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电现象——隐匿性传导

 wolfl76 2023-03-19 发布于北京

 隐匿性传导是心电活动中的一种基本现象,可在心脏的任何部位发生,临床上复杂的心律失常心电图,多数有隐匿传导的参与。隐匿传导的本质是心脏特殊传导组织中的传导阻滞,隐匿传导所产生的影响是认识隐匿传导的基础。

图片

01

隐匿性传导的定义及发生机制

      隐匿性传导的概念很早就在心电图领域被提出,1894年Engelman和1905年Erlanger就已提出对这种心电现象的推测。Engelman在悬挂的心脏中发现:“每一次有效的心房收缩,即使不引起相应的心室收缩,也将使下一激动的房室间期延长”,并观察到了隐匿性传导的两个基本特征:①电激动的不完全传导;②激动的不完全传导可引起下一激动导异常。

     隐匿性传导是指窦性或异位激动在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中传导时,已经传导到一定的深处,但未能使心房或心室除极,而在心电图上不显示P波或QRS波;但由于这种不能传导的激动产生了不应期,因此可以影响下一次激动的传导或次一级起搏细胞激动的形成,从而能通过对下一次激动的分析而获得间接的诊断依据。

      本质是心脏特殊传导组织中的传导阻滞,最容易发生在心脏组织的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过渡的极短时间内,最常见的部位是房室交界区。

      隐匿性传导可分为激动传导异常和激动形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可以有前向隐匿性传导和逆向隐匿性传导,逆向隐匿性传导引起的房室传导异常可以解释许多心电现象。

02


隐匿性传导的心电图表现

1、室性早搏后窦性P不能下传造成的完全性代偿间歇间位性室性早搏后的窦性PR间期延长(逆向隐匿性传导引起的房室传导异常:阻滞或延迟)

图片

2、室性早搏揭示窦性心律下房室结双径路电生理现象(逆向隐匿性传导至慢径路和/或快径路)

图片

3、室性早搏的出现终止了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期间的功能性束支阻滞(逆向隐匿性传导进入浦肯野系统,打破“跨间隔联系”)

图片

4、室性早搏引发4相房室阻滞(心室提前激动并逆传心房,使希浦系统表现为不完全代偿间歇,触发了4相传导阻滞

图片

5、房性心动过速伴前向隐匿性传导

图片

图片

隐匿性传导的临床意义:

      隐匿性传导是参与多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是造成复杂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对隐匿性传导的认识,可以帮助分析复杂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隐匿性传导可发生在心脏传导阻滞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房室交界区。隐匿性传导通常影响激动的形成和传导,对激动传导影响可以是前向性或逆向性。本质上,隐匿性传导是一种递减传导,由于传导组织不应期的不均一导致的,是传导组织发生传导阻滞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