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业引领分层教学

 刘语0_1 2023-03-19 发布于山东

疫情基本消停了,师生回到了熟悉的校园里,可线上教学所带来的影响依然深刻。我代六年级的数学课,现在学的是“圆柱和圆锥”的内容,一些学生连上册“圆”的知识都没掌握,上课像听天书一般。旺盛的精力需要释放,各式“作乱”纷至沓来,老师身累心也累。再有三个多月,学生的小学生涯就要划上句号,时间不等人,网课欠下的“债”实在不能再拖了。
仔细想想,问题还是出在老师这里,疫情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学习、身体和心理带来一些影响,甚至是伤害,而我们的学情分析几乎还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对困难预设不足。与以前相比,学困生数量增多、程度加深,学生成绩分化更加严重,常规的上中下的分类要更加细化。
这种情况下,再对学生进行“一刀切”“放羊式”的管理,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怎么办呢?通过交流研讨,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在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分层管理。
最重要的是作业分层,这也是“双减”的要求,是大势所趋。如果老师们固执地让所有学生都做同样的作业,后果必然是学困生要么应付应付,要么“拿来主义”、一抄了事,要么干脆不完成,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后续发展的损伤都是不可逆的。
给学生布置分层作业迫切且必要,有的学校的做法是组织老师编制各课时的作业题,每次一张,题目有基础类题、变式类题、综合类题、思维拓展类题,按层次设置为必做题、选做题,统一印刷,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其好处是使用方便,较好地解决了吃不饱、吃不好、吃不了的现象。问题在于无形中增加了老师出题的负担,受对课标、教材理解水平的限制,题目的质量参差不齐,并且有的学生只做部分题目,也是一种浪费。
同事想到一种更经济的方式,不用额外印制题目,给学生准备一些即时贴,选择做所有题目的同学在作业本上靠一侧贴三张,做两类题目的贴两张,只做基础类题的贴一张。这不算给学生“贴标签”,贴几张是学生自己选的,而且是动态的,当自己或老师觉得有能力升级时,可以随时补上。试用了一段时间,感觉这种方法可行,在其他同学做作业的时候,老师还能给学困生一些帮助,他们开心,老师省心,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吃好,我们也能放心。
作业需要分层,但需要分层的不仅仅是作业。
比如关注度。中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强些,我们应该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举一个最近发生的我特别有成就感的例子,小朱同学成绩一直在后几名徘徊,不爱和同学交流,上课更不会举手。这个学期,我让他当了“分长”,黑板上有每个组的得分,但经常被擦掉,我给他一个笔记本,让他在每节数学课后把得分记下来,他竟然很激动地对我说了声“谢谢”。小朱很尽责,慢慢地把这种状态延续到课堂上,举手的次数渐渐多起来,我也有意识地让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展示自己,经常鼓励他“能秒杀20人”。上周二组织了一次小测试,他超过了12个人,实际应该比这个数还多。小朱的成绩是真实的,讲评课上我让他讲了三道题,全部正确,有两三个比他成绩高的却讲不出来。同学提意见,问我为什么偏爱小朱,我说:“我喜欢每一个上进的同学,小朱会一天比一天好,你们也可以,就看想不想。”
再比如贡献值分层,讲同样的题目,A类同学得1分,C类同学得3分;竞争力分层,水平相当的在一起比……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让学生会跑的尽量自己跑,会走的尽量自己走,走得慢的推一把,摔跤了扶一下,每个人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成为更棒的自己。
教学分层,师爱不分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