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一生征战无数,却说自己打了三次败仗,分别是哪三次?

 茂林之家 2023-03-19 发布于湖南

《长征组歌》中有这样一句人们耳熟能详 的唱词 :“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 神!”毛主席不但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同样也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军事家,他指挥过 无数次战役战斗,留下了诸多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比如最经典的四渡赤水,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但他从不认为自 己百战百胜,曾毫不隐讳地表示自己打过“败 仗”。

文章图片1

1956 年 9 月 10 日,在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主席就对与会者亲口承认了自己也曾打过几场败仗,那分别是哪几场?

高兴圩战斗

1931 年 6 月底,国军共 30 万人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到了 7 月底,国军已深入苏区腹地 70 至 130 公里,已经逼近到了固村、宁都、古龙冈、白石一线,但仍未找到红 一方面军主力。

此时,红一方面军主力集中在江西兴国高兴圩附近进行了短期休整,开始准备根 据敌军动向寻找战机。8 月,红一方面军先后 与敌开展了莲塘战斗、良村战斗、黄陂战斗, 至 9 月上旬,国民党军在中央苏区的崇山峻岭 中已经来回奔波 2 个多月,人困马乏、补给困 难,内部矛盾激化,纷纷后撤。

文章图片2

9 月 4 日,何应钦按照蒋介石的决定,命令两个集团军向后撤退,其中第 1、第 4 军团 由高兴圩撤向泰和、吉安 ;第 3 军团第 5 师及第 53 师等分别由大金竹、上固、龙冈、东固等地区撤向吉安、富 田。在得到国军将要撤退的情报后,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决定以休整半个多月的红军打击疲惫的撤退之敌,首先歼灭由兴国地区北撤的敌军并逐步扩张战果。

毛主席和朱德部署红 3 军 和独立第 5 师迅速抢占老营盘,截断敌军退路; 红 3 军团、红 4 军并指挥红 12 军第 35 师、红 35 军,分别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攻击高兴圩及 其南北地区之敌 ;红 7 军钳制兴国之敌。

7 日拂晓,敌第 4 军团正沿高兴圩至老营 盘大道向北撤退,红 3 军和独立第 5 师迅速出 击。红 3 军第 7 师首先攻占黄土坳,切断敌第 4 军团先头独立旅同后续部队的联系。接着,红 3 军主力和独立第 5 师从北、西、南三面向敌独 立旅发起猛攻。

文章图片3

当时,方面军总部的指挥所设 在高兴圩西面的山顶上,红军每次冲锋时,毛 主席与朱德让总部的号兵也一齐吹冲锋号,给指战员们助威。在毛主席和朱德的指挥下,以牺牲130人的代价全歼敌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其实这样看来,红军以极小的代价消灭了来犯之敌,同时获得大量补给,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这都是稳赚不陪的,但这场战斗为什么被毛主席成为败仗呢?

在消灭敌人先头部队后,敌人第 4 军团其余部队慌忙缩 回墩坵、长迳口固守,与此同时,红 3 军团、红 4 军向高兴圩地区 的国民党军队 1 军团第 60、第 61 师 发起攻击;红 7 军逼近兴国,钳制敌人 第 52师,以保障方面军主力在高兴圩 地区的作战。

文章图片4

攻击高兴圩地区之敌的红军,在和敌人激战近八天后,消灭敌人 2000 余人,俘敌 20 人,但最终因为敌军占据有利地形,红军兵力又不够集中,同时红军在高 兴圩以西河流时遭到较大伤亡,最终形成对峙的状态。

战斗结束后,毛主席与朱德深入基层了解到,红军在激战中大部分子弹 都打光了,便立即下令休整。这次战斗红军牺牲了 780 人, 伤 1490 余人,红 4 军第 11 师师长 曾士峨、红 3 军团第 4 师代理师长邹 平也英勇牺牲。因为牺牲较大,也被毛主席 称为第一次他指挥的“败仗”

南雄水口战役

蒋介石在第三次“围剿”中央苏区失败后,深感军力不足,收买、任命广东军阀陈济棠为赣粤闽湘鄂南路“剿匪”总司令,入赣“助剿”。1932年3月中旬,陈济棠派第一军军长余汉谋率两个师进入赣南,派第二独立旅陈章部进驻南雄,又派第二军第四师张枚新部进驻赣南的信丰,对中央苏区构成巨大威胁。

6月初,中央军委命令红一、五军团回师赣粤边。中央军委恢复了红一方面军建制,统辖红一、三、五军团,由朱德任总司令,王稼样任政治部主任,毛主席则随一军团行动。7月7日,粤军第二军张枚新第四师到达南雄东北部的乌迳地区,意欲返回南雄县城。

文章图片5

战役旧址大部桥

红一方面军指挥部得到情报后,命令红五军团和江西独立第三、六师负责歼灭第四师。8日凌晨,红五军团在向乌迳开进途中发现粤军第四师由浈水南岸向南雄逃窜,即改变行军方向,向水口堵击。当天下午1时,在水口以东的篛过村隔河与敌人打响。当晚敌人退守水口墟及附近高地。

9月凌晨,余汉谋一面命第四师固守待援,一面命令独立第三师和独立二旅由南雄县城星夜赶往水口救援张枚新师。正午12时,援敌到达水口与张枚新师会合。下午3时,以优势兵力首先向水口西南面的红三军猛扑。红三军指战员占据有利地形,英勇顽强地阻击敌人,多次打退敌人的全线冲锋,重新夺回失去的阵地。

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在水口东面阵地上,粤军第四师的四个团也进行反扑,情势十分危急。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见状,立即甩掉外衣,只穿一件白衬衣,亲自指挥四五千名手持大刀的战士,分四路与敌人展开白刃战。随着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战士们手起刀落,敌人一片片倒下,阵地上尸横遍野,战士们浑身上下血迹斑斑。敌人一次次进攻,又一次次遗退,战斗进行到白热化。

在红五军团阵地前,光是被红军战士砍死的敌人尸首就有900多具。下午4时,粤军对红十三军的进攻有所减弱,但红三军仍受到敌人的猛烈进攻,伤亡很大,团连干部死伤很多,预备队已经全部参战,弹药也渐渐缺乏,战局仍无法扭转。敌人仍在大量增兵。激战两个小时,红三军陷入困境。

正在危急时刻,陈毅率领江西独立第三师和第六师及时赶到增援,合力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夜间,红一方面军总部令红五军团选择有利地形固守待援。10日拂晓,红一军团及红十二军从中站、里东、邓坊等地赶到水口战场。毛主席、聂荣臻、林彪一起到了设在水口桥北侧无名高地的红五军团指挥所。

文章图片6

当天下午,彭德怀率三军团主力也从大余赶到水口,与红一、五军团会师。这时,历时三天两夜的水口战役已基本结束。水口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场罕见的恶战,战况十分惨烈。敌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出动兵力15000多人。敌我双方共投入参战兵力34000多人。

此役共歼灭粤军约3000人,红军也遭受重大损失。广大红军指战员英勇奋战,南雄地方党组织、游击队和革命群众积极配合红军作战,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场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陈济棠“围剿”中央苏区的器张气焰。粤军遭此打击,全部退出了赣南,此后便不敢再轻举安动,中央苏区的南翼暂时得以安宁。

文章图片7

这次战斗虽 然取得了胜利,但红军却付出了高昂 的代价,红军“损伤两千以上”,其 中红 5 军团第 3 军伤亡团长 7 名、连 排长半数、战斗员 1000 名以上 ;第 13 军有的团剩余不过百人,军长赵 博生负伤。毛主席向来主张以最少的 牺牲来换取最大的胜利,这种互拼消 耗的胜仗,在某种意义上简直是一次 败仗。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 略问题》一文中曾对这次战役作出总 结 :

“一九三二年七月在广东南雄水 口圩地区对陈济棠的作战”,“吃了兵 力不集中的亏,如像水口圩……这类 的仗,本来一般算作胜仗,而且还算 作大胜仗的,然而我们历来就不欢迎 这种胜仗”

土城战役

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后,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或东出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师,集中兵力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川黔边境地区。

此时,敌军总兵力约40万,中央红军只有3.7万余人,敌我兵力对比十分悬殊,情况对红军十分不利。在这种情况下,中革军委决定,部队从1月19日开始逐次向北转移,在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城地区集中。

20日,中革军委下达《渡江作战计划》,决定在宜宾、泸州之间北渡长江,进入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寻机创立新的根据地。红军分三路在27日全部推进到赤水河以东地区。这时,川军两个旅先于红军到达赤水城,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尾追的川军郭勋祺部进至土城以东地区。

毛主席在向土城镇行军途中,同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共同查看了沿途地形,发现道路两边是山谷地带,如果追兵孤军深入,红军便可以在土城以东的青杠坡利用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围歼川军郭勋祺师。

文章图片8

郭勋祺

土城,是黔西北重镇,也是赤水河东岸的重要渡口。夺取土城,对于实现北渡长江、进到川西或川西北会合红四方面军的战略计划,具有关键意义,而且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仗,关系到全军的士气。毛主席提议并经红军总部决定后,土城战役打响了。

28日凌晨,细雨蒙蒙,寒风刺骨。红3、红5军团及干部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的指挥下,从南北两面向进占枫村坝、青杠坡的川军模范师、独立第4旅各3个团发起进攻。敌郭勋祺部凭借有利地形拼死顽抗,红军官兵拼死争夺,往复冲杀。经过激战,红军击溃川军一部。

文章图片9

但川军战斗力比较强,其主力仍在顽抗。为了加速战斗进程,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红1军团第2师和干部团也投入战斗,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拼搏。战至黄昏,红军虽给予该军以重大杀伤,但未能全歼,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更严重的是,红军从抓获俘虏的番号中发现,原来的情报有误,敌军不是4个团6000多人,而是6个团1万多人,还有后续部队,且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据当年在军委总部任作战参谋的孔石泉同志回忆:

“我们在土城那一仗没有打好,因为对敌人估计不足。敌人的发报我们收到了,但把'旅'翻译成了'团',因此估计敌人是两个团的兵力。如果知道是旅就不会打的。以后伤亡很大,不能不走了,是我们自己撤退的,只打了个击溃战。”

文章图片10

“旅”和“团”一字之差的情报失误,让毛主席痛心疾首、刻骨铭心,但从来都不墨守成规的他迅速从不利战局中寻找有利因素,急令红1军团红2师火速返回增援,以求变被动为主动。在增援部队尚未赶到的两三个小时内,敌军的反攻更加凶猛,阵地一度被攻破。敌人抢占部分山头后,步步进逼,甚至打到了位于大埂上东南方向一个叫“漏风垭”的地方,而那正是中革军委指挥部前沿。

山后就是赤水河,无险可守,战局于我十分不利。在这紧急关头,毛主席果断命令陈赓、宋任穷率军委纵队干部团发起反冲锋。临危受命的干部团猛打猛冲,打得敌人慌了神,连滚带爬地溃退下去。毛主席在白马山上用望远镜看到这个情景,兴奋地对身边人员说:“打得好!打得好!陈赓行,可以当军长。”

当晚,毛主席提议召集中央政治局几个领导人开会。会议根据各路国民党军队正奔集而来进行围堵的新情况,判明原定在这里北渡长江的计划已不能实现,决定迅速撤出战斗,渡赤水河西进。这次战役打得并不好。

文章图片11

博古那时曾说:看起来,狭隘经验论者指挥也不成。但正是因为情报上的一字之差,导致土城战役陷入僵局,红军才西渡赤水河,从而变被动为主动,由挫折走向胜利,拉开了四渡赤水的战幕,成就了毛主席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因红军伤亡较大,土城在 毛主席眼中属于一次败仗,但此战攻 打中央军周浑元部的决策是正确的, 只是没有完全实现预先设想的目标, 最终也没有影响四渡赤水的成功。

总结

其实从以上几个战役后毛主席的反思可以看出,毛主席对战役胜利与否的评价标准并非只是简单的战术或战略目标的达成,而是还会考虑到战士们的伤亡情况等,是一个多元化的、立体的评价体系,这不是如王明之流,为了一个目标,既不会变通,也不了解国情的教条主义者所能比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