机结合,形成横向能力发展的全方位培养机制。在尚德艺术廊中,间错嵌入人工智能馆的各个核心功能空间,如互动型展示体验区、AI课程教学区等。营造浓厚科普氛围的同时,也为尚德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情景化、浸润式、衔接性课程的教学场所。

而围绕在周围的尚德艺术廊则让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成为时空伴随者,引领学生徜徉在历史人文艺术的殿堂,感受时空文化之旅。学校与智能领域头部企业合作,研发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五年一贯制设计的AI启发教育课程,如机甲大师、无人机、赛车工程等系列。同时,围绕尚德艺术廊青铜器、玉器、瓷器等展区的丰富资源,艺术、历史、信息科技等学科教师共同研发了“时空伴随者系列”人文美学教育课程,用智能技术打开人文艺术创造的思路,以人文艺术赋予智能技术审美的想象。

智能技术与人文艺术高度融合,浸润式衔接性课程设计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提供有效途径,而人文美育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情绪感知与创造力,二者结合走向融合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智慧+生态自然。在智能技术爆发的时代,为了让互联网的小原住民们能够回归到自然生态中更好地学习,尚德还为学生们打造了天地自然间的学习场域。

尚德总校区打造了占地50亩的芃园生态创学园,依托《校园植物名录》等校本课程,结合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聚焦跨学科思维的培养,研发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系列生态课程。同时借助“参与、体验、感悟”的模式,践行“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益美、以劳创新”的劳育理念,促进五育融通。在芃园中的发现、观察与思考,为学生科创小课题的探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光照时长对白平菇生长的影响”“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对现代农业的助力”等优秀科创课题,都是学生们乐于探究的成果。

尚德航头校区将智慧空间创设在孩子们触手可及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习惯了在“最美花墙”前驻足,因为那里藏着《航小无处不飞花》跨学科校本读物中描绘的四季;他们会好奇地凑在走廊中的生态区角前观察和讨论,在和灵动小生命的对话中,产生“问”的欲望和“学”的动力;他们会期待中午到楼顶的“开心农场”跟着自然老师一边劳动体验一边学习知识,并用攒下的数学币兑换亲手栽种的应季新鲜蔬菜;他们最自豪的朴门永续螺旋花园、无土栽培系统装置等,都是学长们在完成项目化学习探究后留给母校学弟学妹们的珍贵礼物……我们乐见师生们将大自然请进每一个不经意的角落,借助更多的非正式学习,探究精神和创新智慧在校园的空间中被传承。

智慧+体育健康。孩子们一切的发展,都应以健康体魄为前提。尚德实验学校的智慧体育空间以丰富的基础运动场所为依托,以智能手环为载体引入学生健康大数据管理。基于手环强大的检测功能,学校能获得每个学生的具体身体数据,并实时与家长沟通交流。此外,心率监测功能可以判断学生的心脏运动负荷,通过心率数据科学化管理学生健康。步数检测、定位识别、运动类型甄别等功能,使我们的智慧体育空间功能更加强大,应用场景更加多元,让孩子的体育运动空间走出校园,也能够在周末假期等时光,守护学生的安全健康。

尚德的智慧体育空间联通线下与线上,孩子们的健康数据将在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之下被整合和输出,教师的实训教导和数字技术的高度融合,让每一分钟的体育教学时间都能够被合理利用,使得孩子身心天性得以释放,达到强健体魄的目标。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形成数字化体育管理平台,并最终实现体育学科的智慧管理。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3年2月刊第4期,原标题为《“智慧+”,让学校空间更具生命力》

文 | 杨路 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航头校区校长

编辑 | 邓晓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