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起搏器2017】丁超:临时起搏器植入适应症及植入技巧

 罗安lg77ultqa6 2017-10-17

丁超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心血管内科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人工心脏起搏溯源于19世纪初,1804年Aldini用直流电刺激使断头尸体的心脏复跳。 1932年, Hyman用电刺激器刺激心脏停搏的家兔获得成功,命名为pacemaker。 1958年,Furman和Robinson在X线下将第一个静脉导管电极放入右心室流出道,开创了经静脉植入心内膜起搏电极的先例。1973年Schnitzler首先报道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


1 心脏临时起搏器适应证

  心脏临时起搏为非永久性置入起搏电极的一种起搏方法。通常使用双极起搏导管电极,起搏器放置在体外,起搏电极放置时间一般不超过4周。 


1.1 治疗性临时起搏 


  1.1.1 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临时起搏(紧急临时心脏起搏)


  1)心脏停搏 。 


  2)有症状的心动过缓:窦缓伴低血压、二度I型AVB伴低血压,对阿托品治疗无反应。 


  3)双束支传导阻滞:BBB 或 RBBB伴LAHB/LPHB 。 


  4)二度II 型AVB。 


  5)新出现的双束支传导阻滞伴一度AVB。 


  6)不稳定的逸搏心律,心室率持续少于45次,RR间期大于2秒,药物治疗无效。 


  1.1.2 非急性心梗相关的心动过缓相关的适应症: 


  急性心肌炎、药物中毒、电介质紊乱、心脏外伤或外科术后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伴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阿-斯综合)发作或近乎晕厥者。尤其要注意:1)二度AVB或三度AVB 伴血流动力学改变,或休息时的晕厥。2)继发于心动过缓的心动过速(慢快综合症) 。 


  1.1.3 心脏手术后相关的适应症:心脏手术中损伤、牵拉、水肿与压迫房室传导组织所致。1)二度AVB或三度AVB 伴血流动力学改变。 2)有症状的心动过缓。3)双束支传导阻滞:BBB 或 RBBB伴LAHB/LPHB 。 


  1.1.4 射频消融、介入性检查治疗所致的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1.5 药物治疗无效或不宜药物电复律的快速心律失常,可予起搏或超速起搏终止心律失常。 


  1.1.6 植入永久性起搏器之前,反复发作Adams-Stokes综合征者的过渡性治疗。 


  1.1.7 植入的永久起搏器失灵,或需更换永久性的起搏器依赖患者。 


  1.1.8在无条件或无资质开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医院,考虑患者在转送过程可能出现与起搏相关因素危及生命者。 


1.2 预防性或保护性临时起搏: 


  1.2.1 与心脏介入诊治相关的适应症:严重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左室造影术、冠脉支架植入术等心导管检查过程中安装临时起搏器以策安全。射频消融手术后一过性传导功能异常,影响血流动力学。 


  1.2.2 与心脏外科手术后相关的适应症:心脏外科手术如三尖瓣下移畸形、房室共道永存、校正型大血管错位等,在房室交界区附近手术易损及传导束,常在开胸后作临时起搏。 


  1.2.3与外科手术相关的适应症:心动过缓或虽无心动过缓但心电图有双束支阻滞,不完全性三分支阻滞,将要接受全身麻醉及大手术者。 


  1.2.4 电击除颤或复律:快速性心律失常,疑有窦房结功能障碍,已用大量抑制心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又需电击时,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在应用药物或反复电复律治疗时,可预先安装临时起搏器起搏保护,以预防心脏静止。 


  1.3 诊断及研究性临时起搏:快速性心房起搏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窦房结房室结功能的测定,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药物电生理学的研究。

2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技巧

  2.1术前准备: 心电图、除颤器、急救药品,插管器械:无菌敷料包、穿刺针、导引钢丝、扩张管、静脉鞘管、起搏电极。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经皮起搏、经静脉起搏、经食管心脏起搏和经心外膜心脏起搏。选择植入方式:临时心脏起搏95%以上采用经静脉途径。通常采用单腔按需起搏器,即VVI,在体表心电图指引下应用漂浮导管电极,不需X线指导。 


  2.2植入静脉途径选择: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内、外静脉,股静脉及肱静脉。以动脉为标志很易定位,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的外侧。右侧颈内静脉是最常用的静脉入路,该入路是进右室最直接的路径,并能稳定固定导线的位置。 


  2.3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方法:16G或18G穿刺针穿刺静脉,进入静脉后回血通畅,将导引钢丝送入血管腔内,撤除穿刺针。经导引钢丝送入扩张管和静脉鞘管,退出扩张管和导引钢丝后,起搏电极导管经鞘管推送,链接并打开临时起搏器,选择起搏电压>5V,感知敏感度1.0mV,起搏频率高于自主心率10次/分,使球囊恢复非充气气状态,将漂浮电极导管送入鞘管进入15~20cm或右心房后,气囊充气1.0~1.5ml,电极导管可顺血流导向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左锁骨下静脉、右侧颈内静脉和右侧股静脉到达三尖瓣口的距离大约分别为30、20、40cm。打开气囊,“带电”状态下,继续向前送入漂浮电极导管,连续描记,观察心电图起博图形。 


  在体表心电图指导下,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非X线下临时心脏起搏,具有省时,迅速,简便易行的特点。漂浮电极导管的缺点:心脏停搏后,血液循环停止,借以漂浮的电极导管失去了意义,加之这种导管很软,反而不容易到位,对存在严重三尖瓣返流的病例,漂浮电极导管常可能植入困难,容易脱位,应加以注意,柔软的漂浮电极导管不易稳定地起搏心房,心房临时起搏不如普通电极导管稳定。 


  2.4 电极导管定位与固定:心腔内心电图可指导电极导管的定位。导管到达右房时呈现巨大P波,记录到巨大QRS波时表示导管穿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导管接触到心内膜时显示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1.5~3.0mv是重要的电极定位指标。依起搏图形QRS波方向调整电极位置直至出现稳定的起搏图型。右室心尖部是最稳固的部位,脱位率低,通常起搏与感知阈值较为满意。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是漂浮电极导线最容易到达的部位,从理论上讲,其血液动力学优于心尖部起搏。一般要求起搏阈值应小于1mA(0.5v),在深呼吸和咳嗽时导管顶端位置应固定不变。 


  电极导管安置到位后,应将导管和鞘管缝合固定在穿刺部位的皮肤处。酒精消毒后局部覆盖无菌贴膜或无菌纱布包扎,为防止电极导线脱出,在体外部分的电极导线近端应该盘成线圈后固定在胸壁,电极导线远端再次固定在胸壁。

3 并发症及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术者的技术水平、起搏器导管保留时间的长短及术后起搏系统护理状况等密切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20%。 


  3.1 导管移位:为临时起搏最常见并发症,一般发生率2%~8%。心电图表现为不起搏或间歇性起搏。需要重新调整电极,最好在X透视指导下调整。 


  3.2 心肌穿孔:由于导管质地较硬,若病人心脏大,心肌薄,置入过程中可能导致右室游离壁穿孔,该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大约为0.1%。特别是急性下后壁右室心梗患者,一定要注意导线部位尽量避开坏死区域心肌。 


  3.3 导管断裂:避免大幅度体位活动。 


  3.4 膈肌刺激 :避免导管电极插入位置过深,靠近膈神经。可将导管退出少许,症状消失即可。 


  3.5 心律失常:要特别注意鉴别是导管诱发还是心脏病本身导致的心律失常。 


  3.6 感染:穿刺局部处理不妥或电极导管放置时间过长,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一般程度轻,应用抗生素或拔除导管后感染即可控制。 

4 围术期临时心脏起搏注意事项

  4.1 搬动病人要小心,防止电极脱开或刺破右心室。 


  4.2 注意维持水电平衡,琥珀胆碱、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可提高心肌起搏阈值,从而减弱起搏效果;另一方面,缺氧和低钾血症可降低心肌起搏阈值,从而可诱发心室颤动。 

  4.3 手术中应尽量不用电灼,以免干扰起搏器。如必须使用电灼,应注意:⑴使用非同步心脏起搏VOO或VVI;⑵接地线板尽量远离发生器;⑶缩短每次使用电刀时间;⑷尽可能降低电刀的电流强度;⑸发生器不能位于作用电极和电刀接地板之间;⑹心脏和胸腔手术使用电刀危险性较大,而远离心脏部位使用电刀危性较小;⑺备好异丙肾上腺素,以防起搏器失效。 


  4.4 临时起搏电极导管放置时间一般为1-2周,最长不超过一个月,注意抗凝治疗预防电极导线处血管形成血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